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央企涉足房地产非明智之举

余丰慧 原创自 新浪博客 | 2009-08-16 03:09 | 收藏 | 投票

七成央企涉足房地产非明智之举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当前国资委分管的136家央企中,逾七成企业涉足房地产业。其中以地产为主业的有16家,如保利、远洋、华润等;辅业包含房地产的则达80多家,他们的主业原本和地产关系不大,来自钢铁、冶金、医药、农业、粮油、化工等行业,这些企业组成了最新的一股拿地大军。
    中国13亿人口的基本国情,现阶段中国城市化水平不高的状况以及一富起来就喜欢挤进城市居住的现象,都决定了住房需求将会持续旺盛,相当长时间城市住房开发是一个暴利行业。如果不加强对这个行业的调控和监管,任由市场化调节,房价将会越来越高,最终把普通百姓挤出城市,大城市成了富人的集聚区。同时,如果国家掌控的国有企业也受到暴利驱使和诱惑,舍弃原本行业,利用国家这个背景、靠山和实力大举进入房地产领域,那么,中国房地产业将步入一个更加热闹的境地,泡沫被吹大的速度将会急剧加快,地价、房价上涨的速度将会比任何时候都猛。接着,房价打着滚翻番,泡沫加速泛起,金融风险凸现,最终将使得这个产业遭受重创,并酿成巨大经济金融风险。央企大举进入房地产领域可能短期会获得暴利,但是,长期不但破坏房地产业本身,而且,给中国整个经济都将带来风险,可能出现因小利而耽误中国经济发展大局的情况。
     实际上,今年上半年这种状况就略显端倪。上半年,各月成交总价排行前10名的地块中有60%的高价地块由国资背景企业获得。近两个月内,国企陆续竞得近20个热门地块,涉及土地款超过265亿元。其中,刷新单价和总价的地块达到13宗,直接导致地价的爆发式上涨,进而导致房价大举攀升,楼市泡沫风险开始出现。央企财大气粗来自于国有背景。因为是国有企业,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中大部分给了他们;上半年人民币贷款7.37万亿,大部分青睐于国有企业。虽然全球金融危机导致流动性严重缺乏,而中国的国有企业却成了一个例外,流动性相当充足。国家以及银行给其的投资和贷款,意图是支持其主业发展的,支持实体经济复苏的。但是,若投资实体经济的话,出口下滑使得传统制造业的利润大幅下降甚至亏损,在宏观经济环境仍不确定的情况下,“钱”途渺茫。资本的“逐利”特性必然使其流向近期销售火爆、高利润的房地产市场。因此房地产成了很多央企避险的投资领域和新的利润来源。有数据显示,二季度主业非房地产央企的直接利润中有28%来自于楼市。
    当然,我们也不能怪罪国有企业本身,国有企业也是在市场里打拼的,哪里有暴利,往哪里投资,无可厚非。关键是我们对国有企业的管理问题,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和管理问题,对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问题。如果不对房地产行业的暴利进行调节、调控和限制,一个恶果是,所有企业包括国有企业、中小企业都将一窝蜂进入这个行业。到时候,就不只是一个高房价问题了,而是最终要毁掉中国经济的。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后,放任房地产行业发展,放任投资房地业,放任房地产业任意创造金融衍生品,最终酿成了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现实的例子就在眼前,我们还在深受金融危机的迫害,怎么能伤疤没好就忘了疼?这使得笔者想起了证券分析创始人本杰明-格雷厄姆在《证券分析》一书中所说:所有成本都可以通过发行债券(预售款)和银行贷款支付,开发商可以一文钱不投而获得整个资产,在许多情况下还有大量现金进账。不难想象,整个房地产金融业可谓隐患重重,所有参与各方都缺乏原则、洞察力和起码的常识,以至于整个行业日益膨胀,并最终毁于一旦。
     因此,除了尽快让非房地产行业的实体经济尽快复苏,吸引企业回到主业经营外,国家必须下决心对行业利润进行调控。比如:通过税收、信贷杠杆、房地产管理等手段限制房地产利润过分集中于房地产企业,分散其暴利,克服对其他行业资本过大的诱惑力。同时,国资委要更进一步推动央企主辅业分离工作,从风险上加强预警与监管,禁止“保增长”的资金投入到房地产领域等高风险业务中。特别要坚决限制国有企业创造地王现象。

新闻链接:http://finance.sina.com.cn/g/20090811/01386597112.shtml

个人简介
一个在金融战线奋斗20余年的资深金融工作者。在从事商业银行管理的同时,酷爱进行金融研究,各经济、金融报刊文章也一直不断。在做好这些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曾经尝试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新闻时评写作,这一尝试可不得了了,竟然苦…
每日关注 更多
余丰慧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