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观点:漫话经济演绎与我们将进入世纪“城市旅居生活时代”。。。

王云阳 原创 | 2009-11-26 10:19 | 收藏 | 投票

从计划经济迈向市场经济,社会生活在发生着质的改变;从传统固守到改革开放,我们经历了一个时代的变迁,我们是这个时代交替的直接体验者,不仅经受着观念的转折,而且接受着行动的考验。一切有国家计划体制下的按需供应、计划分配、按部就班、缺乏竞争、平均主义、同步进行、无忧无滤、被动式同化生存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国门一旦打开,世界上优异的展现我们无法拒绝,要想顺应时代快速运转的步伐,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观念需要调整,国家政策需要调整,大环境之下的个体之人同样需要整个观念的转变,我们必须接受优异的借鉴,否则必将被优异所淘汰。

曾经受计划经济时代下教育的这一代,观念上的固化成为发展的潜在危害,教育不是在同化的同时促使原本各自异化的优势更加优化,相反,一成不变同化式的教育让许多人原本独属自我的优势被改变和抹去了,群体之间变的只求共性缺少个性,只有被动缺乏主动,只知有知却不能再知,只会被动的工作,不能自主的创造,顺从少数者意志是主流,不满足现状,突发奇想会被划入格格不入、思想复杂之列、不被同化便不易领导对大局不利有碍团结稳定,时代的着眼出发点不一,滋生制定出的要求和上层建筑的倾斜也不一样。

跟上时代的步伐,首先是观念上的转变与突破,具备独立意识,主动挑战,参与竞争,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迟疑不决只能给我们带来被动和机会丧失,我们过去对时间的概念十分淡漠,忽略时间的重要性、紧迫性,你的社会角色和有限的势能决定你无法也无须支配自己的时间,一切是按既定的步骤和上传下达早已习惯的方式历年不变的去进行,少有压力,你的目标和追求也是有限的,理想是一种彻底同化,理想是一种安慰和永远难以圆满既成事实的蓝图。精神高于一切,奉献义务重于一切,因而经济意识、资本概念、发展基础与创新原动力、扩大再生产、成本最低化、利润最大化,我们不知,也没有机会,我们更无法体味真正“富国强民”的自豪自足,我们的安慰只能永不厌倦的重复过去,我们的资本有限,从不敢正视现实,更不敢面对未来!

开放的概念,就是要敞开自己,敢于暴露不足,充分认识各自不同的悬殊差别,对照优异的参照物,我们才会有比较的意识,也才会有大概念上的评判标准与依据,从不知道到知道:我们缺什么,需要什么,保留什么,舍弃什么,借鉴吸收什么?我们由此新生了自知不足的紧迫感、危机感,我们不能不从保守固有的框架中走出来,我们开始由被动逼迫要走向主动,尽管惶惶然我们不知所措,可以原谅毕竟我们的历程有限,基础浅薄,缺乏自信凡事等想清楚了再去做是好事但发展不允许;于是一批看似思想简单却少有传统束缚胆大妄为者率先赶上了市场经济的第一班车,无法完全规范的时代当然得天独厚的被他们占领了,他们成功了,在预料之中也在预料之外;随后启发跟进的一代有知者,雄心勃勃,奋不顾身抢摊商海,却不知陷于过高估计自鸣不凡、战术经验不足的误区,弄潮儿纷纷落马不自找原因抱怨社会外在又有何用?创新不是毫无依据,更不是空中楼阁;点子、恩波智业的时代已不复存在,发展太快,变化太大,尽管他们也有成功的案例,那毕竟是市场过渡时期的产物,现在是需要不断的“吐故纳新”而不是以旧代新,动作缓慢、固封自守、不善尝试、自我清高的一些智囊个人、文化广告公司在面临市场挑战时又怎不束手无策呢?理论脱离实践,空谈大于行动,缺乏企业的“求实进取”精神,缺少主动出击,只看自己过去的辉煌,不看自己的不足,少有反思,贪大求远,好高骛远,内心知道为顾全面子却不去修正;制胜之道来自于市场实战当中,闭门造车只能徒有其表,贪图浮华,内在空虚;“牵一而动全盘,令旗一挥全军皆动”的能力更无从谈起,“合作精神,规模效应”与“文人相倾”的旧习背道而驰,有一日遭受了挫折才醒悟此刻已悔之晚矣,文化理论、聪明睿智要放在关键要点上,要变成动力,要融入实践,要具备价值,要产生效益,只有具备竞争力的资本才敢轻言“竞争与挑战”!

