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将严格监管高管高薪警示中国

余丰慧 原创自 新浪博客 | 2009-01-30 03:27 | 收藏 | 投票

奥巴马将严格监管高管高薪警示中国

   《纽约时报》25日报道,鉴于金融监管缺陷是酿就眼下这场经济危机的关键因素之一,奥巴马政府计划迅速采取措施,强化金融监管体系。奥巴马政府官员说,美国现有金融监管体系将面临大调整,新政府计划通过各种联邦法令或法规,对对冲基金、评级机构、抵押贷款经纪商、金融机构高官薪酬,以及信用违约掉期(CDS)等复杂金融衍生品实行严格监管或监督(1月27日 新华网)。
   酿成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很多,但从根本上说包括两个方面,即:宏观和微观方面。从宏观上说,是美国实行的以新自由主义理论为指导的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导致的。连美国前总统小布什都感慨说,为了挽救美国经济和金融,自己不得不背弃自己一直奉行的自由市场经济信念。从微观上说,在自由市场经济制度下,对经济、金融监管上的严重缺失以及监管体制、法律上存在的严重不足是主要原因。特别是对虚拟经济的认识和监管上存在的严重问题是导致危机的重要原因。正是对住房市场、次贷市场、对冲基金、评级机构、信用违约掉期(CDS)等,容易引发泡沫的领域、产品、行业失去监管,才使得经济金融泡沫被严重吹大,最终破灭,酿成危机。这里面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吹大泡沫的主要动因是什么?就是金融机构高管不合理的离谱高薪。
  在这种离谱高薪的直接、现实利益驱动下,一些金融机构才设计出了用小布什的话语说,就是莫名其妙的东西(金融新产品)。华尔街在泡沫严重期间,一天就能诞生上万种金融新产品,一些新产品连设计者自身都不能自圆其说。然而,却令人不可思议的销售火爆,背后是大量金钱落入了金融机构高管的腰包。这就造成这样一种局面:一边莫名其妙、风险巨大的金融产品层出不穷、火爆热销,金融机构高管天价高薪越来越高、越来越多,另一边经济金融泡沫被吹大,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不断被套牢,最终泡沫破裂发生危机,投资者损失严重、大量企业倒闭破产,殃及普通民众,国家不得不付出巨大代价来买单。
   美国国会、民众对美国金融机构包括实体企业高管的过高薪酬意见非常之大,布什政府任期的最后几个月已经意识到这种高薪使得救市举措步履维艰:国会、民众不愿意看到高管享受天价薪酬酿成的金融危机最终让纳税人来买单。高管高薪是直接酿成危机的原因之一,高管高薪又使得政府注资救市措施陷入被动,失去国会和民众的信任和支持。这也是奥巴马政府上任后,把金融机构高管薪酬作为监管“沉疴”而坚决下刀整治的原因之一。所谓沉疴,是指长久而严重的病。把金融机构高管高薪作为金融监管上的痼疾,不得不令中国思考,对中国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
   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的领头羊,华尔街作为世界的金融中心,是世界各个国家经济、金融的样板,特别是正处于改革开放阶段的中国学习的标本。而“学习”和“接受”最快的是金融机构高管的天价薪酬。这几年,中国金融机构高管高薪在打着滚的翻番,都是打着与国际特别是美国高管高薪接轨的幌子。根据美国金融危机的逻辑推理下去,如果中国不尽快对其严加格限制,这种金融高管天价高薪正在把中国金融一步一步推向危机边缘。对此,必须有足够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
   笔者注意到,1月24日从财政部获悉,财政部已要求金融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规范薪酬管理,合理控制各级机构负责人薪酬,并根据有关规定暂时停止实施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这份名为《关于金融类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有几句话颇为引人瞩目: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外金融企业普遍调低了负责人薪酬水平;《通知》要求,各国有及国有控股金融企业要根据当前形势,合理控制各级机构负责人薪酬,避免进一步拉大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以及企业内部职工收入水平的差距;要坚决防止脱离国情、当前经济形势、行业发展以及自身实际发放过高薪酬。
   应该说迈出了第一步,值得肯定。但是,总体上来说,还是粗线条的。笔者认为,最少有三点必须进一步明确:一是必须明确和强化国有出资人代表,发挥国有出资人代表在国有及其国有控股金融机构薪酬确定上的话语权;二是要像奥巴马政府那样通过制定制度甚至立法形式来限制金融机构高管的高薪;三是要有对非国有金融机构特别是上市金融企业高管高薪的限制措施,美国的金融机构大部分都是私有性质的,但是,出了问题照样依赖政府来注资解决。从上市公司性质,从防范金融风险的角度,从风险发生后对社会的危害来说,无论什么性质的金融企业都应该严格限制其高管天价高薪。

新闻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9-01/24/content_10714029.htm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9-01/27/content_10722066.htm

个人简介
一个在金融战线奋斗20余年的资深金融工作者。在从事商业银行管理的同时,酷爱进行金融研究,各经济、金融报刊文章也一直不断。在做好这些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曾经尝试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新闻时评写作,这一尝试可不得了了,竟然苦…
每日关注 更多
余丰慧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