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宏观调控: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不变

蔡律 原创 | 2009-11-27 22:05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2010年宏观调控: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不变

  2009年11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0年经济工作,政治局定调明年经济工作, 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延续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综合新华网媒体报道,供研究参考,要点如下:

  1、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年多来,这两大政策对经济企稳回升发挥了关键作用。在明年经济尚存不少困难和矛盾的背景下,财政、货币政策的取向将不会改变。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宏观政策的基本取向,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落实和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明年要提高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本次政治局会议“五个更加注重”的提法,透露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新重点:特别是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经济回升向好趋势不断巩固,保八已经胜利在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和自然灾害频发等困难和挑战,一揽子“救市”的措施、计划难言收手 ,增长更重质量。中国救市的重拳出击,必然会有一些副作用和消极结果。比如,政府投入大部分向“铁公基”集中,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有限,对竞争性领域有一定的“挤出”效应;信贷增长过猛,适度宽松变成了“极度”宽松,形成通胀预期;地方经济过分依赖房地产业“保增长”,导致泡沫严重,等等。今后政策应致力于消除或缓解这些副作用和消极结果,以求获得一个更可持续、更有助于民生改善、更有助于结构优化、更有利于发展方式转型的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将被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

  3、调整经济结构正当时。

      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据测算,钢铁行业产能过剩近2亿吨,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约5亿吨,电解铝、造船、煤化工、平板玻璃等行业均存在较突出的产能过剩问题。多晶硅、风能设备等新兴产业因投资过度,开始出现新的产能过剩问题。产业结构调整涉及当地企业的产业链条、配套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大批职工的就业问题,调整的压力和难度都很大。

  中国当前已经无法依赖出口来拉动经济,个人消费也很难成为主要引擎,能够拉动中国经济的只剩下了固定资产投资(公共投资和设备投资),然而,公共投资会产生国家与地方财政紧张以及财政赤字膨胀等副作用。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少我们原本应该解决并正在解决的经济结构问题被迫推迟,部分结构问题与这次大规模的投资中产生的新结构问题发生了叠加效应。比如,现代服务业和“铁公基”的资本和政策投入不平衡、对消费和民生的倾斜仍然很少、在发展重点上重大(大企业、大项目)轻小(小企业、小项目)和重“公”轻“私”等,最典型的是,部分已经关停的“两高一低”企业死灰复燃,许多原本就产能过剩的行业的重复扩张等新问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增长”对应的是“低效率、低效益”。从中国经济运行的现实看,结构问题十分突出,增长方式转型愈加迫切。这次金融危机后,有些深层次的结构问题非但没有缓解,反而由于大力保增长而进一步深化。比较突出的是产能过剩问题,以及能耗高、资源消耗大、对环境破坏严重的产业畸形发展问题。

  在国内外配置资源、优化各种经济要素、进行更广领域的兼并、重组、收购提供了条件。通过这种市场化的优化组合,可以使我们在更广的领域和范围内形成有优势的产业链。 保持明年我国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防止“资产泡沫”转化为“商品通胀”,管理好通胀预期,提高政策的灵活性和前瞻性。其中,关注资产价格、对流动性进行灵活有效管理将是重中之重。

  会议提出要着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大用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力度,加大研发投入,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支持小企业和服务业发展。要巩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基础,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农产品市场调控。要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强化目标责任制,加快节能环保重点工程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要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完善稳定外需政策,促进对外贸易平稳增长,积极扩大进口,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促进企业对外投资合作。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要求的,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坚持长期发展目标和短期增长目标相协调,坚持需求结构调整和供给结构调整相促进,增强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从抑制产能过剩和培育新兴产业两方面入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运用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力度,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特别是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动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边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4、加大就业促进政策力度。在中国,2009年城镇需要就业的人员总数超过2400万人。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说法,即使完成“保八”,今年我国就业的供求缺口仍将达到1200万,比2008年进一步拉大。更不用说,庞大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城镇困难人员三个群体的就业难问题年复一年愈加突出。经济增长而就业效应不强,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隐忧。就业是硬道理。只有保住并不断增加“饭碗”,才能拉动消费稳定增长,激活经济的良性循环,使经济保持稳定和持续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就业是衡量经济复苏的一个真正标志。

  就业率重于GDP,这是决策层对“保增长”终极目的的权威解释,也是实现以人为本、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的前提和保障。把促进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就可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各级政府实际还在以GDP为衡量标准的政绩观,转而更注重民生、更关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更注意收入分配调整,在效率与公平上对公平给予更多关注。彻底转变以追求GDP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确立并完善以增加就业、注重民生为目标的新的增长方式,应该成为下一步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之义。

  5、少取多予 ,还富于民 。对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现阶段企业劳动分配制度尚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之外,从大环境看主要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有关,长期重投资轻消费,社会财富增加的大部分被政府拿去搞建设了,近几年财政收入增长更是超过GDP增幅,致使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偏低的状况一直难以扭转。

  因此,真正提高居民收入,首先要做的就是尽快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即由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借用专家的话是必须实现由生产大国向消费大国的转型。政府不能再单纯追求GDP数字增长,应该下决心压缩过多的建设投资,通过减税让利等方式将经济增长的成果还富于民,并不断改善公共服务,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6、扩大居民消费仍是明年经济工作重头戏。扩大消费,特别是城乡居民消费仍将是明年经济工作的重头戏。扩大消费短期目标应立足引导消费升级,提高消费质量,扩大消费份额,促进消费增长;长期要着眼于改善分配和投资体制,健全社保体系,提高消费倾向,从而提高最终消费率。 前三季度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7.3个百分点,消费贡献4个百分点,扩大内需成为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要着手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这里面包括居民收入增长,提高在全社会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还有加大社会保障体系的投入,加大居民的收入预期。 包括升级改造消费设施和推广无抵押消费贷款等直接刺激国内消费的短期措施、扩大并加强社会保障网络以及其他公共服务等中期措施、实现经济的再平衡和提高家庭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等长期举措。

个人简介
湖北师范大学毕业,留校任系团总支书记兼政治辅导员;2004年任忠县人民政府顾问,2007年获“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球问计求策”一等奖,荣获2007度、2008年度重庆十佳网络知识分子。荣获2011年“新阶层·重庆第二届…
每日关注 更多
蔡律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