生命在于运动,社会进化需要流动,人类进步需要交流,流动是自然规律,生命的主流。生存的形式再也不是固定和一成不变的,市场经济和开放的时代,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第一代发达了的富有者,在投资落后的年代以及传统安居观念的影响下,赚了钱首先考虑置业买房,再多的钱没地方去,那就再买房,随后灵机一动转手炒卖给大批盲目跟风者;第二代温饱者勉勉强强也有了自己的住房,没有资本千方百计寻求贷款筹资兴办房地产公司梦想大发地产横财无孔不入,期间不乏的确造就了一些暴富者,毕竟误入地产“泡沫经济”旋涡成为牺牲垫底者却仍属大多数,“地产热”再也引不起人们的兴趣。

国内地产热疯炒的结局造成大量房地产积压,适值97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全国经济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损失最大的当属东南亚地区,经济一度衰退,失业人口大增,市场供大于求,金融萎缩造成“资金紧缩”,消费力大减成为新一轮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面对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人们的消费投资观念也在不停的调整,供过于求反而带给人们更多理性思考主动选择消费的机会与权利,有效利用市场过剩、供大于求的优势为我所用何乐而不为?尽量减少金融投资风险再不敢轻举妄动,增大资金自控能力和流动量自由支配有备无患实属明知之举;对有了教训的市民甚至到了人人无以自保的时候“求人不如求己”,求助无门只有捂紧口袋自保是最好保全办法任凭再多举措必须坚持无动于衷丝毫不能动摇,市民保了、苦了国家引导无效勉强不得经济失控无法运行大脑伤筋良策用尽,怎么办?太难!

观念的改变主要用于在对问题的思考不是停留在以事论事、人云亦云,大众化的生存行为习惯上,“反其道而行之,逆向思维,举一反三”,不仅是一种理论,贵在实践与行动,不能真正将理论转化为行动,就不可能上升到受益无穷的境界。

观念不能再固化,生存方式要随之改变。找一个稳定的工作,有一分固定的收入,买一套房子,找一个老婆,传宗接代,安居乐业“昨日概念”已与我们相距甚远。

社会进化,我们的生活方式是否也应有所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与田园牧耕式农居生活模式已经远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步伐和需求;文明的时代,生活需要更加自由自如,社会要提供更多适合现代人性化多变需需求选择的空间;无知到有知,是社会人类进步在不断改变打破旧的不合理更新充实较为合理的,“推陈出新”是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生命在于运动,社会发展在于开放流动,人类生活为了品味更加精彩多姿的时代气息,不固定的“城市移动旅居生活”将是我们这一代人理想生活的最佳选择;职业的不固定,生活的不固定,你无法去固定自己的生活模式,保守的概念对现代高节奏快速多变的人类毫无实际价值意义,买房、置业、增值已落后于时代;当中国人刚刚进入移动生活时代并抵触自视为“颠羁流浪”漂泊生活的时候,而普遍流行于发达国家周游世界各国的“移动生活”却早已开始,异地“旅居生活”则被视为一种无局无束自由自在新生活的自然享受,这是一个倍受西方人推崇的全新的概念。优异的资源当为人类社会共分享,我们没有理由拒绝优异死守平庸不放;既然我们自知缺乏领先创新的能力,如果再放弃借鉴吸收时代领先优秀为我所用那就当真顽固不化;虽然我们的经济发展才刚刚起步,经济基础、经济实力远不能与发达的西方国家相比,这并不代表我们有拒绝接受新概念的理由,我们不能一下进入这种状态,但是接纳领先的概念与创新意识却不能没有,我们毕竟是一个需要进步的民族!

生活方式的改变,不仅影响着一代人的发展,而且有益促进于整个社会的进步。一方面摈弃旧有不合理的,另一方面则可以启动甚至引导出一个新兴行业的出现,诸如泛滥成灾的商住安居工程即可相应的面向“城市移动旅居生活”服务业转变,以满足一代具备新兴生活观念与实际接受能力者愈来愈多的需求,敏感度决定了市场的占有率,这就是开放时代市场意识下的全新生存概念。

进入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单纯的紧随时代步伐是不够的,不仅空间有限,且生存选择也是被动的,要想全力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不仅要看到领先的概念,还要具备超前的判断与准确的抉择;“知识经济”照西方人的解释:即网络、信息、高科技时代;东方人不应该重复别人,应该有自己的解释:那就是——智慧主宰一切的时代!文化底蕴的差异性决定了未来发展潜力空间的大小,若能充分领略善用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奥妙无穷的灵魂兼备“运筹帏帷决胜千里”变通万千大智大勇的功力,荟萃集合借鉴西方智慧高科技现代精华,巧借领悟太极功夫以柔克刚融会贯通起死回生力挽狂澜的沉雄气概,必将在未来知识与经济时代的国际较量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横扫千军,势如破竹”,“无往而不利”!

