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生产力发展规律 加速发展社会生产力(下)——学习邓小平关于生产力的科学论断

刘昆山 原创 | 2009-05-08 09:31 | 收藏 | 投票

 

掌握生产力发展规律
 
   加速发展社会生产力(下)
 
 
——学习邓小平关于生产力的科学论断
 
 
 
五、忽视发展生产力的沉痛教训
邓小平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过去三十年工作的失误,不回避,不护短,认真总结了忽视发展生产力的沉痛教训。一九八O年一月十六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所作的《目前的形势和任务》讲话中指出:“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所以,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得太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善。十年文化大革命,更使我们吃了很大的苦头,造成很大的灾难。”(2/249)“我们过去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仍然搞这个运动、那个运动,一次运动耽误多少事情,伤害多少人。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是要大幅度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2/251)一九八O年四月十二日,邓小平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在谈话中指出:“中国建国三十年来,不论农业方面、工业方面,还是其他方面,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初步基础。但一个根本的问题是,我们耽误了时间,生产力的发展太慢。”(2/311)一九八三年四月二十九日,邓小平会见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央代表团谈话时指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忽视了发展生产力,所以现在我们要特别注意建设物质文明。”(3/28)一九八四年六月三十日,邓小平会见第二次中日民间人士会议日方委员会代表团时谈话中指出:“如果说我们建国以后有缺点,那就是对发展生产力有某种忽略。”(3/63)一九八五年八月二十一日,邓小平会见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总统尼雷尔,在谈话中指出:“在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以后,多年来没有制定出为发展生产力创造良好条件的政策。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得不到理想的改善,国家也无法摆脱贫穷落后的状况。这种情况,迫使我们在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决定进行改革。”(3/125)建国后的三十年,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初步基础,但由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上存在问题,忽视了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问题在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同样存在。
在回顾总结的基础上,邓小平敏锐地指出:“左”是造成忽视发展生产力的总根源。一九八O年四月二十一日,邓小平会见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代表团,谈话中指出:“要充分研究如何搞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现在我们正在总结建国三十年的经验。总起来说,第一,不要离开现实和超越阶段采取一些‘左’的办法,这样是搞不成社会主义的。我们过去就是吃‘左’的亏。第二,不管你搞什么,一定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要讲究经济效果。只有在发展生产力基础上才能随之逐步增加人民的收入。我们在这一方面吃的亏太大了,特别是文化大革命这十年。”(2/312-313)一九八五年四月十五日,邓小平会见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副总统姆维尼,在谈话中指出:“‘左’的结果是社会经济发展很慢”,“建国后,我们在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和合作化,在城市进行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都干得很好。一九五七年后,‘左’的思想开始抬头,逐渐占了上风。一九五八年‘大跃进’,一哄而起搞人民公社化,片面强调‘一大二公’,吃大锅饭,带来大灾难。‘文化大革命’就更不用说了。一九七六年粉碎‘四人帮’后,还徘徊了两年,基本上还是因循‘左’的错误,一直延续到一九七八年。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整整二十年里,农民和工人的收入增加很少,生活水平很低,生产力没有多大发展。”(3/115)“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这二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3/116)一九八五年八月二十八日,邓小平在会见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主席、政府总理穆加贝时,谈话中指出:“我们在一个很长时期里忽视了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从一九五七年起,我们生产力的发展非常缓慢。拿农村来说,到一九六六年的十年间,农民的收入没有增加多少。”(3/137)一九八五年九月二十三日,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多少年来我们吃了一个大亏,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还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文化大革命’更走到了极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最根本的拨乱反正。”(3/141)一九八七年四月三十日,邓小平会见西班牙工人社会党副总书记、政府副首相格拉,谈话中指出:“一九四九年取得全国政权后,解放了生产力,土地改革把占人口百分之八十的农民的生产力解放出来了。但是解放了生产力以后,如何发展生产力,这件事做得不好。主要是太急,政策偏‘左’,结果不但生产力没有顺利发展,反而受到了阻碍。一九五七年开始,我们犯了‘左’的错误,政治上的‘左’导致一九五八年经济上搞‘大跃进’,使生产遭到很大破坏,人民生活很困难。一九五九年、一九六O年、一九六一年三年非常困难,人民饭都吃不饱,更不要说别的了。一九六二年开始好起来,逐步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但思想上没有解决问题,结果一九六六年开始搞‘文化大革命’,搞了十年,这是一场大灾难。”(3/227)一九八八年六月二十二日,邓小平会见埃塞俄比亚总统门格斯图,在谈话中指出:“从一九五七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就犯了‘左’的错误。总的来说,就是对外封闭,对内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3/269)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左”的思潮在党内占了上风。其主要表现是对外封闭,对内以阶级斗争为纲。错误地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长期作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对社会发展阶段的分析判断上出现了错误,违背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原理。没有认识到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采取了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一些错误政策,要“使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也绝种”(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
