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保税港区发展状况及其启示

曾庆文 原创 | 2009-05-15 18:04 | 收藏 | 投票

 天津、苏州、上海、宁波四地保税港区在组织管理架构、港区经营模式、规划开发建设、经济支撑平台、海关国检监管等方面的情况:

  一、四地保税港区的基本情况

  四个保税港区各具特色:天津与苏州综合保税区是在工业园区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基础上,增设海关特殊监管区,以吸引和集聚产业;上海洋山和天津东疆则是依托海港和国际航运中心拓展保税业务与功能;宁波是以新兴的保税港区建设发展带动综合配套区协调发展。


天津东港保税区的港口作业区


  在运作模式上:各地政府均高度授权保税港区管委会。天津东疆与上海洋山保税港区港口由港务集团负责建设与经营,政府设立管委会负责协调区内相关事宜;苏州综合保税区、天津综合保税区以及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均为“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模式。

  在政策扶持上:各地保税港区所在地方政府均给予了大力支持,一是国家资本金的注入;二是赋予了土地储备、开发与经营的资质;三是税费减免与返还政策。真正实现了“以港养港、以区养区、以非保税港养保税港”的良性循环。

  在规划建设上:均实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高起点的作好规划,加大土地规划控制范围。选择地理位置好、建设成本低、发展潜力大的地区,作为其综合配套服务拓展用地和协调发展用地,并纳入当地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保税港规划区、综合配套服务区、协调发展区均采用与国际接轨的高标准统一规划,依托广阔的发展用地,形成了用地分类合理、配套设施齐全、辐射范围广阔、内外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备的集疏运综合新城区。

  在监管方式上:四地保税港区均采取“大通关”模式,依靠统一的信息网络平台、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设施,以及统一的监管机构,实行全封闭围网和各区之间快速通关管理,运作上与国际接轨。海关、国检在保税港区规划建设初期即全过程跟进,有力地推进了各保税港区建设与发展。实践证明:“海关的支持力度,决定保税港区的发展速度”。

  在机构设置上:各地保税港区均提出了“区内事情区内办”、“驻区机构的支持力度,决定保税港区办事速度”,并得到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各保税港区均建立了一级财政,进驻了海关、国检、边检、工商、海事、税务、公安、消防、金融等机构。苏州工业园区还设立了法院、检察院等机构。

  四地保税港区的优势和缺陷:

       天津东疆保税港区是以天津港务集团为主体投资建设,管委会对港区的控制力较弱,只是在行政和口岸服务方面予以协调,管委会的职发挥有限。而天津综合保税区则是“政企合一,高度集权”。通过空客320项目,大力发展航空产业。其管委会、开发公司协调一致,产业规模和进出口产值日益显现。

      上海洋山保税港区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地位与区位优势,开展集装箱保税业务,上海洋山保税港区并未真正实现区港一体化运作。临港新城则另外成立了管委会与开发公司。

       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由管委会统一管理,成立了梅山岛开发投资公司,协调港口与综合配套区域规划建设,总体推进顺利。

       苏州工业园区与综合保税区均是“政企合一”,综合保税区依托工业园区强大的产业集群和叠加的优惠政策,不断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园区,并通过保税区通关。管委会高度集权,开发经营公司实施建设(建成后经评估由管委会回购)、物流公司负责招商与经营,形成了在管委会领导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2007年,苏州工业园区进出口总额达567亿美元,正在成为先进产业的聚集地、外商投资密集区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

  二、对保税港区建设的思考

 四个保税港区都有其共同特点:机构精简高效、政企结合科学、经营模式灵活、政策支持到位、统筹规划超前、建设发展有序、监管严密高效、信息平台支撑。均在口岸功能、产业配套和拓展上做文章,值得学习和借鉴。

  重庆保税港区的建设应高起点作好规划,拟在“创新”上大做文章,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政策创新、金融创新、监管创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一区(保税港区)、三核(水港、空港、铁路)、一带(重庆沿长江黄金水道产业带)协调发展,企业集聚、市场活跃、配套服务齐全的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的国际运输转口区和物流区。



  (一)高起点作好规划及土地储备与开发。

  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封关”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地做好规划区、拓展区及协调区域规划。

  按照保税港区8.37平方公里规划面积,以1:10的比例控制综合配套服务拓展区土地和协调发展用地,以预留产业发展和功能拓展区域,做好土地储备。总体规划要在做好土地储备的同时,做好业务功能板块、配套产业和服务功能区域的规划设计,以区外土地开发收益解决区内开发资金不足的问题。保税港区管委会享有区域开发建设权和对所投资项目的使用权、经营权和收益权。利用土地出让等方式获取投入资金保证港区建设所需大量资金,促进保税港区建设,以保税港区核心区的功能牵引带动产业发展,形成保税港区→产业发展→新城发展→区域发展的模式,最终达到整体发展的建设新模式。