                                                                                                1999/6/26于深圳

备注:曾发表于1999年《中华成功者》杂志。

——10多年过去了,今天看来当年的观点依然没有过时。。。_

——观点曾被浙江师范大学交通学院一篇论文引用,附件全文如下:

 

论金义旅居城市圈构建

文:王 浙江师范大学交通学院

 

当前多元化经济格局正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形成,城市布局正从经济聚合的中心模式走向区域协作的全新模式(非中心的或多中心的城市化模式),在这一趋势下,除了以经济为纽带组合的城市群如“半小时或1小时经济圈”外,还会出现以“人居”为纽带的城市群。浙江的金华和义乌在以经济为纽带的条件下不具备组合的需要,而在旅居理念的倡导下,两个城市却可以以人居互补的形式结合,即在义乌从事商贸工作,在金华旅居休闲。

一、 旅居及旅居城市圈概述

(一) 旅居—别样的生活方式

旅居(Sojourn,顾名思义就是亦游亦居。自古以来,旅居生活的形式始终不断。唐代诗人直白接近旅居本意的是当时的“文人出塞”,包括文人入幕、游边、使边三个方面。明代诗人袁中道历经37年由江南经山东赴京师一路风尘仆仆,旅居无数县市写就《游居录》。元代旅居中国30余年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历经40余城市,他的《马可波罗游记》广为流传。至于游牧民族,更是游走于草原,依着四季,从一片土地到另一片土地。

今天,人们一改过去的传统,对“家”和“故乡”进行了重新定义,习惯以能否“走出去”来判断一个人的能力,这样的社会潜在地推动“地球村”、“世界公民”的形成,加之个体不愿受空间束缚的自由向往,使得旅居,现代的游牧生活,变成了一种个体生活方式与生活品质的象征和代表,成为一种文化。法国作家雅克·阿塔利在《游牧人》中预言:游牧生活将成为一种趋势,一种时尚运动,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2006年被多家旅行社推崇的“候鸟式海南行”养生休闲旅居团;绍兴某旅行社推出的老年游新模式“旅居团”,根据个人的需要,在外地住上十五天甚至一个月,舒适、休闲、养生,成为老人们旅游的主要追求。这种新鲜的旅游方式,引起了众多老年人的兴趣。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惟有休闲者方是幸福的;罗素则认为,能否聪明地休闲是对文明的最终考验。旅居,这种全新的居住方式、生活方式,已开始为越来越多的都市人所认同。

(二) 旅居城市圈—人居互补的结合

旅居城市,即以休闲、商务会议、娱乐、购物、游览观光、度假、疗养、人居等为发展主题的休闲型城市。笔者认为,旅居城市群是经统一有序科学规划后值得人们逗留,进行休闲、商务会议、娱乐、购物、游览观光、度假、疗养、人居等活动的城市组合。旅居和旅游最大的不同在于后者是看了就走,东游西看,保持机动性;而前者属于看中了住下来,边住边游。相应地,旅居城市和旅游城市的根本区别在于:旅游城市也许只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的和人文的),而旅居城市则不限于旅游资源,也可以是商务、学习、金融、文化等资源,同时有完善的“休闲、商务会议、娱乐、购物、游览观光、度假、疗养、人居”等综合设施与之配套。在旅居城市,经济和环境是和谐共生的,是一种以生态健康的人居环境、休闲环境、旅游环境、文化环境、商务环境等带动城市综合经济发展的都市化模式。