一九八五年四月十五日,邓小平会见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副总统姆维尼,谈话中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领袖,中国革命是在他的领导下取得成功的。然而他有一个重大的缺点,就是忽视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是说他不想发展生产力,但方法不都是对头的,例如搞‘大跃进’、人民公社,就没有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办事。”(3/116)据文献记载,毛泽东同志自己也承认,他比较熟悉生产关系问题,而对生产力则是外行。(转引自胡义成《生产力哲学》宁波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81页)
六、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社会主义制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天然具有优越性,在初步纠正了否认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存在着矛盾的错误理论之后,仍然认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本适应生产力的要求。毛泽东同志在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正确论断后,却把生产关系中如何实现“一大二公”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对发展社会生产力有所忽视。一九七九年三月三十日,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务虚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2/182)
发展生产力是主要矛盾,生产关系要不要进行调整,一切应该由生产力来决定。三年自然灾害的后期,一九六二年七月七日,邓小平在接见出席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三届七中全会全体同志的讲话中谈到,“农业本身的问题,现在看来,主要还得从生产关系上解决。这就是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1/323)“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要使它合法起来。”“刘伯承同志经常讲一句四川话:‘黄猫、黑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是说的打仗。……一切看情况,打赢算数。现在要恢复农业生产,也要看情况,就是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看用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1/323)“这是一个生产关系的调整,是对我们的考验”(1/324)。一九八O年五月三十一日,邓小平在同中央负责工作人员谈话中指出:“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农村的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2/315)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来决定如何调整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调整得是否合适,再由生产力是否能够得到发展来检验。农村的发展,关键是制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政策。
一九八七年十月十三日,邓小平会见匈牙利社会工人党总书记卡达尔,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成果是属于人民的。就是说,在我们的发展过程中不会产生资产阶级,因为我们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3/255)一九七八年十月十一日,邓小平在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致词中指出:“这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革命。这场革命既要大幅度地改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2/135)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三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讲话,指出:“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进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我们不熟悉的、预想不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尤其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它涉及的面很广,涉及一大批人的切身利益,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复杂情况和问题,一定会遇到重重障碍。”(2/152)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改变阻碍生产力发展以及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一九七八年三月十八日,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2/87)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中的统领性要素,渗透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不仅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构成。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直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一九七五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在与“四人帮”斗争处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在九月二十六日的一次谈话中指出:“提高自动化水平,减少体力劳动,世界上发达国家不管是什么社会制度都是走这个道路。”(2/34)一九七八年三月十八日,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许多新的生产工具,新的工艺,首先在科学实验室里被创造出来。”(2/87)“大量的历史事实已经说明:理论研究一旦获得重大突破,迟早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极其巨大的进步。当代的自然科学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应用于生产,使社会物质生产的各个领域面貌一新。特别是由于电子计算机、控制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2/87)“科学技术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生产力。”(2/88)一九七七年八月八日,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讲话中指出:“应该肯定,过去国家科委的工作方针是正确的,是一九六三年毛泽东同志听了聂荣臻同志的汇报后批准的。就在那次汇报会上,毛泽东同志讲到要打科学技术这一仗,不打好这一仗,生产力无法提高。”(2/52)一九八五年三月七日,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我很高兴,现在连山沟里的农民都知道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他们未必读过我的讲话。他们从亲身的实践中,懂得了科学技术能够使生产发展起来,使生活富裕起来。”(3/107)
