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投资:最怕风险控制流于形式

时寒冰 原创自 新浪博客 | 2009-06-10 00:36 | 收藏 | 投票

创业板投资:最怕风险控制流于形式
     时寒冰

    6月8日,与创业板投资者准入制度相关的三个规则同时公开征求意见。与此前传言不同的是,此次规则未涉及资金门槛,而是“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具体分为两类,以第一次买股票的时点算起满两年的投资者,即可至证券公司申请投资创业板;不满两年的,经过更为严格的程序后也可申请。这意味着所有投资者均可有条件参与创业板投资。
    创业板市场的投资风险是比较大的。这种风险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上市企业本身。以美国纳斯达克为例,企业只要符合先决条件、消极条件和积极条件及诚信原则就可上市,所谓大浪淘沙,而创业板市场就是大浪滔天的市场,一些企业脱颖而出,另一些则被迫退市。从2003年到2007年,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平均退市率为8%。如果再向前追溯,退市率更是高得惊人。“9·11”事件后,纳斯达克80%的股票跌幅超过80%,近40%的股票被迫或自愿退市。
    二是投资者。小盘股较之大盘股更容易暴涨暴跌的常识,对于A股的投资者几乎不需多言。创业板市场,也更容易上演过山车的悲喜剧。以纳斯达克为例,1995年突破1000点,5年冲上了5000点,投资者的狂热造就了市场的狂热。但从2000年3月起,纳斯达克急转直下。“9·11”后,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到1200多点,投资者的财富快速蒸发,非用“惨烈”而不能描述其惨状。
    鉴于这些历史教训,对创业板投资进行风险控制非常必要。但这种风险控制绝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涵盖了对在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审查、把关,上市后的监管及退市制度等内容,也涵盖了对投资者进行风险控制的内容,缺一不可。
    从A股市场发展历程来看,对企业本身的把关、监管,乃风险控制的根本。监管层常常对一些股票疯狂的炒作和投机行为深恶痛绝,但这何尝不是制度建设滞后于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呢?既没有类似美国那样的严格的分红机制——这是促使投资者放弃炒作而进行长期价值投资的重要前提,也缺乏力度足够强大的处罚(如退市)制度,使得那些股票被称为“垃圾股”的上市公司,长年累月地进行各种概念炒作甚至欺诈而不被驱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投资者因炒作而遭受亏损,仅仅把问题归结到他们缺乏风险防范意识这一点上,公平吗?【注解1】
    我国资本市场历来是投机泛滥的场所,创业板正式开通后,有多少投机资金在跃跃欲试,试图通过巧妙地对一些本无发展前景的企业的包装,混迹其中,捞一把就走!而如果一个制度能够制约、屏蔽、惩处最坏的行为,就能让遵守规则者受到公正对待甚至奖励。我们现在有足够完善的制度做到这一点吗?2001年,网易因误报2000年度收入而未能按时提交合格的财务报表遭受纳斯达克调查,被美国法院判决赔偿中小投资者435万美元,并险被摘牌。耐人寻味的是,纳斯达克在允许网易复牌时强调,网易停牌并非是人为的、故意的造假行为所致,而是由于在某个具体问题上出现了疏忽和错误。“无意”的失误在美国尚且一度面临被摘牌的危机,故意的行为还用说吗?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从源头处控制风险。
    因此,创业板投资者准入制度需要纳入到一个完整的风险控制系统内,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仅寄希望于创业板投资者准入制度本身,是徒劳的。更何况,我们目前的许多制度,都常常因为缺乏可操作性、处罚不力或制度本身漏洞百出而流于形式。