瑞士并没有强大的工业生产基地,也没有众多影响世界的国际品牌,但她集中了令人羡慕的财富,集中了众多深谙享受生活的旅居城市:日内瓦、苏黎士、恩格堡等,吸引了全世界的有闲人到瑞士旅游、休闲、度假、旅居。瑞士这些城市的发展值得中国众多城市借鉴:财富不总是聚集于制造产品的地方,那些不制造产品但能够享受生命成果的地方最能吸引财富。中国目前以工业、商业为主的繁华城市如上海、广州、深圳等一大批相继成为“金融、商业、制造”城市,吸引那些从事制造、商业、资讯产业的公司或员工在那里设厂、商务、安家,但一些不具备这些商业条件却拥有着深厚人文、环境资源的地方,是否应该考虑走另外的都市化模式,而不是一味将城市经济发展寄希望于融入“生产型工业城市”经济圈? 除了以经济为纽带组合的城市群如“半小时或1小时经济圈”外,出现以“人居”为纽带的城市群,以成熟完善的城际交通网线和便利快速多样的交通工具支持推动城市间商业、贸易以及旅游、休闲、人居的分工、交流和融合,这样的模式是否更适合这些非经济制造中心城镇的发展?例如丽江古城,有意识地提倡以“居”为主,从二十世纪初第一位美国人在丽江一住就是27个年头开始,丽江的美名就逐渐传遍世界各地,古城中长期居住着80多名外国人,来自10多个国家,每年还有约300万各地游客前来寻梦。丽江充分调动了古城优越的文化资源和自然环境,以“居”为主的旅居地产的开发在保全古城特色的同时拉动了经济的增长。江浙一带有优美的环境资源,有江南水乡特色的迷人城镇,如环太湖的几大城市、江南六镇等,如今大多数只成为旅客游完就走的旅游景点,而不是让人值得住下来细细品位的旅居城市群,岂不是分外可惜?是发展成一个蹩脚的工业小城,还是建设成有地方特色的旅居城市,吸引有闲者观光旅居,并以此带动城市经济建设和城市化进程,旅居时代,为人们提供了新的选择。

二 金义旅居城市圈构建的潜力分析

(一) 金华宜居城市的独特优势

首先,金华城市自身资源的优势。金华古称婺州,素有“历史文化之都、名人荟萃之地、文风鼎盛之城、山清水秀之乡”的美誉。作为浙江旅游副中心城市,金华市被赋予了“建设成为浙中南旅游发展的龙头城市”、“整合带动浙西南山水生态旅游经济带”发展的重要任务。近年来,金华积极打造“古婺民俗、宗教朝圣、山水生态、温泉康体、影视文化、商贸购物”六大旅游品牌,形成了"仙乡文化名城,休闲购物天堂"的主题旅游形象,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大市的新跨越。“宜人易居”的旅游环境吸引了无数国内和海外的游客。为了加大城市建设力度,优化旅游环境,金华5年内投入30多亿元,一座“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山水生态城市已经初具雏形。同时,婺城、金东两区及上游的磐安、武义等6市县都在进行生态公益林建设。森林生态公益林将充分发挥森林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减低噪声、美化环境、保护物种等生态效能,使金华成为森林环抱、碧水依绕、鸟语花香的人间乐园。 

其次,金华“宜居城市”的定位已经确立。早在2000年设计金华2000~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的时候,洪铁城等规划师就已经提出了“把金华建成宜居城市”的概念,这个规划后来被国家建设部评为“城市总体规划”银奖。洪铁城等规划师对金华“宜居城市”的概念提出了四项具体的说明:一是山水环境宜人,阴阳和谐;二是空间尺度宜人,如楼群不是特别拥挤、楼房不是特别高、马路不是特别宽等;三是传统文化宜人,婺剧、茶花、火腿、寿生酒等,这些都和人有关,丰富人们的生活,也是建筑中要考虑的内容;四是市民的参与程度,市民对城市有亲切的感觉。2006年12月底,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在香港公布的第5届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金华在新增的"中国十佳宜居城市"榜上名列第九。

再次,丰富多样的金华地产开发。在许多城市还把“居者有其屋”作为目标的时候,金华早已实现了向“居者优其屋”的跨越。经过多年发展,金华市区已建立了由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组成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截至200612月,金华市区人均居住建筑面积已达32.5平方米,成为全省居住面积最宽敞的城市之一,在浙江省11个地市中位居前茅。随着金华大批高端房产、精品小区的开发以及金华居住的低成本(金华房价长期处于浙江省倒数第二位),房价的低洼效应吸引了包括义乌、永康等周边县(市)甚至温州的业主来金投资和居住。

最后,金华城市相关配套设施日趋完善。近年来,沃尔玛、银泰百货等大批连锁品牌入驻金华时代广场,市民日常购物和时尚消费已与一二线城市基本接轨。金华旅游综合接待能力已跃居浙江省前茅,一大批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同时,传统的元素中又注入新鲜的时尚元素:古子城老街的开发显示了金华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文脉;现代城市时尚地标——东方国际则汇集星级商务酒店、国际化商务写字楼、精装小户型公寓、高层景观豪邸、休闲商业风情街于一体,构筑出一个既住、既办公、既休闲、既观光、既购、既娱、既乐的梦幻世界,建成后将成为金华倡导国际化多元生活的大型复合社区。   

