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缘和合

阎雨 原创 | 2009-05-11 19:34 | 收藏 | 投票

 

吉祥颂

在浩瀚的宇宙,在浩渺的星云间,多少瑰丽消弭,多少辰星浮沉,这里是永恒,这里是无常,这里是无始无终的变幻,一个天籁之音,悲悯、嘹亮的梵语穿过太空,回响在寰宇:人从哪里来,要走向何方?

一个智者,发下宏愿,要为众生寻求觉悟之途。

这就是《吉祥颂》的幕启。

270度的超大屏幕,绝佳的音响效果把人带入了宇宙的浩大无边。

剧场呈半环形,整个舞台连同全部观众席都可以升降旋转。紫檀木的屏风,白玉红石回廊,镂金的佛像……

梵宫金碧辉煌,无处不着文明的厚重和大国的威严。

老师坐在首排,临近隔排就是十一世班禅和国家宗教局长叶小文等。

原来论坛的座椅都换上了锦绣禅座,上千僧众在禅座安坐,如同人人都是修行的同道。

随后又碰到了普陀山方丈戒忍大和尚,我本邀请他到北大讲学,他因故未能成行,不想这里两次遭遇,我特别把成中英教授介绍过去,戒忍大和尚热情谦卑,对北京未能之事表示歉意,同时反复邀请我们前往普陀访问。

同排的少林寺方丈永信大师,也与我们打招呼,希望我们到少林寺去,我同他约好了,要为少林寺整理管理案例。

2500年前的尼珀尔珈毗罗维国,气势恢宏的宫殿,靡靡的宫廷音乐,无数貌美如花的宫娥扭动着水蛇小腰,做着招摇的手势,飘着勾魂摄魄的眼神;宫廷外的武士在巡逻,繁华的首都大道上人流奔走——贵族们招摇过市,奴仆们卑躬屈膝,小贩们人声鼎沸。

这一切,几十个大型场面,同时铺开,华丽的服饰,上千的演职队伍,在几千平米的扇形舞台同时演绎,风起习习,雨落如瀑,雷响刺耳,电闪如极。

舞台上讲述着一个喧闹的世界,穿越了历史长河,那是一个遥远而又神秘的国度,悉达多王子并不快乐。

剧场中央缓缓升起一丛绿色,越来越硕大,如同从大地中长起来的一般,后来真就是同真树大小的菩提,悉达多王子树下打禅,树下草甸花丛,凉风徐徐,佷唯美。

树下钻出一面是美女,一面是魔鬼的舞者,这是人类的心魔——贪、瞋、痴,后来越来越多,奔走呼号,妖娆无比。

“万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自净其意,祛除妄念。

悉达多超脱为释迦牟尼佛。

高百丈的主厅顶部飘下纷纷的菩提树叶,螺旋状的拱顶,全有镀金佛像罗列而成,少说也有几十万尊,每尊底部都有彩灯装饰,成环形由大及小。

灯光成金色,旋转次序辉映,如同极乐世界。

树叶飘得很随意,很佛意,我捡了几片,也递给老师几片,以示对佛的尊敬。

全场都沉醉其中,十一世班禅绕场为大家祈福,并用汉英藏三语恭祝众生六世吉祥。

心中的莲花

来无锡前,不知道佛教论坛还举办了“众善奉行——佛教思想与企业和谐发展”的分论坛,更不知道十一世班禅会亲临会场旁听。整个分会场戒备森严,本来只有四五十个座位的会场,一下子就人满为患了。班禅来的时候还带来了二十来个陪同官员及保镖护卫,胸前人人都佩戴一个佛像像章,实在小题大做,来听就听呗,兴师动众的,我出去听课向来都是单枪匹马,勤俭持家嘛。

论坛的开篇是大家齐唱波罗密多里《春歌》:

春也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唱后现场马上沉静肃穆了许多。

主持人是白岩松,他的主持水准我还是很满意的。电视台的主持人好像很多都不爱读书,除了开荤爆个黄段子、政治笑话就没什么别的能耐了,而当年的小白主持焦点访谈时就伶牙俐齿,颇有点小才,后来没见他有什么节目,我还以为他是“泯然众人矣”,不曾想今天的主持表达都很切题,似乎对佛学也有了解,比如能恰如其分地说出“无私为大私,大私为无私”、“放下小动力,执著大动力”等禅语,还举例释加牟尼在众弟子前拜自己,以教诲学生求人不如求己的理念,就显得恰到好处。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北京大学东方文化研究院的湛如教授,面色红润,身着僧衣,颇有佛像,佛学典故烂熟于心,造诣深厚,谈话时似乎知识自行汇集,自动生成语句,犹若口吐莲花。

他开始讲“企业家都缺乏安全感,只愿意作老二,老二比老大安全,称为老二哲学,现在的呐,老二也不敢做了,只敢作老三,一般一般,排名第三。”接着他又给大家讲了两个佛家故事,大意是大和尚背漂亮姑娘过河,小和尚很纳闷,师傅怎么不躲女色呀,到了对岸走了很远还反复问师傅,师父说“我早就放下了,你还念念不忘”。另一个故事忘了说什么了,有几句话倒是记得:“菩萨就是自利利他。佛是利他不二。”“企业家如果口中有莲花,心中有莲花,就可以过去无悔,当下无怨,未来是无忧。”

后来问先生,老师说湛如对菩萨和佛的理解都不是很准确。

潘石屹的发言很一般,完全的照本宣科,倒是在后来互动环节他批评了赵本山师徒春节晚会的小品“人死了,钱还没花”“人还没死,钱花完了”的庸俗的价值观误导民众,说企业家要做到“入世的事业,出世的精神,人在天堂,钱在银行”,博得了一些掌声。

宗庆厚的发言没甚新意,在互动环节,白岩松问,如何处理过去、当下和未来的关系时,宗总反复说,没有现在,就不要谈未来,现在的事情处理好了,就自然有未来了,他所谈及似乎境界也不高。

倒是老师的回答,颇有见地而又中肯。

无论何家管理,其实终极不离和合,天人合一才是最高境界,否则都称不上管理哲学,所有的管理终极目标应当是一致的,只不过途径不一,策略不同,就如同佛家,都信奉释迦牟尼,都信奉极乐世界,但修行方式不同就有了密宗、禅宗、净土宗、华严宗等门派。

对于规则为知矩、和矩、不逾矩,手段则为天所不欲,人所不欲,己所不欲。这样才能混然无内外,和融上下平。

众缘和合

暮鼓晨钟,佛音袅袅,行走的僧侣、宁静的寺院、沉思的佛像,浩渺的天际,“和谐世界,众缘和合”字幕显得古朴、典雅而又充满智慧的思索,这是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开幕的开篇。

大气,灵隐,穿越。

不想来自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多位高僧大德、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出席论坛,而且所来的高僧几乎全是各个国家的宗教领袖和大家,国内的僧人几乎全是各大寺院的主持、方丈,我原来认识的几位颇有影响力的方丈,根本就没有上台讲话的资格。

论坛的规格之高,史无前例!

随老师成中英先生来参加本活动,本是为了照顾老师的生活起居,老师是大会邀请的主讲嘉宾。

我们安排的机票本是27日上午13时的航班,后接组委会通知,国家领导人要接见先生,我们就把航班调整到了七点四十,害的我们五点半就要出发。连日的讲学授课,先生明显疲倦许多,但为了参会,发表演讲,与高僧大德和来自国际的学者学术交流,先生依然勤勉准备。

不想碰到如此的宗教盛会,实在荣幸之至,本论坛所讲、所听、所见,对我而言颇多的启迪,特别是对佛教的认知,这是千古难逢的学习盛宴,层次之高,学养之厚、造化之功,都堪称历史之冠,来自美国、泰国、印度的高僧们的高见,更让我醍醐灌顶。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长老在一声声清妙庄严梵呗声中拈香祝福,将采自日本、印度、尼泊尔、韩国、美洲、非洲的甘露浇注在莲花上。

莲花盛开,是如此的璀璨,让凋零、萎谢的人性得以复活,犹若灵性的再生。

无论佛教有多少的派别理念,无论你是大乘还是小乘,无论是南传还北传,世界的佛教徒都是本着隐忍、宽容、平常之心待之,从无杀伐、暴力和流血、牺牲。

这不是普通的一时权益,而是2500年了,从未改变!这是何等智慧!

