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国能否突围哥本哈根?

周理民 转载自 网络 | 2009-12-18 18:34 | 收藏 | 投票

在上周抵达哥本哈根时,美国气候变化特使托德•斯特恩(Todd Stern)带着一个目标:对中国采取更强硬力场。

他一下飞机便立即开火。“我不认为公共资金,特别是来自美国的资金,应流向中国,”他在首场哥本哈根记者招待会上说,直接驳回了中国的一项重要要求:富裕国家应为中国工业部门的减排努力提供资助。

这一语气的变化十分明显。过去一年,发达国家不厌其烦地在公开场合大肆赞扬中国。斯特恩在今年的一次会议上曾表示:“中国(在减排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好评。”

在美国和其它国家希望让怀有戒心的中国坐到谈判桌前时,这是谈判真正开始前的一种战术。

但现在中国已经来到了哥本哈根,总理温家宝预计也将于本周四抵达,于是温情脉脉的面纱被撕开了。无论是在私下还是在公开场合,发达国家都在一致向中方代表团施加强大的压力。

发达国家转向更强硬的路线,也有部分原因在于,他们怀疑中国会利用代表130个发展中国家的77国集团,推进它在哥本哈根的议程。

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往往被视为事实上的领袖。在谈判中,中国以“77国集团和中国”的名义召集新闻发布会,但往往没有中方代表出席,现场都是贫穷国家的代表。

发展中国家认为它们有充分的理由团结在一起。“你不是来这里单独谈判的,你不能这样做,”巴西气候问题大使塞尔吉奥•塞拉(Sergio Serra)说。

但是,站在中国身后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如苏丹和其它非洲国家,也受益于同中国的贸易协议。

埃塞俄比亚总理、与会非洲国家集团主席梅莱斯·泽纳维(Meles Zenawi)也是中国坚定的支持者。中国是埃塞俄比亚的重要投资来源和贸易伙伴。他上周末表示,他已经同温家宝进行了交谈,后者向他保证,如果协议不能满足非洲国家从发达国家获得资助的要求,中国就不会签署协议。

梅莱斯说:“要想让我们的声音得到重视,我们可能就需要盟友,需要那种有能力打破气氛,因此不能够被忽视的盟友。”

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但中方谈判人员指出,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比较低,约为3000美元,并且还有1.5亿人生活在贫困之中。中国政府表示,尽管中国自己不想要西方的资金,但它是在代表发展中国家要求经济援助。

非洲国家昨日一度退席,迫使谈判陷入停顿。当时,谈判讨论的是一个同样被中国视为至关重要的问题:《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的延续。

中国和其它一些发展中国家强调,“作为一个原则问题”(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语),任何后续协定都应继续奉行《京都议定书》的原则。

1997年达成的《京都议定书》将世界严格划分为两个部分:必须履行减排义务的发达国家和其余无需履行强制减排义务的国家。

但如今,世界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对发达国家而言,这都要归结于一个无可避免的事实: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却没有任何减排的国际义务。

西方国家同意:中国仍有权享受特殊待遇。就连美国也没有对中国提出未来十年绝对减排量的要求。相反,它们只要求中国——与世界其它发展中国家一样——遏制未来排放量的增长,而富裕国家要保证自身排放量低于1990年的水平。

 
个人简介
周理民,中国社科院品牌委常务理事,中国十大最具实战策划专家,先知营销策划传播机构(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策划机构)董事长兼总经理、首席策划。新能源行业资深品牌营销策划专家、评论家。先知策划机构是“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