(二) 义乌商贸城市的广泛客源

义乌商贸业持续繁荣,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自1982年在全国率先创办小商品市场以来,义乌目前场经营面积已达100万平方米,商铺4万多个,从业人员8万多人,汇集了28个大类10万多种商品,年成交额连续11年位居国内同行业榜首。一年一度的“中国小商品博览会”至2006年已成功举办8届。2002年,该博览会升格为“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并由外经贸部参与主办,取得了成交额51亿元的好成绩。义乌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在全市160多万人口中,近100万是外来建设者,还有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多名客商常驻义乌。国际化是义乌未来的发展方向,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义乌的必然选择。在这样的形势下,义乌市必然会吸引国际小商品流通业人员、国际小商品制造业人员、国际小商品采购业以及伴随的商贸购物旅游业人员、商务金融教育培训人员等等庞大的人流。

义乌商贸城市庞大的人流当中,相当一部分人会有休闲旅游疗养的愿望,会有高品质居住的愿望,这给地理位置相连的山水生态城市金华带来了巨大的客源。整合两地资源,发挥两地优势,有利于达到城市双赢,形成人居互补—“旅居城市群”的新模式。

三 、金义“旅居城市圈”构建的两个关键问题

(一) 政府主导搭平台

首先,在理念上,政府应该协同倡导这种新的生活哲学,鼓励人们工作之余,提高生活品质。旅居伦敦的著名学者赵毅衡说:“世界大发展趋势是朝180休假日进军,一半的日子用于休闲。不久的将来,估计在2015年左右,将工作一天休息一天。”其次,政府协同设立旅居城市群合作配套设施,提供相关服务,并提供制度和管理保障[5]。在金华,设立专门机构为旅居者服务,包括提供资讯信息,办理旅居地产租赁、买卖等相关手续,进行旅居地安全检查等,提供各种便利。在义乌,也设立相应的机构,宣传倡导旅居理念,提供金华旅居资讯,组织旅居团等。再次,政府联合促销“金义旅居城市群”,实现双赢。商贸城市与生态山水城市的结合,人居互补、和谐发展,成为一种生态健康的人居环境、休闲环境、旅游环境、文化环境、商务环境一起带动城市综合发展的都市群,这将大大提升两个城市的形象,促使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休闲养生。

(二) 旅居地产唱主角

旅居因为休闲、旅游、商务、科技、网络、人居、文化等综合因素交叉繁盛,快速发展,同时旅居的兴盛也将进一步促进休闲、旅游、商务、科技、网络、人居、文化的交叉繁盛和快速发展,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基础,旅居地产必将走向一个繁盛时期。近年来国内外地产开发商一直在旅游房地产上做文章,成功的例子不胜枚举,旅游房地产研究成为旅游研究学术界的热点。关于旅游房地产,目前没有确切的定义,比较认同的旅游房地产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游”为主的旅游地产,一类是以“居”为主的旅游地产。后者就是笔者认为在中小城市目前适宜发展的“旅居地产”。

以“游”为主的旅游地产,发源于法国地中海沿岸[6]。本世纪初,地中海沿岸开发了大量的海滨别墅,欧洲和北美的贵族、富商蜂拥而至,一时间地中海成为欧洲的度假中心。60年代,法国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别墅度假村则率先开发了以分时销售的方式招揽客户,标志着旅游房地产的开始。今天遍布世界各地的分时度假酒店、高尔夫度假村、山地度假村、休闲别墅,将旅游房地产市场推向了高潮。5+2的工作生活方式、一年中三次七天长假及各种休假制度,为生活节奏紧张的人们提供了难得的休闲放松时间。“假日经济”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词,一批颇具特色的旅游住宅、产权式酒店、酒店式公寓等,在市场上连连走红。目前在国内的旅游地产模式主要有:旅游景点地产—主要指旅游区内为游客活动建造的各种观光、休闲、娱乐等非住宿性质的房产;旅游商务地产—主要指在旅游区或旅游区旁边提供旅游服务的商店、餐馆、娱乐城建筑物及关联空间;旅游度假地产—主要指为游客或度假者提供的、直接用于旅游休闲度假居住的各种类型的地产,如度假村、产权酒店等;旅游住宅地产—主要指与旅游区相联接的各类住宅建筑。海南的博鳌、杭州千岛湖、广州华南板块、三亚国际性热带海滨风景旅游地产等等,已获成功。以“游”为主的旅游地产给房地产业带来了新鲜空气,无疑成为一道地产风景。

