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论宜居

张云计 原创 | 2009-05-30 14:41 | 收藏 | 投票

标准

至此为止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其实宜居也是这么个东西,是人们的感受与现状的矛盾,特别是人们需求不断、快速提高,而生产力只只要能逐渐提高,从理论层面上来讲是宜居一定是相对的,不可能的绝对的宜居。

现在大家对于宜居讨论多在远与近、大与小、静与吵的层面上,根本没有统一的宜居标准,用其一套就知道是否宜居。

家里有个小孩就希望是离好学校近些,这样孩子上学就不用求爷爷告奶奶而是名正言顺地上学了,连赞助费也免除了,特别是别人用在交通上的时间,自家孩子可以用于学习和休息,对于成长期的孩子来讲那就是功德无量;家里有年迈的老人就希望离医院近一些,一旦老人生病可以争取半个小时甚至十分钟时间,而这半个小时就是生命的延续;反过来讲,如果家里没有小孩和老人,学校和医院就不构成宜居的要素了。

薄书记提出的五个重庆的概念中,平安是宜居的第一要素,健康和畅通可以构成宜居的第二、第三个要件。

宜居手册

我一直想弄一个手册,供大家参考,来判断是否宜居。在这个宜居手册中,不考虑“标配”即平安,没有了平安的保证,住在什么房子里享受什么服务都不可能宜居;而只讨论“选装”件,即房子的大小、环境、成本、交通、生活配套等硬件因素

由于宜居就是硬件与人的互动,对于人也做出不同的约束,分年龄、性别、收入状况、文化背景、从事行业等等。

我期望输入了自己的自身条件,即收入、年龄等等经,就可以像查字典一样大致得出一个什么样的房子对于他是宜居的。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建立一个复杂的模型,而且这个模型应该是动态的,再加上中国的民族和地域特点,要做到普适是非常困难的,但一个手册一定有指导意义。

舍与得

与人生而平等却注定了不可能平等一样,宜居也是不平等的,所以就有了痛苦,痛苦来源于比较。

假定纯粹的宜居是十分,有六分也算是不错了。每个人都有权力做出自己的选择,当然选择就是一种放弃。您选择了便捷的交通,可能就得承受喧嚣;而当您选择了好的环境呢,也得放弃点什么。

早晨看袁隆平的讲话,他讲了他注定不“会”过奢侈的生活,我非常喜欢。

假如暂时没有能力享受大房子、好环境,那就选择暂时放弃,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毕竟宜居也是需要成本的。

面对现实、实事求是至关重要,不要给自己太高的压力,在享受了平安的治安环境之下,便捷与否和面积大小都是可以权衡的,一步到位不是唯物主义的做法。

 

张云计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生于1966年,199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每日关注 更多
张云计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