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德讲坛”之我见(二)

卫战胜 原创 | 2009-02-06 00:53 | 收藏 | 投票

  温家宝在“瑞德讲坛”演讲的结尾谈到:未来属于青年一代。中英关系的美好前景要靠青年去开拓。抚今追昔,我想起对中英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的剑桥校友李约瑟博士。他的鸿篇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在东西方两大文明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继承传统、勇于创新,是剑桥大学的优秀品格。希望更多的剑桥人关注中国,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做中英交流的友好使者。我相信,只要中英两国青年相互学习,携手共进,一定会谱写出中英关系的崭新篇章。

  我们知道,李约瑟先生关于“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的解答是:中国儒家官僚体制抑制科学发展,没有宗教改革,没有人格化的神所规定的“自然法”, 因而缺乏“人”和“神”之间的必要的张力。李约瑟能够吸收各种社会学理论, 而对中国的科技与文明进行社会学取向的研究,正是我们可以继承和发展的。尽管李约瑟是个世界主义者,但在学术思想上也不能完全超越“欧洲中心论”的樊篱,这也是我们需要突破的地方。诚然,按照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办事是“以人为本”的根本保障!但仅仅“以人类为中心”恰恰是违背科学发展观要义。未来几十年经济活动中,“创业”将成为“以人为本”时尚与革命的经典结合;在“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前提下,融汇人文精神,贯穿生态文明,将成为本轮青年创业行动的鲜明特色。因为有文化底蕴的商业,才是具有生命力的商业。有市场前景的文化;才能体现更多的魅力和价值。用创业这台发动机拉动内需吧,GDP9%不一定比3%好,为青年人完善好创业生态机制比什么都重要!

  李约瑟毕竟是西方学者。一般西方人知道中国最多的,还只是对中国功夫、中国菜、茶、针灸等几个狭窄领域支离破碎的了解。而这些,从中医的角度上讲,也只是一条巨龙身上的一片鳞,从中华大局的角度上讲是不全面的。所以说,我们必须把整体的、系统而全面真实的中国文化传递给世界,这是我们对世界文明负责任的具体体现。但李约瑟博士又被誉为当代新道家的先驱者。他把他的大半生都放在中国科学史的研究上,成果显著。他在其《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的一个影响深远的观点,即中国古代科学史主要是受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家思想乃是中国的科学和技术的根本”。他认真理解,消化中国道家思想,择其精华,供现代科学家采用,为正在形成中的现代科学传统提供了思想材料。无论他本人是否意识到,实际上,他的工作是在为现代科学传统的诞生摇旗呐喊,鸣锣开道。而在此过程中,他把目光始终放在道家文化思想的深入研究和阐发上,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中国科学思想史》。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45页)

  发展中国软力量,不是办孔子学院,拿着四书五经到处去得瑟。人家当你耍猴看,中国人还以为发扬光大呢。你想让外国人跟着你傻,跟你一样对你和、忍,敬那是痴人说梦;中国的“狼子野心”人家早清楚。西方大学研究中国人都好几遍了。中国“外儒内道”,“内圣外王”这本是好的策略,但现在的事实基本上是“外儒内阻”。融入西方创建的全球体系?还是跨越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是我们青年人必须要做出的选择。我们期待下一个30年,在跨越全球化挑战的同时,中国能设计出顺应世界各国价值需要的体系。但这个过程,象中国工农红军进行长征一样难。也许“公平、包容、有序”的国际新秩序改革方向,以及“全面性、均衡性、渐进性、实效性”的改革原则,才是避免更大冲突的“对称之道”。所以我们可以乐观的预期,将各国的价值需求对称到新国际体系就是商业生态文明质变的显现!

  最后,我非常希望远在西半球的同辈们读读中国高僧慧律法师的一首诗:

 


  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

  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个人简介
车库咖啡孵化器是国务院列入双创文件大力推广的国家级科技孵化器。
每日关注 更多
卫战胜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