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推动“服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浙江企业文化网(www.zjccn.com)编辑部文章
雪灾、汶川大地震、金融危机、毒奶粉事件、奥运会和“神七”飞天等,让2008年的中国成为一个多面体。2008年的中国是大喜大悲多灾多难的中国。
近几年来,中国是经济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之一,GDP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已有三年,打火机、小家电、玩具、鞋类等商品的出口总量占世界比重越来越大。当人们在庆贺中国不断崛起时,却先后听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如“苏丹红”、“瘦肉精”、“空壳奶粉”、“工业盐”、“红心鸭蛋”、“毒奶粉”等食品安全事故。为什么如此?原因是我们只会抢占市场,不会服务顾客;只会销售产品,不会文化包装。
在中国,一些经济效益较好并且对国家贡献很大的支柱产业,如石油、电力、通信等,其公众形象并没有随着效益的提高而提升,而是面临种种质疑。
可喜的是抗震救灾的感人事迹体现了人性阴暗的另一面,体现了中国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文明的进步;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赢得了全世界人民普遍赞誉,他们被中国政府、军队和人民万众一心、不屈不挠、友爱互助、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打动。可以说,抗震救灾的胜利又一次展示了中国在全世界人民面前的光辉形象,为奥运盛会推波助澜、增光添彩。在经历了2008年艰难曲折之后,中国开始步入“服务文化”新纪元。
“行行都是服务业、环环都是服务链、人人都是服务员、个个都是文化人、处处均显文化味”的时代确实已经到来。观念突围、服务取胜,不断推动“服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们新时期做好各项经济转型升级工作的重要举措和明智抉择。
国家富强,社会进步,需要文化、经济和政治协调发展。文化、经济和政治要协调发展必须重视与服务同呼吸共命运,服务使文化、经济和政治相辅相成。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们清楚地认识到,经济发展文化先行,产品上市服务开道,服务是贯穿于整个时代永恒的主题,也是中国社会的缺失。
只有服务好,方能发展好。新的历史时期要求我们既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又是服务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逐步从当前的困境中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