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GDP“保8”的秘密武器

董登新 原创 | 2009-06-25 08:47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中国GDP“保8”的秘密武器

——继续扩张“两高一资”行业产能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 董登新(教授)

  笔者按:中国GDP保八只是政治任务,而不合经济规律。当2008年中国GDP攻克30万亿元大关之后,我们不能再一味、盲目地追求GDP高增长——纯粹的数量扩张,我们更需要GDP增长的高质量,要让老百姓真正共享GDP增长的经济成果与社会福利。

  1978——2007年,30年间,中国GDP增长率高达两位数的年份共有16年,另有14年增速低于两位数。其中,GDP最高增长率为1984年15.2%,GDP最低增长率为1990年3.8%,两者相差整整4倍!

  2007年,注定是中国经济周期的又一个不同凡响的“拐点”。2007年GDP增长率高达13%,然而,2008年陡降为9%,GDP在一年间猛然滑落4个百分点!有人说,这不叫经济衰退,因为西方人认定的经济衰退必须是负增长!有意思吧?这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差异。

  2008年,人人喊保8(即GDP增长速度不得低于8%),鼓噪声一浪高过一浪,为什么要保八?却没有人能解释其中奥妙!

  前一阵子有高官不小心讲到今年中国GDP的增速可能只有6%多一点,这一观点很快遭到媒体大肆炒作与质疑,官方也表示了对这一观点的高度关注与谨慎,后来,这一高官不得不马上“改口”:中国GDP今年保八毫无问题!如此看来,中国GDP保8已不是经济问题,而是变成为了政治问题和觉悟问题。

  事实上,中国GDP之所以要保8,绝不是因为8是一个吉利的数字,而是因为8%被认为是中国GDP增长好坏的分水岭:高于8%叫好,低于8%叫不好。因此,8%被许多人看作是中国经济正常增长的底线,或者说,8%是中国经济信心的底线。据说,如果GDP增长低于8%,就会有许多社会经济问题不好解决。

  比方,GDP增速低于8%,行政长官的政绩考核似乎就比较难看;GDP增速低于8%,我们就无法体现大国风范与大国责任;GDP增速低于8%,则财政与税收的“钱”就不够花;如果GDP增速低于8%,就会有许多企业关门,同时也会有许多人丢掉饭碗。因此,GDP保八,既是保信心、保面子,但也是保税收、保民生。

  30年的改革开放——外资与外贸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与依赖;30年的城市工业化——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土不离乡”、让劳动力更加廉价;30年的GDP高增长——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两高一资)行业的快速扩张立下“汗马功劳”,但产能的严重过剩,已无法为继。

  30年的GDP高增长,我们已经形成了总量扩张的行为模式和粗放经营的工作习惯,要想改变,也非一朝一夕,就像我们的产业结构升级一样难。

  目前,中国GDP结构与就业结构在行业分布上呈现出了强烈的非对称性,当然,这是一种畸形的产业结构。2007年,第二产业(以工业为主体)为中国GDP贡献了近50%的份额,但它却仅能吸纳25%略多的劳动力就业。相反,第一产业(以农业为主体)虽吸纳了中国劳动力就业量的40%,但它却仅创造了11%的中国GDP份额。如果说,前者反映的是“产值虚高”的工业化,那么,后者则反映的是我国农业的传统、落后与低效。

  此外,具有劳动力“蓄水池”之称的第三产业(服务业),在中国却丝毫发挥不出作用,它仅吸纳了劳动力就业量的30%略多,同样也只创造了大约40%的GDP份额。

  也就是说,在中国,以农业为主体的第一产业承载了中国劳动力的最大就业份额,而以工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则占据了中国GDP的半壁江山,相应地,第三产业则块头太小,发展严重滞后。

  在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第三产业的块头与地位上。一般地,发达国家第三产业不仅吸纳了劳动力的65%或70%以上的就业份额,而且同样创造了65%或70%以上的GDP份额。以工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则退居“次要产业”,它所吸纳的就业量与GDP的贡献份额大体相当,一般不超过30%;以农业为主体的第一产业则成为“最小产业”,它所吸纳的就业量与GDP的贡献份额同样相当,一般不超过5%。相比之下,我们的产业结构畸形、落后,差距实在不小。

  城市工业化的30年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一个重大时间窗,2008年世界性金融危机是一个难得的巧合。命中注定,2007年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又一个新“拐点”,不过,这将是一个不同凡响的特殊“拐点”。因为它决定着下一个30年中国经济的基本走势和历史命运。

  很显然,过去30年的工业化,主要依靠的是“两高一资”行业的过度扩张,它同时支撑了中国大国企、大项目、大银行的高速成长,这也正是30年GDP高速增长的动力之所在。然而,下一个30年决不可能继续重复过去30年的工业化“老路”,“两高一资行业”产能的严重过剩,已成事实,这种困境也许不再是暂时性的。以钢铁产业为例,30年来,中国钢铁产量剧增了近20倍,目前,中国粗钢产量分别是美国、日本的5倍,是世界十大产钢国的总和。钢铁产业是最典型的“两高一资”行业,试问:这样的产业还能扩张到哪里去呢?

  时至今日,如果我们仍是一味地偏好GDP高增长,并将保8看得比什么都重要,那么,最简单、最有效的保8办法就只有一个:继续扩张“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行业,任由产能过剩和产品积压,因为只有保住了“两高一资”行业的高增长,才能保住以工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的GDP高增长!事实上,4万亿的中央投资计划与十大产业振兴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它们仍属总量扩张的经济刺激方案,尤其是对钢铁、水泥、煤炭、电力、石油石化、汽车等“两高一资”行业的总量扩张更为明显。

  很显然,美日两国经济的强大,绝不是依靠GDP高增长,更不是依赖“两高一资”行业的无限扩张。例如,美日两国的钢铁产量近40年来不再增长,它们一直稳定在1亿吨左右,大约仅相当于目前中国钢铁产量的1/5。

  相反,美日两国经济的强大,主要依赖的是第三产业的做大做强。第三产业是能耗与污染最小的产业群,作为劳动力的巨大蓄水池,它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和可塑性。第三产业既包括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如零售、餐饮、社会服务、家庭服务等,同时,它更包括大量高科技、高附加值、知识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行业,如IT、电信、金融等。第三产业尤其适应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生存,同时,它更是“全民创业”的天然环境和最佳舞台。因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以创业拉动就业,推动民营经济与中小企业大发展的必由之路。

  最后提示:1978年,中国GDP仅为0.36万亿元人民币,排列世界第X位(不详)。时隔30年之后,2008年,中国GDP正式跨越30万亿元人民币大关,并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为此,有人亢奋地鼓噪:再加一把劲,明年超日本,后年赶美国!在此,我们不禁要问:GDP保增长,是速度更重要,还是质量更重要?试问:想与美日两大发达国家叫板,中国GDP仍靠“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行业的产能扩张来支撑,会有希望吗?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董登新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