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尚未成功,减排仍需努力

袁峻 原创 | 2009-12-21 09:43 | 收藏 | 投票

【一周关注】谈判尚未成功,减排仍需努力

 

果然不出上周所料。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经过长达半个月的马拉松式的艰难谈判,在浪费了无数的唾沫和增加了4万吨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后(相当于一个非洲国家一年产生的温室气体),终于无果而终。

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减排责任、资金支持和监督机制等议题上的分歧严重,会议虽然拖延了一天,但也无法达成共识,仅仅是在会场关门前的(当地时间)19日下午,达成了一个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该协议除了再次表达了将全球气候变暖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愿望以外,并没有规定各国需要承担的具体减排责任与实施办法,甚至也没有约定什么时候将其发展成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国际条约。

从历史上来看,一个会议的重要性往往与参加会议的人数成反比。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哥本哈根云集了世界各国的首脑,政府官员、各种非政府组织、民间环保人士、清洁能源的生产厂商甚至是耍把式的艺人,就连哥本哈根市的妓女都提出愿意为前来参加气候变化会议的人提供免费的色情服务。。。。如此之多的人聚在一起,再谈十天半月也不会有什么结果。讨论世界气候变化问题的大会毕竟不同于奥运会。奥运会就是逗着大家一乐,能搞几块奖牌回去那是锦上添花的事情,搞不到奖牌就全当来北京免费旅游,所以,全世界人民其乐融融。但节能减排却是牵扯到各国、各方的发展大计和经济利益,是断难找到平衡的。而联合国协议必须获得193个成员国全票通过,才能成为联合国条约。所以哥本哈根没能通过正式决议。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可能是东道主觉得很没面子,于是在大会结束前,大会主席、丹麦首相拉斯穆森建议会议以备忘录的形式通过了这个以奥巴马所提协议为基础的草案文本。大家给东道主一个面子权当会议没有白折腾。原本企图务实世界气候大会最终仅仅获得一个务虚的《哥本哈根协议》,这只能让众人大失所望,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只能勉强接受,欧盟主席巴罗佐则表示,协议“明显低于”欧盟的目标。

在哥本哈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矛盾似乎是不可调和的。回首历史,二次大战,除了美国以外,不论是欧洲、北非还是亚洲,大多都是过“火”面积,二战结束后,不论是欧洲的战胜国英法苏还是战败的德国意大利,也不论是亚洲的中国、韩国、东南亚,还是日本,都被打了个稀巴烂,到处都是废墟与瓦砾。就经济而言,他们之间的差距似乎没有“发达”与“欠发达”的沟壑,一切都是“发展中”。

包括美国在内,现在所谓的这些欧美发达国家,都是在二战过后发展起来的。不言而喻,欧美国家的这种经济的高速发展得益于当时可以享受免费排放二氧化碳的饕餮盛宴。当欧美国家大肆利用二氧化碳发展经济的时候,我们却搞了小半个世纪的阶级斗争。等我们终于挤进经济发展的宴会厅,试图也用二氧化碳来发展经济的时候,却被告知:该买单了!于是,让谁买单,谁该买单,谁该买多大的单,谁该为过去买单,谁又该为今天买单。。。“发达”与“发展中”的吵架也就不可避免!

国际间的争吵不是我们能左右的事情,但地球确是我们的家园,为了地球,我们必须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前两天看到一则消息,说“中国人环保意识高于欧美!”但意识归意识,关键是要看具体的行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不能仅仅作为口号写在文件中,挂在口头上,也不能仅仅把集体宿舍的灯光开关成“-C”的造型,或者是关上灯,点上蜡烛搞一个“拯救地球一小时”的形式主义的活动。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必须落在点滴的行动上。

其实,欧洲人的环保意识并不比我们低。只是他们的环保意识已经潜移默化到了生活的每个细节,而不是像我们媒体那样仅限于夸夸其谈。在德国,我经常能感受到德国人的“小气”。比如,德国的住房,窗子都很小,很少有像我们这样的大扇大扇的落地窗。卧室的窗户大多不超过1平方米,并且在外面加装可以卷起来的百叶窗帘,为的就是减少窗户带来室内外的热交换。德国比北京还要高10个纬度,一年中有半年以上都提供暖气,但是,即使是在最寒冷的隆冬,德国人家里的暖气也会设置在晚上10点到12点自动停止。这与北京冬天室内20多度的室温形成鲜明的对照。刚到德国的时候,我很不适应,便去找房东谈判,房东居然跟我说:晚上睡觉温度低一些可以提高睡眠质量,如果觉得冷就多盖一床被子。还有一次去送女儿学钢琴,我们把车停在路边,坐在车里等着女儿,由于天冷,就把火打着,开着着暖气。不多久,就有人过来敲车窗,很不客气地正告我们:不开车就把发动机关上!类似的事情,很多很多。

夏时制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我从2005年开始鼓吹夏时制,至今已经快5年了,国家发改委也曾经对夏时制进行过调查研究,但因为有不少反对者,也就不了了之。现代夏时制概念的提出已经100年了,虽然期间有些反复,但今天看来,欧美国家都在使用夏时制,美国前两年还特地把每年夏时制的执行时间加以延长。所以,夏时制的节能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不然,欧美国家也不会每年“折腾”一回。而我们在夏时制这个问题上却显得犹豫不决。其中很大原因是,一年就节约这点电,不值得费这么大的劲。何况最初几年老百姓可能还会怨声载道。维稳、维稳!

然而,我以为,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从一些小事上做起。没有点点滴滴的节约,就不可能有大规模的减排。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一句古话,用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这个问题上,是非常适当的。

 

个人简介
毕业于山东大学数学系数学专业,就教于北京邮电大学。后不务正业,下海谋生。曾先后从事金融、投资与管理等工作。在金融机构做过财务,管理过资金;参与过上市公司的收购和重组;参与投资房地产、基础设施以及彩票发行等。现为…
每日关注 更多
袁峻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