一九七八年三月十八日,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大家知道,生产力的基本因素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科学技术同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是什么关系呢?历史上的生产资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同样,历史上的劳动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力。我们常说,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这里讲的人,是指有一定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来使用生产工具、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十七世纪,十八世纪,十九世纪,人们使用的生产工具,掌握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都大不相同。今天,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生产设备的更新,生产工艺的变革,都非常迅速。许多产品,往往不要几年的时间就有新一代的产品来代替。劳动者只有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丰富的生产经验,先进的劳动技能,才能在现代化的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2/88)“‘四人帮’的所作所为,从反面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不搞现代化,科学技术水平不提高,社会生产力不发达,国家实力得不到加强,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不到改善,那末,我们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就不能充分巩固,我们国家的安全就没有可靠的保障。”(2/86)
为了充分显示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邓小平第一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一九八八年九月五日邓小平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和一九八八年九月十二日听取关于价格和工资改革初步方案汇报,在谈话中指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原则,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为此就必须开放。”(3/274)“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3/275)一九九二年一月十八日——二月二十一日,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时的谈话中指出:“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377)科学技术是涵盖生产力所有要素的综合要素,因此被称为“第一生产力”。先进生产力的先进性就体现在科学技术的发达上。重视科学技术,就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不断掌握、运用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才能最终实现以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的目标。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才能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可以说,科学技术的进步程度,是生产力先进程度的标志,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
如何对待知识分子,如何对待科技人员,是检验是否坚持“生产力标准”的重要尺度。一九七五年九月二十六日,邓小平在听取中国科学院负责同志汇报时的插话中指出:“科技人员是不是劳动者?科学技术叫生产力,科技人员就是劳动者!”(2/32)一九七八年三月十八日,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承认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就连带要答复一个问题:怎样看待科学研究这种脑力劳动?科学技术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生产力,那末,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人是不是劳动者呢?”“从事体力劳动的,从事脑力劳动的,都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2/88-89)一九八五年三月七日,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更明确地指出:“七年前,也是三月份,开过一次科学大会,我讲过一篇话。主要讲了两个意思,两句话。一句叫做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一句叫做中国的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2/52)一九八八年九月五日邓小平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和一九八八年九月十二日听取关于价格和工资改革初步方案汇报时,在谈话中指出:“要把‘文化大革命’时的‘老九’提到第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嘛。”(3/275)
要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加快发展生产力,就必须重视教育。一九七八年三月十八日,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正确认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正确认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这对于迅速发展我们的科学事业有极其密切的关系。我们既然承认了这两个前提,那末,我们要在短短的二十多年中实现四个现代化,大大发展我们的生产力,当然就不能不大力发展科学研究事业和科学教育事业,大力发扬科学技术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革命积极性。”(2/89-90)一九七七年四月二十二日,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掌握和发展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各行各业的新技术新工艺,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并且在上层建筑领域最终战胜资产阶级的影响,就必须培养具有高度科学文化水平的劳动者,必须造就宏大的又红又专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2/104)
八、怎样发展社会生产力?