其他的宗教为了开疆扩土,同而不和,异教相伐,同教相争,手段残暴无不企及。

而唯独佛教,手上没有半滴血,只有芬芳的玫瑰,圣洁的莲花!

伟大佛陀,智慧、中道、慈悲、宽容、和合、平等、圆融的众缘,是人类的共同语言,苍生有救,万世永昌。

伟大的佛陀,人类心灵的慈母!

过堂

场内的志愿者告诉我们中午在三楼过堂。过堂?佛教还有审判?

我曾在普陀山讲学、逗留数日,但从未见过过堂。成老师说和尚用膳称为过堂,“过堂”即佛门中的“吃饭”,是中国汉传佛教特有的仪制,早、午斋两次过堂,是将进食视为一种重要的修行方法,是佛教思想和礼仪的统一。闻之深感自己的浅薄。

在普陀寺院的素食餐厅用斋,每日有觉如法师陪同,戒忍大和尚也曾陪过两次晚餐,感觉素斋其实做的很精细,远不是想想中的粗茶淡饭,而是甚为味美色鲜,甚至色香味形也都很讲究,后来在郑州北郊一家很高档的佛斋用膳,发现佛文化的餐厅办得同样生意兴隆,一入门就是佛陀的头像,低眉颔首,满目慈悲,楼梯用钢化玻璃铺设,墙壁是佛家的历史典故,灯光柔和,很是素净,那里的素菜可以模仿各种山珍野味、生猛海鲜,不仅形状别无二致,就连口味与真品也可谓不分仲伯,尤为鲍鱼做得极像,口感甚佳,鲜、韧、嫩,但价格要便宜许多,去过一次后,还是很留恋,又连去数次,每次都要食素鲍鱼,参佛文化。

开幕式和各国高僧发言完毕是千僧宴,安排在三层五观堂,五观堂取意为出家人当持感恩惜福,慈悲平等,知足节约,内观自省,绿色环保五观。堂内侧,一尊斜卧的金身弥勒佛笑呵呵地“看”着堂内众人。在悠扬的诵经声中,人们不分出家人和在家人,也不管是来自汉传佛教、藏传佛教还是南传佛教,都肃穆庄严,其中僧侣坐在大堂的上半部,其它各界人士坐下半部,偌大的大堂内坐满了人,千余人一起“过堂”甚是壮观,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国际佛光会开山宗长星云、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等高僧及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已经安坐席位的前排,我和成老师去的时候,前排已坐满了人,我们只好随人流排在了后排,挨着我们入座的四川佛教协会的秘书长,看来他很懂佛礼,给我介绍了“过堂”的礼仪。

我们后边就是两排小沙弥,个个眉清目秀,有的还戴着眼镜,很斯文,好像他们都是佛学院的学生。他们身上都背着一个很干净的木桶,桶里盛着冒着香气的饭菜,由于早上,我未进早餐,所以肚子咕噜咕噜的,眼神也一直在桶内飘来飘去。

悠扬佛歌后是清脆的云板声,说明要用膳了,每人面前,3只青瓷碗摆放成“品”字形,另有香蕉1根,勺子1只,木筷1双。

在众人合手低眉念诵“供养咒”的同时,数十名青衣僧人手持木桶,开始给众人分餐,一菜一饭一汤。

三个小和尚间距两米,分别为大家盛菜饭汤。菜是烩素面筋,有蘑菇、竹笋,油花还挺多,吃起来很香;汤是清汤菜叶,很清淡,味道调的很好,喝完后还想喝;饭是大米饭,米饭很劲道,很像泰国所产,香味扑鼻,我很快就吃完了一碗,等着小沙弥前来续碗。

过了一刻钟,三个小和尚果然又鱼贯而入来加餐,很奇怪,他们看我三碗空空,并没有加任何汤菜,我反复示意,他们才给我加了汤,而饭菜都没赶上,结果也没得吃饱。

后来才知道,加餐应当把筷子放在腕上,放中间意味要加一半,不同位置表示不同的分量,而我则把筷子放在了下边,表明酒足饭饱。

 

个人简介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西南分院 执行副院长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战略合作办公室 主任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