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只国有“小中投公司”登陆中国股权投资市场

叶檀 原创自 新浪博客 | 2009-10-30 17:28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20多只国有“小中投公司”登陆中国股权投资市场

2009-10-31 每日经济新闻

    在创业板交易首日,另一则新闻不显山不露水同时推出。

 

    10月30日上午9点半,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在钓鱼台国宾馆对七个试点省市发行20只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为92亿元。20只产业基金已经全部募集完毕,共计92亿元人民币,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安徽、湖南、重庆和吉林7个省市。

 

   政府主导的产业基金从此成为中国高科技企业股权投资市场的翘楚,20只产业基金相当于在国内运作的20家小中投公司。

 

    国家队来抢夺创业板上市资源?这个疑问挥之不去。设立政府产业基金的理由,是由政府资金主导日益兴旺的股权投资市场,发展中国的高科技产业。此次两部委批复的20只产业投资基金均是针对高新产业的专业基金,由七省市根据自己的产业特色和优势自行选取上报,涉及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说明政府意识到利用多余的社会资源发展中国高科技产业刻不容缓。

 

    国家队要在股权投资领域分羹?中国股权投资将有大发展,业已确立亚洲私募股权市场的领头羊地位,五年间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额从2005年的8%增加到2008年的29%,亚洲占有全球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三分之一市场份额,而中国则占有亚洲的三分之一份额,约有73亿美元。

 

    虽然此次政府财政投入不多,中央财政投入10亿,七省市政府投入12亿,但起到的撬动作用极大,社会募集资金70亿,差不多政府的一块钱可以带动四块的民间资多金。说得动听一些,是类似于政府引导型基金,如果换种粗俗的说法,就是以政府资金钓出民间资金。

 

    事实上,这92亿元产业基金只是冰山一角,在4万亿投资计划出台和股权投资厚利的诱惑下,各地政府纷纷在股权投资领域大显身手。据今年1月的报道,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5个省区在申请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各地政府纷纷成立引导基金,现有10只产业基金和已成立的创投基金资金规模近2000亿元。越来越多的资金会跟随政府的脚步,进入股权投资领域,为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燃料。

 

    地方政府主导资本市场已是铁板钉钉。令人担忧的是国资股权投资部门的效率,国家发改委曾经批复过数十只产业投资基金,这些基金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功能,与最初的设想也有一些差距。以中国第一支政府主导的产业基金渤海产业基金为例,2008年7月,渤海产业基金“换帅”事件,前CEO欧巍辞职,由于对基金运作效率不满,第二期募资困难重重。

 

    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干涉过多,直接干涉具体的市场运作。如对于投资的地域设限,只能投资在圈定地区,其他地区即使有前景的项目也不能投;对于投资的项目有限制,只能投资政府圈定的要求发展的项目,溢出范围之外,即便能够赢利,对不起,也不能投。更不必说,基金内部管理的官僚化,激励机制的不健全。

 

    当然也有较为成功的基金,如“深圳创新投资集团”,其管理模式更接近于民间市场基金而不是“官办”基金,管理人是丰富的投资专家而不是官员,也不限制投资方向和地域,完全市场化运作,加上中小板与创业板在设在深圳市场,近水楼台先得月,也是能够取得好业绩的基础条件。但是,即便是较为成功的深创投,其市场灵活性与民间基金相比,仍然有所不及。

 

    此次的产业基金运作是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结合,国家发改委表示,每只基金只能针对一个具体的高新行业,而在具体的运作中,则实行彻底的市场化,从基金的管理团队到募集方式,再到基金此后的具体运作,均采取完全市场化的手段。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承诺,“政府绝对不会参与基金的运作,我们要求找到专门的管理公司来运作这些基金。政府不会派官员到这些基金管理机构里任职,更不会专门成立新的管理机构”。但国家发改委的承诺,不知道能不能削减地方政府对经济浓厚的的管理兴趣。

 

    更令人担心的是,政府独占上市资源。主板大蓝筹不必说,现在是争抢中小板尤其是创业板的上市资源。今后也许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景象,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产业基金被投入不同的高科技行业,而后政府选择其中的某些公司推荐上市,至于民间股权投资的企业,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只能暂时靠边站。

 

    再过若干年,我们可以看到各个小中投公司的喜报,赢利若干,前景如何,而后各公司自己把自己包装上市。

 

    只要对中国的高科技发展有利,什么模式并不重要。如何做到对中国的高科技行业有利,这些小中投公司的信息透明、维持其他股权投资公司公平的竞争地位,则是最最关键之处。

 

注:创业板首日爆炒,炒僵了。
    全部停牌、批量造富程度,堪称资本市场的奇迹。
    政府基金全面介入股权投资市场了,创业板是傻板,钱太好赚。政府获得收益之后怎么做?
    祝朋友们周末愉快。

个人简介
财经评论员,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从历史上的政治与经济转到当下,是希望看得更透彻。
每日关注 更多
叶檀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