邓小平不仅重视发展社会生产力,而且在他的论著中反复探讨了如何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问题。
1、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解放思想。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三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2/141)一九七九年十月四日,邓小平在中共省、市、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真理标准问题,结合实际来讨论,恐怕效果好一点,免得搞形式主义。一个生产队怎样提高生产力,怎样利用每一个山头,每一片水面,每一块耕地,每一处边角:一个工厂如何发展生产,增加品种,提高质量,如何改革经营管理方法,打开市场,如何解决职工的困难,如何避免走后门,这样来讨论问题,解放思想,效果会好得多。”(2/195)一九八七年十月十三日,邓小平会见匈牙利社会工人党总书记卡达尔,谈话中指出:“粉碎‘四人帮’以后,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定了以发展生产力为全党全国的工作中心,改革才重新发动了。”(3/255)一九八八年五月十九日,邓小平会见由朝鲜人民武装力量部部长吴振宇率领的朝鲜政府军事代表团,谈话中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和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精神都是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生产力。”(3/262)
2、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一九八四年六月三十日,邓小平会见第二次中日民间人士会议日方委员会代表团时,谈话中指出:“在中国现在落后的状态下,走什么道路才能发展生产力,才能改善人民生活?这就又回到是坚持社会主义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上来了。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的问题。而坚持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就不会产生贫富过大的差距。再过二十年、三十年,我国生产力发展起来了,也不会两极分化。”(3/65)一九八五年四月十五日,邓小平会见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副总统姆维尼,谈话中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探索了中国怎样搞社会主义。归根结底,就是要发展生产力,逐步发展中国的经济。”(3/117)一九八五年九月二十三日,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为社会主义奋斗,不但是因为社会主义有条件比资本主义更快地发展生产力,而且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和其他剥削制度所必然产生的种种贪婪、腐败和不公正现象。”(3/143)一九八五年十月二十三日,邓小平会见美国时代公司组织的美国高级企业家代表团,在回答提问时指出:“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一直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而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最根本的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并没有解决好。社会主义优越性最终要体现在生产力能够更好地发展上。”(3/149)
3、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
一九八五年三月七日,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技术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3/108)“希望大家放开手脚,把经济搞上去,把生产力搞上去。”(3/109)一九八五年八月二十八日,邓小平会见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主席、政府总理穆加贝,谈话中指出:“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我们拨乱反正,就是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为了发展生产力,必须把我国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要发展生产力,经济体制改革是必由之路” (3/138)。一九八五年九月二十三日,邓小平会见美国时代公司组织的美国高级企业家代表团,在回答提问时指出:“多年的经验表明,要发展生产力,靠过去的经济体制不能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吸收资本主义中一些有用的方法来发展生产力。”一九八六年四月四日,邓小平会见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主席团主席弗拉伊科维奇,在谈话中指出:“过去很长一个时期,我们忽视了社会主义阶段要发展生产力。我们总结了经验,就是要对外开放,打破闭关自守,对内搞活,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不这样,生产力发展不起来。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人民生活永远改善不了,积极性永远调动不起来。我们现在采取的措施,都是为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服务的。”一九八七年六月十二日,邓小平会见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中央主席团委员科洛舍茨,谈话中指出:“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开放是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对各种类型的国家开放。”(3/237)一九八八年五月二十五日,邓小平会见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总书记雅克什,在谈话中指出:“要发展生产力,就要实行改革和开放的政策”(3/265)。一九八九年九月十六日,邓小平会见美籍华裔学者李政道教授,在谈话中指出:“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中国一定要发展,改革开放一定要继续,生产力要以适当的速度持续增长,人民生活要在生产发展基础上一步步改善。”(3/327)
  针对开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疑虑,邓小平做了大量解释工作。强调指出,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引进技术等都是作为我们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补充。一九八O年八月二十一日、二十三日,邓小平会见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在回答提问时指出:“不管怎样开放,不管外资进来多少,它占的份额还是很小的,影响不了我们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吸收外国资金、外国技术,甚至包括外国在中国建厂,可以作为我们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补充。”(2/351)一九八四年六月二十二日、二十三日,邓小平会见香港工商界访京团和香港知名人士钟士元等谈话中指出:“大陆开放一些城市,允许一些外资进入,这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59)一九八五年六月二十九日,邓小平会见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党代表团,谈话中指出:“搞社会主义,中心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方法,包括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我们都采用。”(3/130)一九八五年八月二十一日,邓小平会见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总统尼雷尔,谈话中指出:“至于吸收外国资金,这是作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个补充,不用担心它会冲击社会主义制度。”(3/135)一九八五年十月二十三日,邓小平会见美国时代公司组织的美国高级企业家代表团,在回答提问时指出:“我们吸收外资,允许个体经济发展,不会影响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这一基本点。相反地,吸收外资也好,允许个体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也好,归根到底,是要有力地发展生产力,加强公有制经济。只要我国经济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就可以避免两极分化。”“我国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化建设。我们发挥社会主义固有的特点,也采用资本主义的一些方法(是当作方法来用的),目的就是要加速发展生产力。”(3/149)一九八六年九月二十八日,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实行开放政策,吸收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有益的东西,是作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一个补充。”(3/181)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三十日,邓小平关于学生闹事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中指出:“我们执行对外开放政策,学习外国的技术,利用外资,是为了搞好社会主义建设,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增加全民所得。”(3/195)
