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油价究竟谁高谁低

马光远 原创自 新浪博客 | 2009-07-09 22:47 | 收藏 | 投票

关于中国高房价的原因,比较有意思的争论是:开发商指责高地价导致了高房价,而政府则一再力证地价只占房价的23%,地价不是高房价的主因。在双方互相推卸责任中,地王频出,房价扶摇直上。可能受这种极富糊弄精神逻辑的启发,石油系统的权威专家开始用“房地产价格模式”为中国的高油价辩护。

630日国家发改委依据“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再次上调成品油价格之后,外界再次质疑中国油价高于美国的事实。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新华社的文章《给中国成品油算算账》,文章说:“从6月1日到30日,国际原油期价从每桶68.06美元涨至69.89美元,上涨2.7%;在此期间,北京汽油价格却从每升5.89元上调至6.37元,涨幅8.1%。与美国汽油零售价格相比,中国的汽油价格大约高出1.8元。”

面对这样的质疑,石油系统的专家很快做出了回应。中石化的一位“权威人士”给上海证券报提供了一份详尽的中美两国成品油价对比数据,力证国内油价目前仍低于美国。数据以76日的油价水平为例,美国汽油零售价为每加仑2.612美元,其中包含了联邦税18.4美分/加仑以及州税21.72美分/加仑,税占比为15.36%。按照汇率折算之后,美国不含税的汽油价格折合人民币为3.99/升。至于柴油,美国不含税的柴油价格折合人民币为3.83/升。而76日中国90号汽油的最高零售价为7543.67/吨,扣除增值税、消费税、城建等税之后最终不含税的价格为3.47/升,比美国低13.03%

一方质疑中国油价高于美国,一方回应税后油价其实比美国低。在中美两国油价信息非常充分的情况下,孰高孰低看来并不简单,的确需要科学的数据和严谨的逻辑加以论证,但很遗憾的是,作为中石化的“权威人士”,却在丧失学术独立性的情况下,违背了学术论证最起码的客观性和全面性的要求,拿出了一份“选择性”极强的数据来支持自己“中国油价低于美国”的观点,实在令人遗憾。可以说,自燃油税改革伊始,每一次油价的调整,无不引发民意的反弹,这使得实施不到半年的成品油价格机制饱受诟病,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当事人一方的石油系统,的确应该给外界一个交代,以挽救自己的声誉。然而,遗憾的是,这位中石化的“权威人士”无论是论证的过程,还是数据,却是如此的水分和业余,可谓漏洞百出,惨不忍睹。

首先,其巧妙地选择了一个比较对象,拿国内价格最低的90号汽油和美国的油价进行比较,颇得“田忌赛马”之精髓。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国内汽油分为90号、93号和97号几种,其实90号油不仅价格最低,而且由于其环保性能差,在我国也是属于限制限售的油品,在美国更是没有所谓的“90号油”的概念。美国使用的无铅汽油,其实相当于我国最高价格的97号油。退一步,以最常用的比97号油便宜的93号油比较,并且假定这位权威人士的含税率计算准确,国内93号油的不含税价格应该是4.06元,比美国稍高,如果按照97号油算,则高出不少。

其次,这位“权威人士”对美国汽油“含税率”的计算也采取了“就低不就高”的隐蔽性做法。在此很有必要对美国涉油的税制进行必要的介绍。按照美国的税制,与成品油有关的税种不仅包括燃油税(其中又分为联邦税和州税),而且还包括销售税、收入税、石油检验费、州地下储油罐费等。其中燃油税部分,联邦税为统一的18.4美分/加仑,但州税却很不统一,但都比联邦税要高,最高的则比联邦税高出1倍多,平均的税率应该在28.4美分/加仑,由此计算出的燃油税的平均值应该是46.8美分/加仑。如果将美国所有的与油品有关的税收计算在内,美国成品油与含税率应该高于20%而低于30%,在世界上属于典型的低油税国度,但很显然,要比这位“权威人士”计算出的含税率要高。

第三,这位“权威人士”在计算中国成品油的含税率的时候,犯了一个非常低级的错误。其计算出的90号汽油的增值税为1096.09/吨,其实,稍微懂一点增值税常识的人都知道,汽油增值税分为两档,国内销售的适用17%的税率,而进口适用13%的税率,但真正的应纳税额并不是直接按照税率计算,而是实行抵扣的原则。举个简单的例子,中石化进口一顿油,假定5000元,在国内销售的时候每吨7000元,应纳税额应该是(70005000*13%,也就是只对“增值额”征税,而不是直接就销售额计算。直接按照销售额计算出来的税率,不高才怪。而事实上,在燃油税改革之前,中国成品油的含税率是23%左右,燃油税改革后的含税率是30%左右,和美国都属于低含税率的国家。

这样,这位“权威人士”通过巧妙选择比较对象、少算美国税收和多算中国油税的方式,得出了一个“权威”的中国油价实际比美国低的结论。但这种“注水”的结论,除了有辱国内民众的智商之外,究竟有多少科学的价值和依据呢。其实,对于中国油价之谜,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人都希望石油系统和有关部门给出一个权威的解释,毕竟现在是一个信息畅通的社会,任何忽悠或糊弄都难逃民众的追问,美国的油价多少,税收结构怎么样,其实是一个中学生只需一个小时就能搞清楚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不真诚,除了损害政策的权威,除了让笔者在内的期待和石油系统进行理性学术探讨的人感到悲哀之外,还有何价值和意义。 

个人简介
经济学博士,执业律师。师从成思危先生,学术旨趣主要在资本市场、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基金,关注中国的法治转型和制度变迁。是《中国经营报》、《南方都市报》等多家媒体的特约评论员和专栏作者。作为中国律师,主要在上市公司…
每日关注 更多
马光远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