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家为何只能缴械?

叶檀 原创自 新浪博客 | 2009-06-25 16:24 | 收藏 | 投票

民营企业家为何只能缴械?

2009-6-24 FT中文网

 

    中国民营企业总体悲观与乐观的经济复苏形成鲜明对比。

 

    周日与一些企业界人士聊天,这些民营企业家试图在经济衰退周期找到生存之路。但让人感到最难受的并非经济衰退,而是国进民退过程中的不公平待遇,“你注意到了这一现象了吗”?他们急切地问。

 

    只要关注中国经济,就不会不关注这一现象。中央国有企业收编地方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收编民营企业方兴未艾。民企生存空间收窄已有数年,而金融危机形成的并购重组与产业升组,使民营企业生存更加艰难。

 

    从表面上看,这两年垄断型的央企数量在减少,但央企的实力却因此增强。根据2007年国资委制定的《中央企业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组思路,央企主要从事的产业从21个板块缩减为18个;而目前央企的数量也降至138家,最终会下降到80家至100家左右。截止2007年的三年中,央企共有73 家企业参与了38 次重组,企业户数从196 家减少至目前159 家,按每年10 家左右的速度整合。在此过程中,以央企为代表的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优势地位非但没有丧失,一位国资委的官员在私下表示,产业升级计划给央企提供了更大的市场。

 

    民营企业一开始将希望寄托在2005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市场简称为“非公经济三十六条”,而后寄托于2008年实施的《反垄断法》,但他们最终发现,这些努力无助于改变现实。

 

    2008年10月,在“2008中国石油流通论坛”上,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会长赵友山透露,据2008年初调查,663家国内民营石油批发商已倒闭2/3,4.5万座加油站关门1/3,根本原因是民营企业无油可卖,国灰石油流通领域被垄断,民营油企没有油源。民营油企酝酿向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石油巨头提起反垄断诉讼,最终不了了之,没有哪一家法院会接手这样的案子。

 

    一些务实的民企开始转向与央企合作,让央企获得利润大头,自己甘愿获得小利,这样既可以解决国有资产流失的批评,也可以搭上央企的资源便车。中国房地产业的标志性人物之一王石曾经表示,“寻找大型国有企业作为合作伙伴是万科的一个追求”,万科最大的股东华润是大型国有企业,同时,万科和中粮等共同投标项目,中粮也是大型国有企业。王石毫不讳言,“我们认为有很多资源是大型国有企业的,一个是人才资源,第二个是物质方面的资源,所以,对于中国市场来说,和大型国有企业合作是社会进行资源整合的重要方式”。另一家大型房地产企业万通也与国企泰达进行了合作。

 

    合作之风正在蔓延,地方政府与民营企业想通了经济趋势不可逆转,纷纷投向央企的怀抱。近年来不少地方电解铝企业投奔中铝旗下,不仅因为中铝手上有它们最急需的原料——氧化铝,更因为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惟有中铝这样的企业才能保障这些民企生存下去。据报道,浙江某地民企表示,“无论是并购还是重组,哪怕是成为央企的雇员,都非常乐意接受。” 作为中国市场经济最发达地区的浙江,民企有此转变,政府拉国际与央企的大投资,说明以前的民营经济主导的路径逐渐遭到抛弃。

 

    目前民营有几条出路,除了上述的与央企结合之外,还包括时髦的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在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刺激下,民企不敢加大生产投资,因此将资金纷纷转向股权投资与二级市场,像浙江的杉杉、雅格尔等上市民营企业与其说是实体企业,不如说是准金融企业,所有的资金正在争先恐后抢上股权投资的末班车。最糟糕的是,一些民企热衷于短期行为,他们在资本市场套现,贿赂官员给自己企业戴上“红帽子”,遭遇媒体曝光时直接找媒体的上级主管部门告状,其行为之恶劣与国企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些企业已经脱离了民营企业的公平市场环境诉求,通过同流合污获得最大收益。

 

    笔者不止听到有人如此为国有企业辩护,现在是大经济、大资金时代,通过民营企业小打小闹中国企业永远无法与国际大企业抗衡,这些人忘记了毛泽东游击战的精髓,只有有战斗力的数量众多的小型企业才能帮助中国经济,才能解决中国就业问题。

 

    有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到资本市场,在担心中国实体经济会经历下行通道之余,我惟一能够提供的建议是他们找到有信用的专业合作伙伴,让这些企业尽量减少损失。

 

注:民企想要生存,必定与国企合流,而后分享资源。这些民企被嫁接到权贵之树上。
    中国进入新一轮民企发展时期,也许要数年之久,等到红利用光为止。改革从来都是逼出来的。

个人简介
财经评论员,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从历史上的政治与经济转到当下,是希望看得更透彻。
每日关注 更多
叶檀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