4、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一九八六年九月三日,邓小平会见日本公明党委员长竹入义胜,在谈话中指出:“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3/176)一九八六年九月二十九日,邓小平会见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国务委员会主席雅鲁泽尔斯基,谈话中指出:“我们政治体制改革总的目标是三条:第一,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第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第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而调动人民积极性的最中心的环节,还是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生产力发展了,人民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就增强了,社会主义制度就巩固了。”(3/178)一九八五年十月二十三日,邓小平会见美国时代公司组织的美国高级企业家代表团,在回答提问时指出:“我们的政策是否有连续性,主要看两条。首先是看政策本身对不对,这是最重要的。如果政策不对,有什么必要连续呢?如果政策对,能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使人民生活逐步好起来,这种政策本身就保证了它的连续性。”(3/150)
5、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十九日,邓小平在听取几位中央负责同志汇报当前经济情况和明年改革设想时的谈话中指出:“用多种形式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以调动企业积极性,这是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这个问题在我们一些同志的思想上还没有解决,主要是受老框框的束缚。其实,许多经营形式,都属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手段、方法,既可为资本主义所用,也可为社会主义所用,谁用得好,就为谁服务。”(3/192)一九九二年一月十八日——二月二十一日,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时的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3/373)一九七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邓小平会见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东亚研究所主任林光达,在回答提问时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同样地,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好东西,包括经营管理方法,也不等于实行资本主义。这是社会主义利用这种方法来发展社会生产力。把这当作方法,不会影响整个社会主义,不会重新回到资本主义。”(2/236)一九八五年十月二十三日,邓小平会见美国时代公司组织的美国高级企业家代表团,在回答提问时指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办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3/148-149)一九八七年二月六日,邓小平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中指出:“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3/203)一九九二年一月十八日——二月二十一日,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时的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3/373)
归纳上述主要论点,邓小平著作中所揭示的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是:
第一、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目的就是要实现共产主义,而共产主义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共产党就是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否则就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二、发展生产力是压倒一切的标准的规律。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无论作为一种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统一体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作为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之一的政党及其政策举措,检验其先进与否、正确与否的标准,只能看社会生产力是否得到发展,这是唯一的标准,是压倒一切的标准。坚持生产力标准,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坚持生产力标准,就能排除来自“左”的和右的各方面的干扰。
第三、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要靠革命才能扫除的规律。
搞阶级斗争实现生产关系改变的革命和生产力方面的革命,都是为了扫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障碍。生产力方面的革命是很重要的革命,从历史的发展来讲是最根本的革命。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障碍。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
改革就是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制度,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第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首要任务的规律。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因此,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或称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就要肯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要排除一切干扰,紧紧抓住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环节,死扭住不放。
第五、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规律。
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看用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一切由发展生产力的要求来决定。要不断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总之,由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来决定如何调整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调整得是否合适,再由生产力是否能够得到发展来检验。
第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规律。
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生产力的基本因素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历史上的生产资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历史上的劳动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指有一定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来使用生产工具、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人。社会生产力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幅度的提高,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要大力发展科学研究事业和科学教育事业,大力发扬科学技术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革命积极性。
第七、我国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规律。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最根本的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在中国现在落后的状态下,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的问题。而坚持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就不会产生贫富过大的差距。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但是因为社会主义有条件比资本主义更快地发展生产力,而且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和其他剥削制度所必然产生的种种贪婪、腐败和不公正现象。
第八、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方针的规律。
为了发展生产力,必须把我国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靠过去的经济体制不能解决问题。要吸收资本主义中一些有用的方法来发展生产力,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要对外开放,打破闭关自守,对内搞活,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人民生活永远改善不了,积极性永远调动不起来。中国一定要发展,改革开放一定要继续,生产力要以适当的速度持续增长,人民生活要在生产发展基础上一步步改善。改革政治体制,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加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001年9月)
个人简介
高级经济师。主要论著:《企业核心竞争力经典案例.美国篇》《企业核心竞争力经典案例.欧盟篇》《企业核心竞争力经典案例.日韩篇》(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出版)《中小企业成功经营十三讲》(金盾出版社2012年出版)。 邮箱:…
每日关注 更多
刘昆山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