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成品油价格大幅上升将加速滞胀预期

叶檀 原创自 新浪博客 | 2009-06-30 18:18 | 收藏 | 投票

国内成品油价格大幅上升将加速滞胀预期

2009-7-1 每日经济新闻

 

    6月30号零时,发改委出其不意大幅上调油价,成品油价格每吨均提高600元,调整后的汽、柴油供应价格分别为每吨6730元和5990元。

 

    用与国际接轨是站不住脚的。哪里的国际,什么价格?6月29日国际油价收盘69美元几乎与6月1日国际油价67美元水平相当,但此次国内油价却上调了每吨600元,成品油价相当于回到了140美元左右的历史高位。

 

    迄今为止,今年油价上调三次下调一次,1月15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140元和160元;3月25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90元和180元;6月1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均提高400元。加上6月30号的涨价。期间纽约原油期货价格,3月25日为每桶57美元,6月30号为71美元,国内成品油涨幅要迅猛得多。

 

    此次成品油上调之后,引用张裕先生的数据,中国油价与欧洲对比如下。欧洲95号高级汽油每升不含税价,折合成人民币英国为4.30元,法国 为4.97元,德国为4.97元,芬兰为5.26元,荷兰为6.02元,相对于美国,欧洲等国家相对油价较高。而中国93号油含1元消费税后,北京为每升6.37元,上海5.99元,西安5.94元,南昌5.98,重庆6.11,南京为5.98元。谁高谁低一目了然。

 

    去年12月19日油价下调之前,93号汽油价格在6.03元时,发改委声明对应的国际油价是80-90美元/桶。年初燃油税改革时,国际油价40美元出头,此时国内价格理应在3元/升左右,即便加上0.8元/升的税,也不应该超过4元/升,但当时公布的价格高达5.1元/升。这说明我国调价过程不透明,基数在哪里并不明确,希望那些声称中国还有成品油涨价空间的专家解释一下,中国究竟与哪个国际价格接轨,基数从卫生何时计算,未来还有多少涨价空间。

 

    如果从货币角度理解成品油价格上调,问题就十分清楚,这是通货膨胀难以抑制的显著标志。通过国内通胀,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近期一些机构纷纷上调了通胀预期。中国人民大学的报告认为,货币供给和通货膨胀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而货币供给大约会在1~2个季度之后传递到通货膨胀当中。所以今年下半年最晚明年年初,将出现通胀。瑞士信贷发布最新报告,认为货币政策持续宽松,该机构已经调高了对中国2010年的通胀预期,从2.5%调高到4.1%。一直对中国复苏与中国资产大吹大擂的摩根大通指出,CPI不会大涨,核心CPI更不会大涨。摩根大通一位分析师表示:“从中国多年的规律来看,核心CPI不会大涨。食品价格上涨将成为CPI升高的主要原因。”当统计机构祭出核心CPI的法宝,将能源与粮食价格上涨排除在外时,请小心被忽悠。2006年、2007年大宗商品价格节节上升,有关方面频频提及核心CPI,中国工业品价格永远涨不到哪儿去,核心CPI永远维持在令人满意的水平线上。

 

    根据中金公司测算,油价每桶上涨10美元,中国经济增速会下降0.8个百分点,而CPI会上涨0.4个百分点。油价与通胀有着明确的正相关关系,作为基础商品会提高所有行业的成本,而不仅仅是汽车与运输业。油价上涨相当于针对所有的工业品做了一个大空头,除了石油等相关领域外,对所有行业都不是福音。

 

    放任人民币升值,可以降低真实油价,因为中国进口成本将下降,但如此一来,出口就会雪上加霜。2004年宋国青先生有研究,考虑到汇率因素和通货膨胀因素,按美元计的真实石油价格仅比2000年时略微上涨,按欧元计价的真实油价比2000年甚至略有下降,而按日元和人民币计价的真实石油价格却大幅上涨,涨幅最大的是日本,其次是中国。

 

    有关部门之所以放任油价大幅上涨,一来是在CPI与PPI数据的引导下,认为目前经济处于紧缩阶段,成本提高刚好可以提升PPI,使数据取得平衡,摆脱紧缩局面,二是摆脱不了2001年之后外向型经济主导时期,经济高增长、低通胀的美妙吸引,不自觉地想回到那个时代,最后,通过降低人民币升值预期,缓解国内热钱的压力,为政府征收资源税作好铺垫工作。

 

    很多人刻舟求剑,没有看到资产泡沫时代的特殊性,忘了高油价不仅会提高PPI,还会迎来滞胀,不幸的尼克松时代并不遥远,当时国际油价的骤然提升,超过了最好的实体企业的效率增长能力,全球经济陷入滞胀,除了中东产油国之外。

 

    目前企业效率已经高了可以迎接高油价时代了吗?全球央行释放的货币,在前期推动经济复苏后,正在回过头来吞噬经济复苏的成果。货币政策不改,滞胀是大概率事件。

 

注:下午参加网易汽车频道的评论,说到公车采购宝马、奔驰,一个两年前的老事件成为新话题。
    会上有些争论,有些主张扶持自主品牌,有些主张市场化一视同仁,不过建立标准的呼吁是共同的。公务用车经费、排量、安全性、文化内涵,全都应该量化。到最后发现,连什么是自主品牌车,都争论不休,本土的奇瑞、吉利、比亚迪,还是以纳税地和就业衡量?
    从文化内涵上来说,如果真的选购宝马车,是在额头上贴上标签,把公务员直接和为富不仁、以权谋利联系在一起,公务车多了一层含义。
    油价快速上涨,现在是三条腿走路:一条腿投资建轨道交通,另一条腿降税鼓励买车,第三条腿是收油钱。三条腿都很硬。
    估计希望像日本一样,大众买车。解决产能过剩,平时在家里头搁着,或者单双号禁行。拉动几十个产业,就是为了拉动产业,没有考虑效益。
    汽车这个大泡沫吹了一半,突然被扎了一针,估计吹不到底。
    至于油价涨价,无数对垄断的讨伐,对成本公开的吁求,都成了泡影。倒是看到一篇文章,油企采购的内幕,给曝光了个彻底。有人说中国油价是市场化,别再污辱市场两个字了,市场都快成窦娥了。看看有多少石油行业有多少民企倒闭吧。很多不是因为无能,就是因为油源。
    上海13层楼倒塌,会有专文论述。想起阿联酋、迪拜都说要建金融中心,他们有石油美元,还要造人工梦幻城,真有人信吗?

个人简介
财经评论员,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从历史上的政治与经济转到当下,是希望看得更透彻。
每日关注 更多
叶檀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