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经济,我越来越悲观了

韩和元 原创 | 2009-09-02 16:27 | 收藏 | 投票

对于中国经济,我越来越悲观了。

对于当前来说,如果继续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那么我们可以预见的是,大量的流动性,必然会进一步的推高资产价格。如果果如是,资产价格固然上去了,但其可能带来的结果是:减缓甚至扼杀实体经济复苏。原因我们将其归为:

一、由于目前经济复苏的信号是建立在宽松的财政及货币政策的基础上,因而我们不讳言我们的担心,资产价格走高会产生通胀效应,特别是在能源、贵金属等企业上游资源,一旦这些资产价格进一步走高,那么其必然的结果是进而影响经济刺激计划的成效。

关于这点弗里德曼做过很成功的论述:在受控的货币供给下所释放出来的流动性会令石油与食品价格的上涨形成直接的通货膨胀刺激,但是这也意味着人们会减少在其它方面的开销,于是通货膨胀又会渐渐停止。但如果经济体中充斥了太多的货币时,在短期内通胀与菲利普斯曲线的替换关系是成立的,但长期就不尽然了。1992年,弗里德曼提出了从货币供给扩张到它对通胀产生最大影响的时滞公式,他认为货币刺激的初始效应是正面的(提高Q),只是到了后期,过量刺激的负面效应(提高P)才显露出来,而这个时长他给出的间隔为:M1,平均为20个月;而M2,则平均为23个月,具体演化公式如下:

MVQP

近期猪肉、禽蛋类价格飙升,在去年同期低位的状态下,近期CPI不仅会轻易就将转正,更有可能直接冲破3%,而像以色列那样上窜至3.7%附近,通货膨胀的压力事实上已经越来越近了。

二、另特定于中国,资本市场从来就具有其自我循环的特征,吸引到资本市场的资金越多,真正回归到实体经济的资金也就意味着越少,这本是金融融资退化的一种特征.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本身只会越来越不重视其自身的经营,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集中到资本市场去获取额外利润,这方面的史料很多,2007年的走高资本市场是如此、2009年上半年走高的资本市场复是如斯。其直接的结果将会是:资本市场的兴盛,也就意味着实体经济在其影响下有形无形的在遭受着挤出。而至于资本市场本身,资产价格在这种效应下,越来约兴盛,终于严重偏离其内在价值, 资产价格更多的受资金面驱动,而不是依靠基本面来支持,市场的系统风险就此形成。

对于当局近期从紧的反应,安信的高善文显然还不能够接受,他委婉的表示如果当前的货币政策不改变过度紧缩,那么明年政府将不得不加推财政刺激计划。

这方法于我看来固然要比宽松的货币政策要来的强些,但问题却在于中国的公共财政也正处于危险的境地。在当前的环境下企业的利润是呈下降趋势的,而同时为促进经济复苏而实施的税收优惠政策,已经令国家和省级财政收入大幅下降。

与此同时,基于保8原则和解决就业,而不得不推出诸如:刺激项目的投资、社会支出的增加和对出口商的退税。在如此的加减法则下,也就意味着支大于入。财政部曾预计今年预算赤字将达到GDP3%左右,而实际赤字额我们认为可能会接近4.8%。虽然中国当前政府债务在GDP总量的占比里,还仅仅只是30%,政府继续加大债务还存在空间。但问题在于未来的资金该如何筹措,为弥补赤字,财政部事实上已将注意力转向了债券市场,希望筹集所需资金,填上公共财政的窟窿。
    但自7月初以来,财政部的三次债券拍卖均告失败,政府债券拍卖失败的原因通常是对政府信用的担心,今年英国国债局发行的国家债就遭遇到这种尴尬。当然源于对未来利率走势的不确定性也应该是重要原因。

而利率的不确定性本身又与我们当前的货币政策是息息相关的,中国人民银行在前期称不会上调准备金率或是再贴现率,而是依靠公开市场操作对货币政策进行微调。自6月中旬以来,其也确是如此操作的----通过买卖债券和回购协议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观管理。已被用来指导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上升。通过允许其债券收益率的上升,央行指导银行间七天同业拆借利率出现了上升,从6月初的0.94%左右上升到了目前的约1.6%
    但问题却在于,与此同时中国的银行间利率水平也在不断走高,其原因或在于央行仍然表示要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从而导致市场看不清楚利率未来走势。在这样的背景下,财政部的债券发行失败也就成为必然了-----财政部不愿意为其债券支付更高的债息,而市场却认为市场利率会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继续上行,因此不愿意接受财政部所能够给出的债券收益率。受此影响,债券拍卖中,财政部愿意接受的价位上投标不足,一系列失败的拍卖使得财政部难以填补公共财政缺口。

随着中国央行继续引导银行间利率上行,财政部债券拍卖连续失败,看起来在早期国务院的实际决策者们更愿意继续通过宽松的货币开放流动性水闸,而不是填补公共财务的缺口。
    对于这样宽松的货币政策我们总是质疑的,由于国务院仍将经济增长作为主要目标,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政府敦促银行加速为刺激计划提供融资,银行照做了。今年上半年,银行新增贷款总额达到7.4万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值是上年上半年的3倍,也是有史以来最为强劲的半年度信贷增速。然而这些举措不可避免地将会造成破坏性的后果。不断飙升的投资对今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空前的90%,是过去1040%这一均值的两倍有多。与此同时中国各银行的贷款质量多数受到今年上半年大量信贷投放的影响,该趋势已经为新一波银行不良贷款播下了种子,但事已至此也就只好迎头赶上。结合1937年美国人的教训,我们认为对于当前的货币政策,还是应该延续的好。但近期政府的种种举动表明,事实上我们的货币政策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已经从超级宽松的政策切换到了相对紧缩的状态中了。这种点刹做派,对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也不知多少在建项目将会因此而不得不停工,多少刚刚盼到些阳光而开始上马项目的民间私人资本,会为至遭遇无款可贷的凄苦~~~~~~对于这样的结果当局自会考虑,这也就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我们的银行体系在今年前半年的大跃进中聚集了多大的麻烦,这种麻烦足以是系统性的且是致命的,这种麻烦远要大过我们最坏的预期的,要不当局端乎不敢如此贸然行事。

政策的不确定性,这也正是我们悲观的所在。如果从我们的理解来看,我们还是更认为积极地财政政策要好过宽松的货币政策的,但前提是货币政策的方面必须明确。宽松的货币政策,如果已经收紧就让其收紧好了,但问题在于积极地财政政策的资金又将如何筹措呢?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韩和元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