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调整需要科学思维

党双忍 原创 | 2009-12-28 21:42 | 收藏 | 投票

  

                            结构调整需要科学思维

  
                                    党双忍

  去年,在一个矿业大县,就曾听闻县主要领导谈及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的事情,言之切切,一番“高谈阔论”。其主要观点是,本县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比重过小,必须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主要依据是,发达经济体,第三产业比重达到多少等等。在当时,我虽不以为然,但听之任之,没有太在意。自然也没有去与之理论。

  最近,研究讨论全市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又遇到类似的话题。宝鸡的三次产业结构是:二次产业比重60%,三产业比重30%,第一产业比重10%。一些人自然而然得出了“结论”:宝鸡的二次产比重过大,三次产比重过小,要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三次产业发展,提高三次产业比重。其“科学依据”同样是,发达经济体的结构如何如何,我们应当予以效仿跟进。看来,踏着发达经济体结构演进的道路前进,已经成为人们判断经济结构调整是非标准的“一致”思维。其“逻辑前提”必然是发达经济体的经济结构是“先进结构”,理所当然是我们效法的“模板”,发达经济体所走过的路,就是我们将要走的路。但是,我觉得这种思维定式不科学,是科学发展的思维“误区”,不好好理论理论贻害很大。

  当今世界,美日欧等现代经济体第三次产业比重已经高达60-70%,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经济结构高级化是一个复杂事件,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绝不能简单比对。

  要知道,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的高级化结构是与中国、印度等发展中经济体的低级化结构相耦合的。没有中国、印度等发展中经济体的低级化结构,也就没有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的高级化结构。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之所以能够实现结构高级化,是因为制造业已经转移到发展中经济体。正因为如此,这才顺理成章,成就了所谓的“中国制造”。这是国际产业转移,也是国际产业分工的结果。

  英国曾经是最早的“世界工厂”,那个时候全世界到处是英国制造的产品,当时英国的工业比重很高。美国、日本都曾经是“世界工厂”,全世界都充斥过“美国制造”、“日本制造”,他们无一没有经历工业化时期,工业比重高涨的时期。其实,“韩国制造”、“台湾制造”、“香港制造”、“新加坡制造”也都曾经在一个时期“独领风骚”。“世界工厂”在全球“打转转”。到21世纪初,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这是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伟大成就。目前,其他不发达经济体要想成为制造业基地,要想提高二次产业比重,暂时还没有那个“能耐”。如果,那些国家有了这个“难耐”,“世界工厂”就转移到那些国家去了,中国的产业结构理所当然也会优化调整,实现高级化,三次产业比重肯定会大幅度攀升。

  即就是到那个时候,还有一个国内区域布局和产业分工问题,不是所有地方都一个样。有的地方适应于工业发展,是工业基地;有的地方适宜于旅游休闲,是旅游度假基地;有的地方则适宜于人居,是消费中心;有的则是科研基地、教育中心。特别是一些地域范围较小的地方,往往可能只是提供单一的一种产品或者服务。我们常说,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实行“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甚至“一县一业”,加快推进区域化、专业化、产业化、集群化,其实就是这个道理。总之,不同地方的产业结构不同。世界上不存在一个可供比照的“标准结构”。

  如果说具有参照的经济结构,也只能是说类似的国家、类似的地区、类似的发展阶段具有相近或者相似的结构。但是,我以为,像中国这样全球“独一无二”的大国,没有一个国家的结构可以参考,正像“中国模式”只是中国独有的发展道路一样。如果不顾及发展阶段,不顾及地理结构,不顾及历史文化,硬要对照结构,那不是科学思维。尤其是一个市,一个县,千万不能盲目比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盲目模仿,“照葫芦画瓢”、“东施效颦”的结果,“事倍功半”是小,“陪了夫人又折兵”,延误发展时机是大。

  什么样的经济结构是合理的经济结构?那就是能够把自身优势发挥到极致的经济结构,这样的结构也是最具有竞争力的结构。那什么样的结构才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这是多种因素选择的结果,决不可在教科书中寻找,更不能“想当然”。比如,资源因素,“得天独厚”,地上地下有值钱的东西,丰富的矿产资源,迤逦的自然风光等可以市场化、产业化;比如,地理因素,“空间优越”,地理上与周围主要经济体具有便捷的通达系统,优越的交易环境等也可以产业化;再比如,人文因素,“得古独厚”,有着长期积淀的历史文化资源等,可以实现产业化。一个区域的优势产业是长期精心培育,在市场竞争中“大浪淘沙”、“优胜劣汰”的结果。各地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优势出发、特色出发。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最佳的经济结构,只能自己用心开发,精心培育,并经历市场无情的选择。

  宝鸡正处在工业化的关键时期。宝鸡是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文化旅游中心。未来宝鸡发展必须提升这“三大中心”的功能。这是宝鸡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优势。但是,宝鸡更是国家重要的新材料基地、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烟酒食品工业基地、建材工业基地、能源化工基地。这是多年来无数宝鸡人“奋力打拼”所形成的强势和基础。今后一个时期,宝鸡的优势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在工业,宝鸡的工业具有很大增长空间,仍会有大的作为、大的表现,大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工业的比重可能还会再度上升,不必大惊小怪,这是非常正常的。当然,一个现代化、人文化、生态化、多元化的宝鸡正在全面崛起。我们需要为第三产业大踏步发展做些基础,为促进结构高级化做些准备,这当属在抓好当下工业化发展之外的另一回事。

党双忍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党双忍,生态文化学者、经济学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现任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曾任陕西省林业局局长。先后在省农业厅,宝鸡市委、市政府任职。出版《秦岭简史》《中国秦岭》《林政之变》《中国树…
每日关注 更多
党双忍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