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政策要点的探讨性前瞻

贾康 原创 | 2009-12-12 01:31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据一般估计,世界金融危机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在波动与回升中,我国的国际发展环境将有所改善,这将有利于2010年我国贸易出口的恢复。从运行态势看,得力于我国政府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的实施,国内经济已呈现“双升一稳”(投资大幅上升、工业强劲反弹回升、消费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在信心恢复,政策稳定的条件下,估计2010年,这一基本态势将会延续。

  今后一段时期,在继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反周期、抵御危机冲击的宏观政策,扩内需、保增长的同时,需要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保持和增强政策的合理性、灵活性和可持续性。财政政策应在框架不变、“相机抉择”的同时,大力促进结构优化。在抓紧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的基础上,需改进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提升结构调整、科技支撑和改善民生的力度,培育带动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为应对依然存在的不确定性,也应研究准备预案,以利维护和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如对这方面的要领和政策内容作初步探讨并作一前瞻,可以考虑:

  (一)继续配合货币政策做好总量调控

  目前看来在我国宏观政策的基本框架上,还有必要保持扩张形态必要的连续性,并注意适当的优化微调。在与货币政策配合而继续保持一定的扩张力度的同时,财政预算分配需合理安排下一年度的赤字和国债规模,既维系积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又稳妥处理好公共风险防范。

  (二)继续贯彻落实好相关的各项财税政策措施

  从目前情况来看,前期为“保增长”出台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及时有效,但外需仍显疲弱,总需求仍然不足,产能利用率仍处于低位。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在财政政策实施中,把落实好已出台政策和加快结构调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投资的作用,促进投资平稳增长。在总量扩张的同时,需要精心把握结构优化调整的导向,把基础设施、灾后重建、新农村建设、安居住房、生态保护、自主创新和文教科卫硬件设施等七大方向上的各个具体项目选择好,进一步强化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加大投资的监督检查和施工监理,确保尽快落实到位、保证质量、发挥效应。二是支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包括加大支持家电、机动车下乡政策的实施力度,充分发挥其直接刺激消费的作用。对社会保障、就业、医疗卫生、教育、保障性住房的支持力度都应提升,以解除居民后顾之忧,促进扩大消费。三是合理运用出口退税、关税、财政补贴等财税政策手段,稳定和扩大出口并改善出口结构。

  (三)努力拉动社会投资,逐步切换经济增长主要动力

  要使经济顺利、稳定地走上回升之路,只有政府扩大公共投资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出台多种措施力求“四两拨千斤”地扩大社会投资,拉动民间资本跟进。一是进一步拓宽社会投资的领域和渠道,充分利用应对金融危机的时机对社会资本投资给予国民待遇,除法律特别规定的外,应允许社会资本以参股等方式进入金融、铁路、公路、航空、电信、电力以及城市供水等多个行业。二是通过税收、财政贴息、政府采购、信用担保等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对规模较小的企业,做好所得税征收按优惠方案处理的贯彻落实。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和支持范围,向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比较大的轻纺等行业的出口企业、科技企业和地震灾区的中小企业倾斜。政府采购也应适当向中小企业倾斜。三是支持发展专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便利快捷的金融服务。

  (四)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资,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财税政策的支持重点应转向支持企业研发(R&D)投资,加大对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科技研发投资的支持力度,达到既刺激企业投资又加快结构调整的目的;加大对新能源、节能汽车、医药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投资,形成新的投资热点,努力培育带动新一轮经济复苏的新增长点;引导和支持企业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技术创新活动给予政策性导向的信贷支持和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

  (五)大力支持“三农”,促进农村发展和劳动力转移

  一是建立健全政府农业投入制度,积极调整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政策性信贷投放结构,确保各级财政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入不断增长。二是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增加对农民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抓紧研究建立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波动挂钩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并总结经验改造能繁母猪补贴机制。三是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确保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顺利实施,充分发挥最低收购价粮食对市场的调控作用,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四是大力发展支持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科技培训力度。

  (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是密切关注就业形势,加大就业资金投入,努力保持就业局势基本稳定。进一步扩大小额贷款担保贴息范围,重点向大学生、农民工等倾斜。支持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加大对就业再就业培训的支持力度。二是按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要求,抓紧出台有关配套文件,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并注重机制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继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完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机制。三是继续加大对保障性安居住房建设的支持力度。

  (七)规范地方政府融资

  政策扩张期带来了我国公债规模的明显上升,除规范的长期建设国债和2009年“登堂入室”的2000亿元地方债之外,地方通过“融资平台”举债融资的规模也已迅速扩大。地方政府融资的发展,在市场经济和分税分级财政体制模式下,有其必然性,目前又加上了“四万亿元”项目配套资金的强大需求,对其做出简单禁止是行不通的,所以大思路上应回归大禹治水“堵不如疏”的古老智慧,疏堵结合,重堵更重疏,关键是应当因势利导引导其规范发展。在这方面需要“ 治存量,开前门、关后门、修围墙”,打造一套可控风险和可持续运行的地方“阳光融资”的制度和法纪。当务之急,一是应强化国家综合部门自上而下对各地融资规模的监督、指导、协调;二是应强化地方各级人大、政协对政府融资的审批与制约;三是应强化金融市场监管部门、审计部门对于政府融资活动的监控、审计;四是应提倡、鼓励地方政府融资主体内部的自律和加强管理,总结经验教训,在开拓创新中防患于未然。相关的制度内容,可先形成一些粗线条的文本,再于动态中不断完善、细化。

  (八)狠抓增收节支

  针对中央财政面临的收支矛盾,需要在实施好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基础上,狠抓增收节支。一是大力支持税务、海关等部门依法加强税收征管,严格控制减免税,严厉打击偷骗税违法活动,强化出口退税管理,努力确保财政收入应收尽收。同时,也应避免脱离法理依据的税务苛政(俗称“刮地皮”)。二是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精神,压缩公务购车用车、公务接待费和出国经费,严格控制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建设。应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勤俭办一切事业。

  (九)前瞻性地研究新的政策预案

  为应对依然存在的不确定性,应前瞻性地研究若干预案,包括下一步若干假设情境下财政政策的思路、着力点及可供选择的政策工具的组合等。并应总结经验,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的协调配合。

  (十)积极深化改革,转换机制

  深化改革、转换机制是在我国经济社会转轨整个历史时期必须与宏观调控紧密结合、配合呼应的重要创新与重大事项。下一阶段的财税体制深化改革,一是要把体制创新的重点放在省以下,积极稳妥推进“省直管县”及“乡财县管”等基层综合配套改革;二是要注重与改进转移支付制度的有机结合;三是应不失时机地推出资源税负向上调整的税制改革举措,并积极研究准备推出不动产保有环节征收的物业税(房地产税),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系。

个人简介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 曾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每日关注 更多
贾康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