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与长江电力的风险到底何在?

叶檀 原创自 新浪博客 | 2009-05-18 17:50 | 收藏 | 投票

宝钢与长江电力的风险到底何在?

2009-5-19 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大型企业最大的风险是难以控制的杠杆化风险。

 

    在全球企业去杠杆化之时,中国大型企业在不断地拉长杠杆。在东航、国航套保亏损之际,中铁汇率损失大幅增加之时,国内大型企业反其道而行。拉长杠杆并无对错,关键是拉长杠杆之后形成的实业与金融的双重垄断,以及资产负债表外存在不可测因素,给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埋下了地雷。

 

    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在15号召开的陆家嘴金融论坛上提出,金融业发展“走火入魔”,不是促进产业的发展,而是对产业造成巨大伤害。他以不锈钢为例,称前两年伦敦期货市场对不锈钢主要原料——镍的炒作,是导致宝钢在不锈钢项目上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我们干实业的干得不好”。

 

    我们不能忘记宝钢集团在金融领域的拓展,他们控股华宝信托;斥资近25亿元参股太平洋保险(集团)公司,成为太保集团的实际控制人;在金融业的投资还包括兴业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新华人寿、华泰财险、国泰君安证券等。宝钢集团曾经试图控股深发展、成立合资保险公司,其钢铁与金融两路并举的扩张路径跃然而出。

 

    长江电力同样如此。2008年7月,《21世纪经济报道》称,2004年,作为建行上市的发起人之一,长江电力成功获得配售20亿股建行股份,每股成本仅为1元。2005年建行上市后,长电获得了超过数十亿元的收益,接下来的几年,长电资本运作活动不断,先后于2006年参与国航和工商银行IPO前的股权投资,并于2007年参与云南铜业定向增发。三年下来,其投资总额26亿元,收益超过了100亿元,投入平均增值3到4倍。

 

    长江电力已经成为金融领域的大黑马,在这一领域获得了远远超过实体经济的收益。2008年3月26日,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独资创设,成立北京长电创新投资公司。所有的投资领域,只要有利可图,就会纳入投资范围。与宝钢一样,长江电力在能源行业与金融领域齐头并进,现在投资者可以了解,中国一二级市场之间的巨大收益的很大部分到底去了哪里。

 

    有人把长江电力停牌一年后复牌首日的大涨解读为市场认可央企并购重组的积极信号,把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合流认为是国企做大做强的壮举。

 

    与其说是市场认可,不如说是投资者的短期博弈,长电既有创投概念,又是大盘蓝筹,在创业板和股指期货概念之间左右逢源。通过此次重组,长江电力向控股股东中国三峡总公司收购三峡电站剩下的18台机组,但本次交易未包含三峡地下电站6台机组以及金沙江下游梯级电站滚动开发项目,因此不可能断绝关联交易。以长江电力持有湖北能源45%的股份,如果湖北能源能够成功上市,长江电力的总资产将大大增加,此时谁也不会提什么关联交易这茬事。

 

    在三峡总公司控股权闻丝未动的情况下,只有实行整体上市,才能断绝关联交易。但上市公司不会这么做,事实上,每次上市和重组,都是拉长金融杠杆的原始方式,他们分拆、上市、再整体上市,不亦乐乎。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面临的最大困境是两三年后可能大幅增加的坏帐;而于实体企业而言,可能的最大困境是风险不可控,公司实体领域能力低下,成本居高不下。

 

    由于大量金融投资在资产负债表外,投资者无从得知这些巨无霸公司的实际运作情况,当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合流,中国的垄断兼跨实体与虚拟两头时,所谓的定海神针可能成为最大的风险。东航、中信泰富突然爆出金融亏损,投资者才惊觉他们投资的实际上是一家类金融公司。这些巨无霸公司在国内的投资总是获益极丰,没有动力改进管理,而在国际期货市场和结构性金融市场屡屡爆出巨额损失。

 

    想想2001年的安然丑闻吧,安然是能源交易商也是能源做市商和期货交易者,当公司背后无数金融关联公司浮出水面时,安然也就到了尽头,2007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也是庞大的影子银行作祟所致。

 

    中国并不缺少巨无霸的金融机构,缺乏的是真正的市场竞争机制。四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中信、光大等商业银行,还有由四家不良资产管理公司脱胎而来的金融混业巨头,而是真正的市场竞争。

 

    政府对于实体经济巨头给予了毫无保留的融资支持,这些企业的行为在证明,他们的实体发展不需要如此之多的资金,这只会让他们丧失做好实体企业的动力,一旦实体经济走向衰退,连宝钢这样的标本企业都无法抗拒。而会计师事务所的表现证明他们无法洞察危机。

 

    如果中国实体经济不能出现一流的企业,而是出现100家实体与金融混业的巨无霸央企,中国市场化的金融机构何处容身?如果东航这样的亏损央企如雨后春笋,政府该如何处置?

 

注:很担心市场化的未来前景,这也许是中国发展最大的障碍。朋友来信,说到建行之事:一方面,是国内投资者以15倍市盈率在历史最低点的1000点附近买银行股,另一方面,是建设银行以5倍的市盈率被卖给了美国人;一方面,是国内投资者以2-3倍的净资产值交易着国内的银行股,同时却是国内最好最大的银行按照1倍净资产卖给了美国人。也就是说,我们卖建行的价格,相当于中国股市的330点。

个人简介
财经评论员,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从历史上的政治与经济转到当下,是希望看得更透彻。
每日关注 更多
叶檀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