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行业水分空前,整治还是保护?

刘达霖 原创 | 2009-06-18 10:11 | 收藏 | 投票

对于有机行业的分析和阐述,笔者已经不只谈论过一次,然而,随着行业的发展,似乎曾经被出身即被冠上“好孩子”名头的有机行业也开始进入牛马混杂时代。从一个行业发展的轨迹上来看,其往往都是在行业趋于成熟或有领导品牌成熟出现之后才会有需要整治的情况,并且国家会因为社会舆论和事件加大对此的官方政策力度,然,趋于对有机行业的高额利润驱使,使之原本应该是名门闺秀的有机行业如今却成了三脚猫企业的圈钱地。面对此种起步即如此堕落的发展方式,似乎到了改考虑整治还是保护的时间了。

企业水分大,多为铸空巢拉狼配

判断一个行业发展前景,往往与行业里领导和重要角色的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有机行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更当是不在话下,而在我们多年对有机行业的研究分析和不同的有机企业接触过程中,我们却发现,较之其他行业,有机目前存在的企业水分问题着实可以用恐惧来形容。从梯队上目前分为以下几种:

一种是金钱投资型,企业在其他领域发家,有一定资本,但对有机行业却是门外汉,依靠与农民和农庄之间的合作关系或并购关系来快速建立行业阵营,从战略发展角度上这于之企业无可厚非,但往往发展产业的真正目的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关注的很多信息和态势也都浮于表面,喊口号远远大于做实际内容,于之市场实际意义不大。

第二种是以次充好型,有机可能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但从目前发展上,无论是认证还是产品本身都不干系有机,借着有机的名头打擦边球,譬如绿色有机,或者原生态,无公害等等,这类企业好像是炒药的蒙派,势头和概念都足够关注,就是没有真东西浑水摸鱼。更别谈考虑长久之计了。

第三种是完全空壳型,一无真正有机认证,二无自有种植基地,三无企业终端,单就一个品牌包装,一张宣传单页或广告,产品就开始销售了,甚至有人戏称用50万就可以做一个有机企业,足可见其诱惑之大门槛之自我认知之低,而铺天盖地的此类信息和送货上门亦难分真假。

产品水分大,真假美猴王齐上阵

谁能一眼判断的出来谁是真正的有机产品,谁不是?恐怕就是专家现在也不敢拍着胸脯做到这一点。而中国的有机认证和有机知识普及远没有达到广谱的境界,浑水摸鱼的出现自是当然。

绿色、无公害、纯天然......这些应该算是有机产品水分掺假的比例较高的,尤其是在大米和蔬果方面,别说消费对有机认知低,就是单看了这些字免疫力都很低,更何况是明目张胆真假不一的惨和一起?

聪明的企业开始学会了擦边球经营,不是擦绿色无公害这些,而是以有机的名义种植,却在面积和种植上下功夫,譬如隔离带,这个聪明的举措不仅帮助了企业快速实现了盈利,更打开了有机的大门。但隔离带毕竟是隔离带不是真正的有机,消费需要看清楚,企业也不要想这样的聪明可以一生一世。

产业过分扩张。有机从最初的粮食、蔬菜、水果,如今被衍生到了更多的领域,譬如有机化妆品,有机蜂蜜,有机服装,有机......中国人喜欢举一反三的特点在此刻淋漓尽致的得到发挥,无一例外的诸多行业借上了有机的光。然,我们总不能说张三家的猪昨天吃了一口没打化肥农药的果树叶,猪就成了有机猪了吧?

传播水分大,为了价格不惜一切口舌

如果一个人真的如传播所表现的吃了有机的产品就可以长命百岁,喝了有机的产品就可以站起来走路,服用了有机的产品就能够3岁成为神童,那我们国家也许就不必花费如此多的人力物力做社会培养了,直接全民有机即可了。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却真实反映了当下有机企业和有机产品传播的可笑之处。三教九流的策划加上头脑有些利润昏迷的企业思维,把原本医药行业的各类术运用到了有机领域。甚至不惜一切代价伪装、虚夸。

从大环境的角度上,沉迷于传播的噱头而沉醉不已的往往是最不当介入有机领域的,就像很多企业和营销人士把有机看做是有钱人的座上宾一样,消费有机首先是要有认识,然后才是感知和消费。就像号称是草莓汁种出来的香蕉一样,20几元一个香蕉的价格如果不是礼上有宾,又何来消费?而即便是产生消费,又会有几回几人?

有机固然因为生产工序和管理的复杂而导致价格高出些许,但并非是非富即贵的人才能够去消费并且长期消费的。在我们的调查中,甚至很多这些号称是目标人群的人其实是往往都不做饭的,又何来的消费?

只要是高价格,高利润,就盯准了高收入群体,未免有些想当然。

整治还是保护?有机企业之必过三关

殊途同归,有机企业不妨慢慢放下这些水分,踏踏实实的过了三关:

1、认证关。毫无疑问,有机无论价格与否,不久必然将成为国家关注政策和普及知识于大众之间,所以,就像保健品充斥为药品一样,能够戴假面具的时间并不长了,有机食品认证需要的是货真价实,消费有机,也早晚懂得如何判断,既然是早晚都要“掉脑袋”事情,何不从最初就踏实的做生意呢?真赶上三鹿般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就晚了。

2、模式关。我们不排斥企业网络经营或者线下连锁经营,甚至店中店,邮购等等,然,有机行业说到底都是一个比较高端和智慧性的行业,它需要一个企业完整的产业链条,完整的服务,和完整的经营模式支撑。如果只是恰逢团购时节的一次广告冲刺,或者不过是几家公司的团购礼品,亦或是某几个餐厅的御用产品,站在企业的角度是不足以在行业内傲视群雄的。作为一个对行业有着深入研究的营销人来说,我们深知,模式不是用来给风投看的,毕竟风投关心的也是长久利润,所以对有机企业来说建立一个有效的模式是往往胜过一切的。

3、传播关。一家企业无论在前两点是如何过关,面临大众必然要经过传播的关卡。无论是渠道扩张与渠道本身之间的结构建立和利润塑造,还是与消费者之间持续的忠诚和买卖,都需要传播的巧妙和有效。我们所遇企业中一类是沉迷于传播却往往是空洞无内容的传播,没有抓住消费精髓和忠诚理由,另一类是根本不在乎传播,自认为企业的模式足以吸引更多的人来加入,诚然,好饭不怕晚,但行业初生阶段,所能掩盖和超越的经营秘密又能有多少呢?而真正抓住时机进行高速有效的传播,搭建巩固的渠道,形成忠诚的消费,岂不是更明智之举?

 

达霖语:

败类者,先入行业盲搅行业,企业失而信心,忐忑不前而妄自菲薄,于忠义与善恶不辨,错失良机。

睿智者,先观行业而后三思量身而行,企业却已非昔日之雄心壮志,量君子而以往小人看之,可叹世事。

惟只愿,清醒者清醒着,深思有机致力有机而非草木烟花,度真诚,唯诚信,携手并进!

个人简介
刘达霖 中国女营销策划人 北京智达伟群营销咨询机构CEO 中国十大营销策划人(唯一女性) 全国百强培训师 中国高端营销创始人及实践者 中国数十家企业资深顾问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