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共产品遍地开花涨价的几点担忧

余丰慧 原创自 新浪博客 | 2009-11-23 02:45 | 收藏 | 投票

对公共产品遍地开花涨价的几点担忧

     此前,在11月10日 ,成品油价格完成最新一次调整,随着燃油税开征和成品油定价机制执行,油价调整已经日益常态化,而更多的资源产品价格如水价、电价改革也已蓄势待发(11月18日 《经济参考报》)。

     同时,我们注意到,天然气价格改革呼声很高,一些省份不惜以虚张声势供气紧张为由“逼宫”涨价。供暖价格也有涨价趋势,一些供暖公司已经放言供暖严重亏损。水价、电价、供暖价格、天然气价格、成品油价格等公共产品涨价都好似箭在弦上,客观情况是,这些公共产品打着改革名义要求涨价已经很久了。新的情况是,金融危机导致中国CPI、PPI持续为负后,使得一些人士认为,这到了能源资源等公共产品价格改革的最佳时机和时间窗口。因此,近期关于改革实际是涨价的声音越来越强烈了。如果盲目遍地开花式提高资源能源等公共产品价格,笔者确实有几点担忧:

     担忧影响经济复苏进程是其一。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CPI、PPI持续为负,公共产品涨价有利于拉动二者转负为正,因此说现在是改革其实是涨价的最佳时机和时间窗口。笔者多次说过,持这种观点的人是不懂经济学的怪论。当前,导致CPI、PPI持续为负的原因是国内需求和消费不足,消费拉动作用乏力导致的,而消费不足一个主要原因是居民收入下降或者收入不确定性增加。百姓开始压缩生活开支,为未来生活做打算。并不是能源资源价格定价过低造成的,如果全面提高公共产品价格,将使得消费者更加消费不起或者大幅减少消费,不但最终价格还会下来而且对中国急需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将带来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到经济全面、根本复苏。遍地开花式对公共产品进行涨价对提振消费打压、抑制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

    担忧助推通胀预期是其二。CPI、PPI持续为负,特别是10月份仍没有转负为正的状况,使得一些专家认为,中国近期通胀无忧。如果仅就国内情况分析确实如此,但是,我们必须考虑国际因素。这几年,中国通胀的国际因素影响相当大。输入型通胀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目前,由于美元持续贬值,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非常快,中国作为资源能源进口大国,对国内物价的助推力很大,甚至引发国内通胀。如果在这个时候全面提高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产品价格,那么,物价将构成上涨压力。

    担忧对中低收入者生活构成影响是其三。金融危机对普通百姓的最大冲击是失业、收入减少和收入预期不确定性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大面积提高百姓一刻也离不开的公共产品价格,那么,必然对百姓生活构成不小压力。比如:暖气费问题,目前,大多数百姓一个冬天暖气费都在2000元左右,负担已经很重,如果再提高价格,必然造成大的经济负担。这几年来,电价、水价、天然气价格已经提高不少,百姓负担已经不轻,如果这些产品价格脱离百姓收入增长实际而强行上涨,百姓利益必然受到损害。

    资源能源等公共产品价格改革的最佳时机既不是经济低迷时期的CPI、PPI处于负值阶段,也不是二者在通胀期的高位阶段。而是在既没有紧缩,也没有通胀的中性位置,比如:CPI同比增幅数值1-3%位置。


新闻链接:http://finance.sina.com.cn/g/20091118/03496979169.shtml

个人简介
一个在金融战线奋斗20余年的资深金融工作者。在从事商业银行管理的同时,酷爱进行金融研究,各经济、金融报刊文章也一直不断。在做好这些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曾经尝试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新闻时评写作,这一尝试可不得了了,竟然苦…
每日关注 更多
余丰慧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