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起落与资本博弈

管清友 原创自 搜狐博客 | 2009-06-22 10:22 | 收藏 | 投票


  油价起落与资本博弈

 管清友 

去年七月中旬以来,国际油价从高位跌落,今年一月份曾跌至五年新低。随后,一路上扬,至今已上涨一倍有余。6月上旬,油价一度突破73美元/桶的价位。涨势凌厉,多少有些出乎意料。

不过反观油价大起大落背后的资本流动和博弈,倒觉得这样的起落实属正常。笔者将最近一年的石油市场和油价起落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金融资本大逃亡。去年下半年,次贷危机全面演化为金融危机,全球市场处于最坏的、最恐慌的时期。大量的投资和投机资金撤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和商品市场,石油衍生品市场也不例外。金融资本大逃亡的原因有二:一方面寻找安全避风港,“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所以我们看到,去年7月中旬以来,美元没有因为金融危机而继续贬值,而是一路走高,成为了全球资金避险的投资标的。另一方面,这些资本需要从股票、外币和期货形式变现以弥补所在机构其他业务的亏损。石油衍生品市场首当其冲,从而导致价格连续暴跌。与此同时,相关机构全面收缩衍生品业务,采取最保守的策略。而价格下跌预期强化了资金流出,投资机构进行市场操作的意愿明显下降。金融资本从石油衍生品市场撤出后,龟缩在银行或外汇市场某个角落,等待时机,以图东山再起。

第二阶段:产业资本回归和国家权力介入。最坏的时期过去,恐慌心理也稍稍平缓。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以来,股票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陆续结束了恐慌性的抛售局面。全球主要股市和大宗商品价格出现缓慢回升。由于金融资本大逃亡导致商品价格远远低于价值,出现了金融市场上“负泡沫”现象。而随着市场信心逐渐恢复平稳,需求出现微弱恢复,运输费用缓慢回升。企业家们发现,需求下降的没有那么快。反倒是由于快速的去库存化,企业的生产却受到了影响,企业必须重新开始增加库存。于是,在需求恢复和产业资本重新进入商品市场的作用下,以石油为代表的商品价格逐渐恢复到其应有的价值。所以,这一阶段的油价回升是价格回归价值的过程。

今年年初国际油价处于五年来新低的时候,一些公司和机构趁机囤积了大量原油。有媒体报道,英国德文郡海岸停泊了10艘大型油轮,每艘载油25万吨,这些原油总价在3.21亿英镑,是自1980年以来第一次有这么多油轮停靠该处。由于石油库存能力达到极限,美国石油巨头仍纷纷租用超级油轮在海上囤油。据称,停泊在墨西哥湾的超级油轮的容量一度达到6000多万桶(也有人认为达到8000万桶,相当于全球一天的石油产量)。摩根士丹利、花旗、壳牌等企业都参与其中。目前,我们还无法确切证明这些消息的真伪。但可以肯定,三四十美元的低油价导致产业资本重新流入石油市场,同时也吸引了一大批金融资本对赌油价上涨。

国家权力的介入也进一步推升了油价。从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公布的库存数据看,2008年下半年以来,美国石油库存大幅上升。一般来说,库存降低,说明石油需求旺盛、供给紧张;库存提高,说明石油需求萎缩,供应充裕。但是,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后,美国原油库存急剧的上升,就很难完全用需求萎缩来解释,因为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SPR)也在同时大幅度增加,政府力量介入的迹象十分明显,美国政府的在低油价时期囤积原油的战略意图暴露无遗。相反,我国在同期的石油进口却出现大幅度下降。一方面,中国在去年下半年已经把第一期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注满,库存能力达到极限;另一方面,由于对石油进口油诸多限制,民营产业资本无法大规模进口原油,民营企业的储备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利用,中国已经错过了低价囤油的大好时机。

第三阶段:金融资本的回归。当前的全球货币环境极度宽松,各国争相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复苏。在未来两三年内,美元贬值和全球通胀乃至滞胀的风险不容忽视。从历史经验看,各国中央银行很难在短期内就回笼已经投放到市场中的流动性。希望“直升飞机上的伯南克”迅速回归“信奉通货目标制的伯南克”几乎是不可能的。理性预期学派关于“预期将会自我实现”的观点几乎彻底颠覆了凯恩斯关于通胀根源于总需求超过总供给的学说。因此,重要的问题不是通胀是否会形成,而在于通胀预期是否会形成。一旦通胀预期形成,通胀便会自我实现。届时,大量的金融资本将重新流入大宗商品市场,特别是石油市场,并借机炒作各种题材推高油价。目前70美元左右的油价尚属于较为“合理”的价格,这个价格既能够满足产油国经济和社会运行成本,也大致为石油消费国所接受。但是,金融资本的回归必然再次制造石油资产的泡沫。泡沫膨胀的程度要看经济复苏的前景和需求恢复情况,也要看金融资本的规模和杠杆率。由于金融危机之后,金融市场经历了“去杠杆化”的过程,美国金融当局也加强了监管,预计以往的高杠杆投机行为将受到遏制。

目前,我们正处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的时期。一方面,回升的油价可能影响世界经济复苏,产业资本可能无法承受油价继续高涨。同时,主要经济体原油储备和库存居高不下压制油价上涨,需求在短期内大幅度扩大的几率不大。另一方面,全球货币环境极度宽松,美元有继续泛滥的可能,金融资本跃跃欲试,石油的商品属性正在转向其金融属性。因此,未来油价的走势将取决于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博弈。

潇湘晨报个人专栏:

http://www.xxcb.com.cn/show.asp?id=967004

个人简介
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宏观研究中心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曾任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项目主任; E-mail:gqingyou@sina.com
每日关注 更多
管清友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