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经营:格兰仕案例

郑磊 原创 | 2009-01-04 11:02 | 收藏 | 投票

动态更新资料,欢迎跟贴!

 

19929月,第一台以格兰仕为品牌的微波炉正式诞生。次年,格兰仕开始从纺织业转向以家电制造业为主,以试产微波炉1万台起步,迅速发展起来。1995年,格兰仕的微波炉产量达到25万台,拥有国内市场25%的市场份额。

1996年起,格兰仕的价格战首次打响,通过平均40%的降价幅度,实现了全年产销量65万台的规模,占据国内市场的34.7%的份额。1997年,第二次的29%-40%的降价幅度,再度使格兰仕的年产销量达到198万台,国内市场占有率(47.6%)稳居首位。

1998年开始,格兰仕全面启动了国际化战略,同时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迈进。同年,其利用欧盟对韩国微波炉产品进行反倾销制裁的大好机会,大举进入了欧共体市场,产品也从单项微波炉走向了多元化,全年微波炉产销量达到450万台,出口创汇1亿美元,同时豪华电饭煲的产销规模也达到了250万只。

1999年,格兰仕正式全面转型为家电集团,格兰仕美国分公司和美国微波炉研究所相继成立,向市场推出了百余种新开发的品种。全年微波炉达到600万台的销量,国内市场占有率为67.1%,欧洲市场占有率达2%;电饭煲在国内市场也拥有12.2%的份额,居第三位。  

在微波炉领域,格兰仕的“价格屠夫”策略迅速而有效。凭借低成本优势,2000610月,又先后掀起了高达40%的降价,使得一批竞争对手因无力应战而被迫出局。这一年,格兰仕微波炉的生产能力达到1200万台,登上了全球首位的宝座。正当其价格战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格兰仕又开始进军空调市场,也曾豪言要重现其微波炉世界第一的辉煌。格兰仕旗开得胜,第一年的国内销量高达27万台。然而,2001年,以春兰为首的空调品牌率先降价,使得格兰仕的制胜法宝失去了往日的功效,这时格兰仕在无规模优势的前提下,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价格战是力不从心。格兰仕采取迂回策略,避开国内市场,转战海外市场,海外市场由开始的火爆迅速地回落,出师海外以失败告终。同年,格兰仕又正式进入电风扇市场。

格兰仕微波炉在还海外辉煌的销售战绩,很大一部分是利用自己的低成本优势,规模生产,然后利用国际知名品牌及销售网络实现海外销售。格兰仕的国际化之路,从北欧起步,逐步渗透到整个欧洲、北美及世界各地。目前,格兰仕的产品遍及欧洲、南美、北美、澳洲、亚、非、拉等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全球250多家跨国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2005年格兰仕出口创汇8.8亿美元,微波炉全球产销量为2113万台,格兰仕微波炉占全球50%的市场份额。

2005年之前,格兰仕的激烈价格革命迫使大部分品牌推出了微波炉市场,实现了独霸天下的格局,但是通过价格战血拼到的全球50%的市场,利润率却只有3%。格兰仕试图谋求革新,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2005年格兰仕曾誓言要实现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品牌”的战略转移。然而,格兰仕纵向高端的战略转移,却恰恰给竞争对手有了回旋的机会。此间,持续低迷的微波炉市场,再加上美的凭借技术、渠道和品牌优势的奋起直追,使得格兰仕的市场份额逐渐下滑。2007年,格兰仕微波炉全球产销量为2583万台,市场份额从53%下降至46%

要实现05年向“世界品牌”转移的誓言,首先得掌握尖端的核心技术和核心部件的研发。从2000年,格兰仕共投入科研资金15亿元,用于建立国际国内微波技术可言中心。多年来,格兰仕每年拿出企业总产值的3%-5%的资金作为研发资金。目前,格兰仕分别在中国、美国、韩国和日本设立了研发中心。公开资料显示,到20084月,格兰仕累计申请专利508项。目前,微波炉核心部件磁控管以及微波炉90%以上的零部件都由格兰仕自主研发、自主生产、自我配套。目前,格兰仕海外研究中心也正加紧升级中。格兰仕在美国、日本、韩国都设立了研发中心,分别从事前瞻性技术、应用型技术、外观设计等方面的研发工作。

 格兰仕与遍布全球的战略伙伴进行着广泛的贸易交流,目前拥有多达3000家海外经销商,近万个分销网点,营销及服务网络遍及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市场设有分公司,在法国已经开设5家品牌专营店,计划今年再开设品牌专营店80家。2008年是格兰仕海外扩张“精耕细作”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格兰仕将完成全球各地的布点。据格兰仕集团常务副总裁俞尧昌介绍,2008年上半年格兰仕已完成在全世界4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研究分公司营销机构。今年内,格兰仕要完成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办事处的布点。现在格兰仕8个海外分公司已经成立,这8个分公司不仅做经销商开发、经销商管理、价格的管控、品类的管控、品种的分流,品种的规划等,同时有推广和服务的工作。格兰仕的规划是,今年要在海外全面“开花”。格兰仕将调动国内营销中心和国外营销分公司、办事处、营销代表一起努力做市场。

  从“制造工厂”到“品牌企业”,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品牌打造问题。从“工厂”到“企业”,意味着格兰仕的价值链将突破过去主要依赖于制造环节的局面,开始向品牌、研发、制造、销售等全流程进行价值链修补和完善。“世界品牌”这条漫漫长路尚须格兰仕谨慎地来求索。

 

 

 

个人简介
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中文大学(深圳)SFI客座教授,行为经济学者,创新发展,金融投资专家,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荷兰maastricht管理学院mba,兰州大学数学学士 email:prophd@126.com
每日关注 更多
郑磊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