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富翁的级数与年限

于昕 原创 | 2009-02-10 14:48 | 收藏 | 投票

昨天跟几个同事闲聊,从我新买进的联排别墅到小年轻谈婚论嫁,从现金说到储蓄,从70、80年代的富翁说到而今的上亿资产的大豪们……还真的是变化很大。

直言不讳,我是80年2月出生的猴头,在改革开放的春天里出生,在E时代里成长,在重重金融危机里摸爬。记得小时候,“万元户”是中国富翁的头衔,某某地方出来万元户多少多少,挨家挨户的都能排出个一二三来;等到90年时候,家里有个十几万还是几十万的人就算是中国富翁了,可以置业盖房,可以下海干事业;到了跨世纪了,2000代的时候,随便从上海高楼大厦里扔下去一块砖,或是公交车上,算算总资产百万的十之八九。千万、亿万……

从万元户到亿万富翁,每个十年就是一个进制,貌似一个零圈圈的后缀,确实10倍的扩展。可怕,呜呼,并不会因为进制的递增而让我们感觉身受于富翁的队伍在锐减,反而是觉得富翁距离越来越远。

为什么会出现进制的跃进呢?

我觉得可以从通常分析社会现象的四个层面来看——

1、从政治政策角度来看,邓小平先生曾说过:先让一批人富起来,再让更多的人富起来。

2、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物价、硬货币、物资品类等不断的攀升,资本市场的膨胀,而财富实现力到底还有多少?

3、从文化意识角度来看,人们越来越聪明了,更加开放与包容,智力的定义已经是最初级的,企业家精神、包装文化……人们开始会“创值销售”,提高利润空间、价值增长空间等。

4、从人口素质角度来看,中国人的附加值越来越大,记得在小学6年级的时候吧,有这么一句话数据让我至今记忆深刻:一个美国农民不止抵10个中国人。数字记得不大清楚了,但表达了人口素质的重要性。

 

一切都在递增,中国富翁的财富也在递增,只是有一个外国人叫胡润排个好几年的中国财富排行榜,不知道何时能固化一群有着“贵族”血统的中国大家们。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这个物质决定精神的社会形态下,我们能有的胆识和眼光也只能是用金钱的几个零来测量一切。人本身就是物质的集合体,人无法超脱自身去认识精神,这也是在中国国学中,感受到的。很多前人都曾去尝试解读物质以外的精神,而且前人认为,没有精神的物质是没有生命力的。

而今再品“无为而治”,悟到“无为”是一种努力超脱的境界,是尝试着去超脱自身而认识本身。

中国人的精神,尚未与财富合二为一。也是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去补课的地方。现在不补,迟早要补。在这次2008年9月以来的金融危机之下,身边很多朋友都找我谈发现金融危机的机会点和机遇。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有一天我们站在美国的境地之中,又会如何?

可能机会和机遇更大。船大不好掉头,但派出去一些救生艇,也不失为一个途径。

中国的富翁们啊!

 

个人简介
项目总监;资深策划(以创意地产、商业地产、策划运营、区域性规划项目为主) 爱好:阅读、字画、轻音乐、古典音乐 运动:网球、羽毛球、爬楼梯 最喜欢的书籍:素书 最崇拜的偶像:鲁迅 潜居抱道以待其时。绚烂之极而归于…
每日关注 更多
于昕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