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行政: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田德邦 原创 | 2009-12-24 17:07 | 收藏 | 投票

 

  网络的力量是强大的。其势之猛,如江水汹涌澎湃,势不可挡。盘点2009年“网”事,仅在湖北,就有石首事件、邓玉娇案。因为网民的参与,政府的跟进,使这些热点问题最终有了结果。想象一下,如果没有网络,又会是什么样一种情形?《新华网》12月24日载文《互联网令中共“群众路线”工作方式悄然生变》,讲到家住贵州毕节地区赫章县城的李元龙的妻子2年前因车祸身亡,肇事司机潜逃,一直苦苦寻找凶手的李元龙今年突然收到一封指称肇事者的匿名信。他随后来到县信访局,盼望政府能查出真相。让李元龙没想到的是,接待他的却是远在数十公里之外的行署副专员张光奇。互联网技术让他得以通过视频和话筒,与更高层领导“面对面”。张光奇明确答复,立即由地区公安局牵头,彻查此案。文章称,在信息化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一直强调的“密切联系群众”“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工作方式,正通过全新的途径和方式——互联网络的渠道来补充实现。

  依靠网络来改变工作方式,问政于民,关心群众疾苦,解决实际问题,这是现代信息技术带给人民群众的实惠,是信息技术给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个崭新的课题。网络是虚拟的,但网络就是社会。相对于传统的社会概念,网络突破了过去的很多局限,它可以更广泛、更自由、更灵活地传达信息、表达民意、反映问题、辩论是非,甚至是能相对迅速地解决矛盾。过去,群众反映问题或表达诉求的途径,常常是通过政府相关部门面对面反映,通过信件实名或匿名反映,因为中间环节多,容易出问题。特别是监督机制和约束力的缺位,导致效率极低。因此,带来很多不稳定的社会因素,尤其是容易出现大量人员层层上访的现象。

  网络的发展,客观上不再容许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缺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任何试图浑水摸鱼、蒙混过关的想法都是不明智的。对于民众来说,这是网络的功劳;对于政府来说,这是网络给他们带来的社会责任。毫无疑问,随着网络的发展,公务员行政、群众参政议政、党群关系都将形成新的格局。

  那么,我们公务员尤其是手握权力的官员将如何适应这种形势的变化呢?

  就目前来看,首先要适应网络。适应网络最好的方式,是将自己融入网民之中。先应该是一个网民,然后才是一个公务员或者领导干部。网络给了我们接近群众、摸清实情、了解问题的机会。过去常讲干部要沉下去,但无论怎么要求,总是走马观花、敷衍了事的多,真正沉下去的少。现在,要做好联系群众这篇大文章,必须熟悉网络、融入网络、搭建平台。熟悉网络要求我们全面学习网络知识,跟上时代步伐;融入网络要求我们贴近网民,参加网民活动;搭建平台就是要我们通过网络来行政,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网络,从而掌握工作主动权。否则,将被时代抛弃,被网民大众抛弃。

  其次是要端正心态。在网络上,任何官僚主义的言论和行动都将遭到残酷无情的抨击,都将无处藏身、遁形。政府政务阳光操作逐步成为主流,即使极个别的暗箱操作,也将会逐步收敛,所有过去的一些陋习一旦进入人们的视野之后,都将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变。所以,这对民主和法制建设将是一大推动。无论是官是民,在网上终将是平等的。当然,这些都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政府和网民的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公务员的心态将随之发生变化。放下架子、端正心态是适应这种变化的必然要求。

  网络改变世界。网上行政,是信息高速发展的衍生物,它将促进行政方式的变革,促进公务员作风的转变。每个公务员都应该补好这一课,迅速有效地适应变化,从而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个人简介
田德邦,湖北作家协会会员。1984年起在省级报刊上发表作品。三十多年来,有小说、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文艺评论等文体作品相继在海内外报刊上发表。作品曾入选《台湾文学年鉴》,出版有散文随笔、时评杂文著作2部,著有长篇…
每日关注 更多
田德邦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