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图分析

卫战胜 转载自 国研网 | 2009-07-27 13:20 | 收藏 | 投票

第一产业内部:农业地位相对下降,牧业、林业、渔业相对上升。在1978年以前,由于长期受粮食短缺的困扰,林业、渔业、牧业的发展都要为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让路。“以粮为纲”导致了农业生产占比畸高,而副业生产则极度萎缩。1978年,我国农业、牧业总产值在第一产业中分别占80%和15%,而林业和渔业合计,所占比重才只有5%。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恢复和调整,到1990年,农业占比下降到64.7%,而牧业占比则提高到25.7%,林业和渔业占比也提高到9.7%。进入90年代以来,优化结构、提高效益成为第一产业发展的主线。在经济杠杆的调节下,到2000年,农业占第一产业的比重进一步下降到55.7%,2007年更是下降到 50.4%,分别比1990年下降了9个百分点和 14.3个百分点;而牧业、渔业占比则出现显著上升,2007年,牧业、渔业占比分别比1990年提高了7.3个百分点和3.6个百分点(如表2所示)。

  甚至在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内部,也在发生着深刻的结构性变化。以农业为例,经济作物,特别是蔬菜瓜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持续增长;而粮食生产面积则稳中趋降,优良品种日益得到推广和普及。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调整涉农政策,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土地经营权流转稳步发展;农业合作组织发展迅猛。这些变化,预示了我国传统农业将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发展新趋势。

第二产业结构变动活跃,展现了新时期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由于国家大力发展纺织、食品、家电等轻工业,导致轻工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持续上升,甚至一度达到与重工业“平分秋色”的程度。这是和霍夫曼定律不一致的发展趋势,它既是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调整工业发展战略的产物,也从侧面反映了计划经济条件下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战略带来的经济扭曲。

  90年代以来,伴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市场对钢铁、化工、基础设施的需求增加,导致重工业发展再次加速。进入21世纪以来,钢铁、水泥、冶金、能源、机械产业快速发展,充分展现了重化工业发展阶段的特征。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更是从2000年的60%持续攀升到70%(如表3所示)。

  伴随着轻重工业对比格局变化的,是工业部门内主导产业的快速更替。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纺织业、食品加工业是国内最大的工业部门;但它们很快就被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所取代;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地位也得到显著提高。到2002年,我国前五位的工业行业分别为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交通设备制造业、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如表4所示)。其中,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反映了新技术革命为我国工业化提供的新机遇,其余四个部门全部为重工业(以能源、原材料、化工为主)。这反映了我国工业化已进入重化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基本事实。

第三产业结构升级明显,但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第三产业也发生了一些重要的结构性变化。自1991年到2003年,第三产业突出的结构性变化就是邮电通讯服务业、社会服务业占比,教育、文艺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占比显著上升,而交通运输和仓储业、批发零售和餐饮占比显著下降。以邮电通信业为例,得益于信息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打破行业垄断激发的活力,邮电通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在短短12年内提高了6.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这种结构性变化,反映了市场化改革对政府在教育、医疗、卫生等公益性领域支出的影响,反映了居民消费需求的升级(如表5所示)。2004年以来,金融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等行业增加值迅猛增长,占比显著提高(如表6所示),反映了居民消费向住房、汽车升级的客观现实,反映了居民财产增加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增长,也反映了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经过艰苦调整,日渐活跃的事实。

  但从国际比较角度看,我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明显偏低。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落后,反映了我国要素市场发育滞后,市场机制不完善,金融、法律、管理咨询等现代服务业不发达的基本国情。

 

 http://www.drcnet.com.cn/DRCnet.common.web/docview.aspx?version=Integrated&docid=1979294&leafid=3075&chnid=1002

 

 

 

个人简介
车库咖啡孵化器是国务院列入双创文件大力推广的国家级科技孵化器。
每日关注 更多
卫战胜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