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Robert.B.Zoellick)和世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在《华盛顿邮报》联名发表文章《世界经济复苏取决“G2” 》。文章说:为了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中国必须改变其收入分配。接下来,中国应该建立良好的社会安全保障系统,提高公共服务部门效率,落实资产的合理定价机制——这些举措都将增加消费和进口。 中国的储蓄率远高于其他国家,其背后的事实并不仅仅是因为老百姓喜欢储蓄,而来自于中国一些大企业的大量储蓄。
文章进一步的分析认为,雇佣着80%劳动力的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非常小,因为中国的金融服务基本上为四大银行主宰,而四大行是为大公司提供服务的。这意味着,中国的普通老百姓和中小企业一直通过低收入和低利率补贴了那些大公司。
这份联名文章对中国经济的分析比较深入,确实如上所述,中国的大型企业的垄断利润获得不正常,是依靠老百姓的补贴实现的,例如银行业的高额利润是以牺牲存款人利益获得的,这是中国特色的金融政策决定的,在政策上国家刻意扶持银行业,扭曲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能源领域,任两大石油公司垄断市场造成国内能源价格居高不下,社会总成本上升,财富通过能源支出流向垄断企业。中国经济结构性问题会在未来抑制中国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