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一)

王今诚 原创 | 2009-04-16 22:47 | 收藏 | 投票

我们借鉴“中国地区工业竞争力评价”  (魏后凯等,2002)一文中提出的基本理论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将县域经济的一级指标体系划分为市场影响力、经济增长力、结构转换力、经济激励力、社会和谐力、资源配置力六个部分,然后根据县域经济的实际对二级指标体系进行广较大调整。在进行综合评价时我们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以主分量对应的特征向量作为各变量的权数,使评价比简单算术平均法更为科学。我们还对宁夏县域经济进行了聚类分析,以便于政府的分类指导。

县域经济竞争力是经济主体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并不断变化的争夺市场与资源的综合能力。县城经济竞争力是经济主体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并不断变化的争夺市场均资源的综合能力。其既取决于中观层次的县域比较优势.也取决于微观层次的企业竞争优势,是宏观与微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县城经济竞争力包括经济、社会、人口、自然等因素的竞争,本项研究出于数据的考虑主要是对以经济为主的基本竞争力的评价,基本竞争力是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一)市场影响力

县域经济主体在市场结构中是处于支配地位还是接受者地位,是其竞争力的突出表现。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的核心和主体,我们以县域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占全区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来代表县域工业绝对市场份额;以县域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相当于GDP的比重与全区工业产品销售收人相当于GDP的比重之比(区位商)来代表县域工业相对市场份额;以各县农村第—产业现金收入总额在全区的比重作为农产品市场绝对份额。由于县域经济市场中外省外地产品较多,其市场占有率只能相对反映各县市场影响力的程度。

(二)经济增长力

经济增长速度是县域经济竞争力的集中表现。如果竞争力强则增长速度就快;竞争力弱,则增长速度就慢。我们采取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职工平均工资四个指标年增长速度来反映经济增长力。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指标缺乏县域全面资料,我们以职工平均工资来代替。

(三)经济激励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总指标,工业销售利润率是企业盈利水平,人均财政支出是政府的收支水平,职工平均工资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 一个有竞争力的地区,其能够使得政府、企业和居民都能够获得较高的收入水平,从而形成激励。

(四)结构转换力

现代化的过捍也是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结构转型的过程。结构转换力是县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能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加快技术进步步伐,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反映出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强弱。我们以工业化率、城镇化率、非公有制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在岗职工非公务员比重、农民人均工资收入占纯收入比重来反映结构转换力。

(五)社会和谐力

建立和谐社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一个充满竞争力的县域,其应该是人口适度增长、城乡差别相对较小、行业收入差距适中、农村贫困程度得到减缓、收入分配公正、居民能够获得正常的教育、人民能够幸福长寿。因此,社会团素也是县域经济竞争力的表现。

(六)资源配置力

资源配置力是县域配置和使用各种经济资源进行经济活动以求最佳经济效益的能力。资源配置能力越强,就越能够获得较高的经济益与技术效益,就越可能实现低成本、高利润目标。我们以国内生产总值除以全社会从业人员总数来反映全社会全员劳动生产率;以工业销售利润率(县域工业利润总额与总销售收入之比)来反映城镇资源配置能力,以土地产出率来反映农村资源配置能力。

 

个人简介
致力于中国社会经济变迁研究,尤其对陕西省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关注多。
每日关注 更多
王今诚 的日志归档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