跨国经营:海尔

郑磊 原创 | 2009-01-15 11:04 | 收藏 | 投票

 

动态更新资料,欢迎补充。

1984年,海尔创立之初只是一家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当时叫青岛电冰箱总厂。1985年,那个广为人知的“砸冰箱”事件,向世人昭示着海尔的名牌战略目标,那就是以冰箱这个主打产品作为载体,撑起海尔品牌。而这个目标的实现,恰恰有赖于过硬的产品质量和服务。1984年,海尔从德国利勃海尔整体引进了四星级双门电冰箱,这种冰箱当时在亚洲市场尚属空白,而且,在引进设备的同时还引进了1942条德国DIN(德国标准化学会行业)标准以及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海尔把引进的这些技术和标准加以消化吸收,逐步转化为企业的内控标准,到1988年,已有400多条应用在海尔冰箱的生产实践当中,产量达到152185台,占国内电冰箱总产量的2%,但是海尔冰箱就靠这2%的市场份额夺得了中国电冰箱史上的第一枚质量金牌。1990年,海尔冰箱首先成功打入对产品要求最为严格的德国,依次为契机,海尔逐渐进入欧美发达国家。2004年,海尔集团欧洲的总部落户意大利里瓦雷泽。如今,海尔冰箱已进入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7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62亿美元,其中海外收入为41.6亿美元,占总收入的四分之一。

1992年开始,海尔以“吃休克鱼”为理论依据,先后兼并了18家亏损企业,开始探索多元化战略之路,经过6年的发展,海尔先后上马了冷柜、空调、洗衣机、彩电等全系列家电产品,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如今,海尔涉及的领域横跨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各种小家电脑以及制药、生物工程、金融服务等。

1998年,海尔的国际化航船正式启航。海尔国际化的最终目标是创造世界品牌,。采取 “先难后易”的策略,首先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创出海尔国际化品牌,然后以高屋建瓴之势再各个击破发展中国家市场。与其他品牌在印度、越南等与中国距离较近的发展中国家建厂不同的是,海尔率先在美国建厂、雇用当地的员工,这样的高成本在当时看来没有几个企业可以承受。这样的策略来践行其国际化的战略规划三个三分之一”——1/3的产品国内生产国内销售;1/3的产品国内生产国外销售;1/3的产品海外生产海外销售。

 海尔国际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0年底,海尔集团的营业收入是406亿元人民币,2001年是602亿元人民币,2002年是711亿元人民币,2003年达到了805亿元人民币,2004年为1016.2893亿元人民币,2007年更是达到了162亿美元,其中海外收入为41.6亿美元,占总收入的四分之一。

与十几年前靠产品质量征服欧洲市场相比,如今的海尔冰箱在全球竞争靠的是卓越的工业设计。2007年,海尔冰箱从全球35个国家的2293件产品中脱颖而出,一举摘取德国IF工业设计奖。次年3月,由海尔欧洲基地设计的卡萨帝意式三门冰箱从全球40多个国家的4000多款参赛产品中脱颖而出,获得红点至尊设计大奖,这是中国冰箱业首次夺得该项大奖。作为全球规模最大、最负盛名的顶尖工业设计赛事之一,已拥有50年历史的红点至尊大奖被人们尊称为工业设计的奥斯卡,它代表全球工业设计潮流和发展趋势的风向标。6月份,海尔卡萨帝系列冰箱凭借操作方便等卓越的功能设计获得德国PlusX大奖,获奖产品分别为卡萨帝法式对开门冰箱、卡萨帝意式三门冰箱等三款卡萨帝系列产品,海尔因此成为亚洲唯一获此殊荣的冰箱品牌,同时获奖产品数量居全球第二。如今,海尔向全球消费者奉献出凝聚全球智慧的卡萨帝系列冰箱。卡萨帝系列冰箱的问世已经得到欧美权威机构对其卓越工业设计的认可,重要的是,这种认可同样在国际同行中蔓延开来——— 在海尔推出卡萨帝系列冰箱后,美国GE与韩国LG也相继推出相似产品。需要强调的还有,海尔卡萨帝冰箱还同时获得全球市场的认可:在英国,购买海尔卡萨帝冰箱可获得英国政府给予20-70英镑的节能补贴,原因是海尔卡萨帝冰箱达到了当地市场风冷冰箱最高A+能效标准。同时,在中国,海尔卡萨帝冰箱已经成为高端群体眼中的别墅冰箱,并以高达34.6%的市场份额稳居中国高端冰箱市场第一。

 

个人简介
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中文大学(深圳)SFI客座教授,行为经济学者,创新发展,金融投资专家,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荷兰maastricht管理学院mba,兰州大学数学学士 email:prophd@126.com
每日关注 更多
郑磊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