  水港、空港及铁路规划区域及拓展区域应统筹规划,水港与空港保税港区可同步建设,实现空水联动,避免因空港启动滞后带来的与成都空港经济差距的进一步拉大。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吸纳国际自由贸易区先进的规划理念,通过国际招标(香港、新加坡等),完善保税港区规划区、综合配套服务区、预留发展区的战略体系规划设计。

  (二)建立一套良好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1、在体制上推行“政企合一”的管理模式。通过我国已设保税港区的运作经验,“政企合一”是推进保税港区建设与发展的有效保障。重庆保税港区应按照“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政企合一”模式运作。市政府充分授权于管委会,设置及入驻功能齐全的相关机构,实行“区内事情区内办”,权力高度集中,避免扯皮、推诿、“踢皮球”和“两张皮”现象。按照“小机构,大服务”的原则,“统一、精简、高效、综合、协调、服务”的方针,以及一流的办事效率、优惠的保税政策、灵活的运作模式、便捷的通关手续、高效的监管方式,加快规划建设、提高通关效率、服务入区企业。通过集中集聚、放大功能,吸引和带动西南、西部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使重庆成为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加快把重庆建成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

  2、实行“区港一体化”运行机制。港口作业是重要的口岸功能,其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直接影响保税港区的对外形象和运营效率。重庆作为我国首个内陆保税港区,有别于沿海保税港区,能否成功运作主要取决于三个关键因素:一是港口的有效运作;二是区港一体化的规范运作;三是配套政策的实质性到位形成的良好招商引资环境。

  按照海关总署集中成片、封闭管理的要求,水港功能区作为重庆地区90%以上货物进出的主要口岸是重点监管区域,由港口和后方仓储物流区共同组成的口岸作业区必须整合成同一功能区、同一个围网、同一道卡口,实现联网监管。将寸滩港划入保税港区,符合海关总署对保税港区的监管要求以及国家十部委联合验收标准。

  
   (三)加大政策扶持,促进金融创新。

  保税港区所辖范围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全部享受西部大开发和我市“三区”的所有税收优惠政策;对区内企业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给予加速折旧的优惠;对于市场前景看好的企业,给予配套启动资金支持;通过免税政策返还保税港区管委会,管委会以基金和补偿的方式投入到入区企业和拓展区内相关企业;发展租赁业和担保业;围绕航运中心,建立航运交易所。

  着重从财政支持、税收优惠、融资便利、政府服务等方面构成一套完整的政策体系,搭建重庆保税港区的政策引导平台。凡在保税港区设立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的金融、中介服务、服务外包、基础设施建设、物流、加工等企业,根据不同情况,以企业已缴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和营业税用于支持企业的发展,同时给予相关税收减免优惠;保税区开发管理公司下设担保公司,为区内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允许入区企业在区内开设离岸帐户,区内企业的收付汇免予核销。

  本着科学、审慎、风险可控的原则,鼓励保税港区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的贷款投放力度,开发适合企业的金融服务产品。对重点及优质企业,给予一定比例的贷款贴息,大力促进与探索区内金融创新业务。在产业投资基金、创业风险投资、金融业务综合经营、外汇管理政策、离岸金融业务等方面进行改革试验。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和发行保税港区债券。围绕打造西部铝业之都,建立有色金属定点期货交割仓库。

  (四)创新监管模式,强化服务监管。

  按照海关“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和国检“一线检疫、二线检验、区内免检”的原则,积极探索与推行“服务型监管”的新模式。

  货物分流、功能分区。对保税物流、保税加工、保税监管及一般进出口贸易货物,采取卡口分道、货物分流、程序分列、区域分设的监管模式进出保税港区。在水港、空港分别规划口岸作业、保税物流、保税加工、综合服务等4个功能区。分片围网、联网监管。严格按照海关总署164号令的要求,为实现高效率、低成本和确保有效监管,各功能区拟独立物理围网,并通过信息数据平台实现全封闭联网监管。严密监管、高效运作。重庆报关货物,采用“提前申报、货到验放”模式。外地转关货物,采用“属地报关、口岸验放”模式。区内企业之间货物流转,采用“以备代报”模式,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过海关、国检对特殊监管区域管理制度的创新,进一步提高重庆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

  在设立完善组织机构的基础上,制定招商引资管理办法、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机制、研究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吸纳招商引资优秀人才。在境内外成立招商服务中心,充分发挥保税港区“政策洼地”功能,吸引世界500强、国内知名央企、国企等大型企业和物流企业到保税港区设立分支机构及投资,切实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个人简介
曾庆文,曾子(曾参)的61代孙。工学硕士,MBA硕士研究生。先后在中国农业银行、招商银行任职;2000年进入某中外合资银行工作,先后在总行从事公司业务、信贷管理、风险控制的管理及研究工作。主要撰写文章有《论地方银行的超常规…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