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凯恩斯?

程实 原创自 搜狐博客 | 2009-07-13 07:42 | 收藏 | 投票

人人都是凯恩斯

   很久之前就流行一个冷幽默,说在货币主义大师弗里德曼的课堂上,有一位前晚high过头了的学生呼呼大睡,被弗里德曼叫醒并让其回答之前提出的一个问题。本以为学生会出个小洋相,结果年轻人睡眼惺忪站起来,气定神闲地答道:“我不知道您的问题是什么,但我的答案是提高货币供应量。”如此睿智而又直击软肋的回答让始终认为“货币最重要”的弗里德曼哑口无言(熟悉弗里德曼货币理论者更能体味出其中的喜感)。在一次业内人士的研讨会上,笔者昏昏欲睡之中又被类似一句话雷到,一位专家坦言:“我不熟悉美国经济的情况,但我认为中美应该加强战略合作。”

  好一个“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的去危机时代,人人都是凯恩斯,人人都迫不及待抛出形形色色的策论,试图在重建之路上留下自己的脚印。于是乎,大大小小的学术和非学术智库会议上,人人都用凯恩斯的口吻在回答“未来怎么办”的问题,市场中充斥着各种各样吸引眼球的言论和观点,但很少有人真真切切去切身体味、感受和研判“现在什么样”。也许提出这些观点之前,精英们仅仅草看了一下财经门户网站的新闻标题,或是简单记下了某些券商研究报告的最新结论,抑或是google了一下立论的那个关键词,根本来不及在数据海洋中畅游一番,就将新闻性的信息、理论性的逻辑和务实性的动机糅合成试图影响决策的果敢言论。

  人人都是凯恩斯,人人都是意见领袖,但鲜有人心甘情愿地去做凯恩斯的助手,去脚踏实地地描述和分析现实,更新滞后的理论研究。精英们以制造观点为乐,以标榜自身言论影响了某某高层决策者为荣,可悲的是,当基础研究者不以基础研究为业时,他们已经从分工体系中蜕落了下来,或者换句流行的话说,只会制造观点的精英也许已经out了。

  还在念叨美国经济下半年的复苏?你out了。在下半年数据反弹和趋势转变如此明朗的背景下,最值得关注的不是复苏的趋势,而是复苏的形状,V、L、W、U还是无法用流行字母描述的形状?没有对美国经济周期历史特征和核心变量的宽度研究,没有对失业率升至10%后可能由滞后变量转化为先行指标的最新考量,白话“美国经济即将复苏”无异于一句正确的无味废话。还在念叨流行的通胀论或是更高级点的滞涨论?你out了。的确,通胀预期是有所显形,但真实的通胀水平却是处于近60年来的最低点,拜倒在通胀论石榴裙下的,要么是人云亦云的跟风客,要么是紧抱理论顽石的书呆子,当美国工资-物价通缩螺旋偷偷启动、产出缺口前所未有扩大的背景下,所谓通胀更像是流行的呓语。

  还在念叨美元贬值引发大宗商品泡沫?你out了,7月以来美元和油价的传统联姻已然破碎。还在念叨人民币和美元的主导权之辩?你out了,欧洲央行和日本官方都已经明确表明“金融危机并未动摇美元的主导地位”。还在念叨美国房市即将迎来拐点?高盛研究已经用翔实的数据和漂亮的实证表明“L”形的挣扎还将延续很久。还在念叨日本将重回“失去的十年”?IMF最新预测已经将日本和美国并排为发达市场率先复苏的典型。还在念叨经济基本面比较决定汇率走势?理论遗产在当下的现实面前更像是贝利的预言。还在念叨金砖四国的鹤立鸡群?现在能够配得上这个光鲜称谓的只有中国和印度,俄罗斯和巴西已然掉队。

  的确,人人都想当凯恩斯,但越是在机遇丛生的危机年代,基础性研究就越是稀缺,也越是弥足珍贵,历史会证明朴实无华的基础性研究才是危机时代最有意义的思想遗产。笔者所在楼层会议室的一面墙上挂着一匾泛黄的字,过去两年危机时代每每路过它的脚下,笔者总是于汗流浃背间感到一股肃穆的力量,而在去危机时代,灰尘依旧遮掩不住那刺痛的光芒:“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基础研究者的本分,也是实现自我研究价值的唯一路径。

  自醒之,是为记.  


 

个人简介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200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全球宏观、中国宏观和金融市场。现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会成员,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和安徽大学硕士研究…
每日关注 更多
程实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