    比如,“具有两年以上(含两年)交易经验的自然人投资者可以申请开通创业板市场交易”并非刚性规定。证监会8日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对暂时达不到两年交易经验要求的自然人投资者,如果经慎重考虑仍坚持直接参与创业板市场,我们也提供了相应的通道,即相关投资者向证券公司提出开通申请后,证券公司应当在营业场所现场与其书面签署《创业板市场投资风险揭示书》,并要求投资者就自愿承担市场相关风险抄录一段特别声明。证券公司经办人员应见证投资者签署并签字确认,之后还需要证券公司营业部负责人签字确认。上述文件签署五个交易日后,经证券公司完成相关核查程序,方可为投资者开通交易。”
    我们知道,投资者进行交易,证券公司是收取佣金的,这是它最明确、最直接的利益诉求。在这种利益驱动下,证券公司会尽可能快、尽可能多地为投资者打开绿灯,所谓的严格核查程序,也会在利益之矛下,变成一张可以轻易洞穿的白纸。这些问题如何解决,直接决定着中国创业板市场的前途和命运。笔者要强调的是:风险控制制度不系统、不完善,正是最大的风险,对此,监管层还需多下功夫。
    【注解1】2008年4月,成思危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现在是3300点,2006年12月14日是2242.24点,也还高1000多点,我觉得这一年多,我国股市总体上还是呈上升趋势的,当然不能跟6100点比。另外我再三说过,由于上证指数严重失真,按股指来看股市意义不大,主要还是要看我说的400家左右比较好的上市公司的发展前途。什么时候是熊市?掉回2242点以下才算是熊市。只要你持有好的公司的股票,它迟早是会涨上去的。如果你买的是那些垃圾股,就只能自认倒霉了。”就此,笔者在2008年4月23日撰文指出:这段话看得我直来气。请问老先生,那些垃圾公司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它们是通过合法途径上市的,即使变成垃圾了,加个“ST”继续存在,如果更垃圾了,ST前面再加个“*”变成“*ST”继续骗钱。请问,如果这些垃圾公司退市了,投资者还有机会买他们吗?一边让垃圾公司存在,招摇撞骗,一边又让投资者自认倒霉。这能讲得通吗?——详见笔者《成思危先生让世界不再有熊市》。
    【补充】创业板要开张了,IPO要重启了……想当初,借助股市狂热的遮掩,2007年和2008年上半年,我国创下了IPO规模全球第一的记录。过于快速的圈钱之举,最终导致股市崩盘,投资者遭受巨额亏损。在限售股解禁后,到2010年后,解禁的股票数量相当于再造两个A股市场(与2007年的流通股相比,与股改前相比要相当于再造3个A股市场)——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增量。原始股东以每股不足1元甚至零元以下(分红和转增股后)的成本,和持仓成本几元甚至几十元、上百元的普通投资者竞争,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不公平性也是显而易见的。股市的掠夺性由此可见一斑。要重启IPO,首先就要制造出狂热的氛围,让绝大部分投资者忽略风险的存在。所以,我在5月21日强调“补充:关于股市,如果政府真要启动IPO,只会继续上拉股市,直到绝大部分人轻视IPO的负面影响时为止。”
    有关这些问题和未来趋势及大致点位,我在周日的演讲中,进行了预测性分析。
    那么,什么时候才会真正IPO?答:政府不怕跌的时候。什么时候政府不怕跌?答:国家队调仓完成逐步离场以后。(会有时间差,转折时间一般会后移)
    因此,IPO重启将是一个重要的信号。
    【说明】有朋友询问演讲录像情况。做一场演讲一般要准备一周左右的时间,每场演讲的内容都是重新准备的,所用数据都是最新的。我演讲时主办方一般都严禁录像、录音,也不做文字记录。
                  于2009年6月9日

链接:资源价格暴涨背后的重重危机

链接:物业税会不会再次变成“人妖”?

链接:民富是应对危机的治本途径

 

链接:中国房地产困局黑皮书全本

 

个人简介
MBA硕士,中国财经传媒人联盟特邀观察员,《上海证券报》评论版主编(曾兼任新华社所属现代金报和现代快报评论主编),曾主编网刊《中国》,并曾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特邀嘉宾发表时事评论。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