以“居”为主的旅游地产即“旅居地产”,还是房地产市场刚被开垦的处女地,但消费需求却已劲潮暗涌。东方谋略公司执行董事、企划营销管理实战专家王云阳最早倡导“城市旅居生活”崭新商业地产概念,以“居”为主的旅居地产将把房地产带进一个全新的时空首先,旅居地产消费群体的扩散性。城市地产开发不再拘泥于城市居民消费群这个定性思维,而是扩散到周边城市,乃至全国的潜在消费群。其次,开发区域的扩散性。旅居地产不再提倡以城市中心为标准,而是更多以人居环境为标准,更多地满足人们“择木而栖,缘水而居”的原始生态居住需求,实现个体“回家就是度假的开始,度假生活日常化”的愿望,使一些以往无人问津的地块、郊外、邻边“欠发达”地区如深山、丛林、峡谷等都可以成为旅居地产热土。再次,居住功能的扩散性。旅居地产将人居方式从拥挤的都市地带转移到宽松、宁静的纯粹领地,不只是实现“居”的基本功能,而是实现集休闲、度假、疗养、居住、商贸等融为一体的人居新境地,创造一种更注重人性的国际化健康生活新模式,这意味着人居方式的革命,生活方式的变革和生活品质的飞跃,是现代文明的全新变革。最后,旅居地产开发吸引旅居者居住,将有力提升城市形象。所谓城市形象是指人们对于城市内部诸要素经过长期综合发展形成的一种潜在的和直观的反映和评价,它代表着城市的身份和个性,反映着城市自然地理形态和历史文化的文脉延伸。一个城市也会因为杰出的旅居者而名扬海内外。如波士顿,拥有世界顶级的名牌大学和文化殿堂:位于西郊的哈佛大学,培养了富兰克林、罗斯福、肯尼迪等6个美国总统和多不胜数的学者;麻省理工学院,涌现出了五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个城市还有来自中国的众多的杰出学生——消费开支不菲的“旅居者”。号“易安居士”的南宋女词人李清照长期客居金华,她是给金华历史文脉增色的著名“旅居者”,留下了“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的名句。城市旅居地产的开发,吸引精英白领和优游者居住休闲,将极大丰富城市文化,促进各界的交流。

旅居地产开发应该更注重人性化、前瞻性以及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同时更注重各种生活、休闲、购物等综合配套的便捷性和可持续性。旅居地产提供能满足人们各种生活需求的“复合街区”、“复合社区”或者“风情小镇”等多功能复合生活样式,能够形成系统的自成体系的生活环境,把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旅游、商业、居住、游乐等各种生活元素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体系,形成新的居住生态系统。

 [ ]

D.Weissman and A.Furnham, The expectations and experiences of a sojourning temporary resident abroad: A preliminary study,Human Relations(1987), pp.313326.

陈静.旅居:过年休养新方式[N].健康科学,2006(01)

叶正军.建设国际著名旅游区 打造人类最佳旅居地.中国城市经济,2005(07)

吴极中.新游居时代[EB/OL].金华房产之策http://www.actor-zc.com/ac/, 2005-07-10

A.-M. Masgoret. Examining the role of language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on the sociocultural adjustment and the job performance of sojourners in Spai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May 2006(30)311-331

刘文贤.国外旅游地产对中国的启示[J].窗口,2006(11)101104

邓仕敏.关于发展旅游房地产的思考[J].市场经济研究,2003(6)24

 Sarah Hautzinger.Will the real commodity please stand up? Skiing and touristic real estate in Eagle Valley, Colorado[J]Research in Economic Anthropology, 2002(21)343-366

胡浩,汪宇明.中国旅游目的地房地产开发模式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59

文彤.城市旅游住宅地产发展研究[J].城市问题,2006(9)3338

Steven C. Deller, David W. Marcouiller and Gary P. Green. Recreational housing and local government finance[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7(24)687-705

旅游缘何与房地产结合?[EB/OL].旅居天下政策研究室http://blog.guandian.cn/user/lv8888, 2006-03-30

责任编辑:徐振昌

个人简介
静坐高山,沐浴清风,群山逶迤隐天际; 俯瞰江河,荡涤浮云,百川奔流入东海.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