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上海浦东变成香港和海外华人的新租界

赵伯平 原创 | 2009-02-06 10:53 | 收藏 | 投票

 

将上海浦东变成香港和海外华人的新租界
赵伯平
三十年前,如果是由我来提议在深圳搞经济特区,那些满脑子计划经济的人们一定会说“你疯了,你白日做梦。”
三十年后,国家已大大进步,相信我的“新租界”一说,不会被国人不加思索地当作荒唐。
一个设想
先由香港特区政府牵头,以股份募集的方式,面向全世界华人,组建一家类似东印度公司那样的财团。
再由该财团向上海地方政府承租浦东新区(以下简称新租界)100年的经营管理权,在新租界内实行香港的行政、经济、法律制度,包括行政长官的选举。
五点理由
首先是上海打造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需要。
如果关起门来比高低,上海无论是硬的基础设施、人均GDP,还是软的管理水平、海派文化都无疑是中国第一。不要说四个中心,八个中心也算得上既成事实。
但上海现在的目标是在四个中心前面加上“国际”二字,这就有点缺乏自知之明。我可以肯定地说,仅仅靠上海本身的体制和文化,绝无建成四个中心的可能。
在全球大国之路上,何以西班牙反超葡萄牙、荷兰反超西班牙、英国反超荷兰、美国反超英国?终极的原因只有一个:后发国的文化、体制优越于先发国。反观东方的日本、亚洲四小龙为何反超不了美国,终极的原因也只有一个:后发国的文化、体制比不上先发国。
上海建设四个中心,不缺硬件,不缺脚下的广袤市场,单纯文化、体制。文化、体制上的突破,政府无能为力、自我无能为力,只能靠外部冲击,只能靠国家、民族能够接受的香港和海外华人。
过去,旧上海曾经凭借“租界”的体制,凭借“租界”对各种各样的事业,各式各样的文化的包容,锻造出一种迥然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冒险”文化。“冒险”文化让东部沿海的小上海一跃而成为远东地区的大上海,“冒险”是上海城市的源动力。
今天,上海四个中心的建设依然要靠“冒险”,靠将“冒险”作为上海城市精神的灵魂来锻造。只有“冒险”,才有创新;只有创新,才有四个中心。
上海四个中心的建设不但依然要靠“冒险”,靠“冒险”文化的复兴,而且依然要像过去那样,靠“租界”来复兴,靠“租界”内的能容纳下各种各样的事业,各式各样的文化的新体制来复兴。
其次是沪港两地合作双赢的需要。撇开意识形态不谈,香港有先进的文化理念、完备的市场机制、大量的全球化人才、国际金融航运中心的运营经验,但对拓展大陆市场而言,地理位置偏、地理空间小。上海位居长江的出海口,南北的交接处,具备建立国际大都市的硬件,但文化、体制方面的障碍显而易见,且无法摆脱。
我们有关“新租界”的设想,正好嫁接了两地的资源优势,香港从此有了一个拓展大陆市场的桥头堡,上海从此融入国际先进的文化、体制,互补互利,皆大欢喜。
再次是具有充分的法律依据。“新租界”的承租人是香港和海外华人,大陆在感情上能够接受;“新租界”内实行香港的法律、选举制度,从根本上符合中国的宪法。
第四是最大限度地激发海外华人报国爱乡的热情。炎黄子孙向来有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一说,“新租界”对吸纳广大在海外取得成功的华人归国投资兴业,无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第五是有利于两岸的和平统一。“新租界”的推出将向世界表明:共产党执政下的大陆坚持改革开放,促进民主政治的愿望是认真的,不可逆转的。从长远看,对两岸和平统一的巨大促进作用不可小视。
赵伯平简介:独立思想者,主张传统文化糟粕乃中国企业病根的第一人。长期致力于中国企业管理进化的一揽子研究,先后出版过的著作和培训光盘有《中国企业的病根子》(名列“2006年影响中国企业管理的十本团购图书”之一)、《三阶梯管理》、《以权威破除权威》、《老调新谈》,业已形成一个从中国企业的病理分析、到管理模型设计、到可供操作的变革路线图,首尾一贯,环环相扣的完整架构。
 
个人简介
赵伯平:zbp079@163.com 先后出版过的著作和培训光盘有《中国企业的病根子》(名列“2006年影响中国企业管理的十本团购图书”之一)、《三阶梯管理》、《以权威破除权威》、《从狼性文化到磁性文化》。
每日关注 更多
赵伯平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