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一个新辽宁

刘长杰 原创 | 2009-09-28 16:09 | 收藏 | 投票

  再造一个新辽宁

  本报主笔  刘长杰
  

  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的前25年,囿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辽宁的发展速度都是迟缓的,昔日“辽老大”在经济总量的排名中,位次也逐渐后移。2003年后,借力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辽宁经济的发展速度开始加快,并在地区生产总值(GDP)上逐步缩小了与其他省份的差距。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在2008年中国各省GDP(人民币)排名中,广东以35696亿元排名第一,辽宁以13461亿元排名第十,而排在广东和辽宁中间的依次是山东、江苏、台湾、浙江、河南、河北、香港、上海。与排名第七的河北相比,辽宁尚有2700亿的差距;与排名第十一的四川相比,辽宁仅仅领先955亿。正所谓“前有强阻,后有追兵”。

  2008年,辽宁经济同比增长13.1%。在前十名中已然排名第一的增长速度下,采用何种新思路、新方式,在保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下,走出一条加快我省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有效赶超其他经济强省,已成为我们在经济工作中首要思考的问题。

  我们认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放开发从最初的“五点一线”规划到上升为国家战略,就是这种探索的一个突破性实践。

  辽宁沿海经济带由6个沿海城市所辖21个市区和12个县(市)组成,从总体上看,这是东北地区经济基础较好、适宜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点区域,也是承接国内外先进产业转移、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的重要区域。推进这一区域的开放开发具有诸多优势,这其中包括区位条件优越,港口基础雄厚,土地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科技教育发达,交通网络密集,城市化水平高,以及经济腹地广阔等等。

  经过4年多的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现已初具规模。经济带规划总面积为483平方公里,逐步形成了以1443公里长的滨海公路连接多个开发区域的线状布局,辐射和带动100公里范围内的沿海经济带发展。除了“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辽西锦州湾经济区、丹东产业园区和大连花园口经济区”这原有的“五个点”,现在还包括盘锦辽滨水城、葫芦岛北港工业区、绥中滨海经济区等诸多后来者,共二十九个点。

  在战略定位上,沿海经济带的开放开发突出大连的龙头地位,推进大连东北亚航运中心建设,促进辽宁沿海和内地优势互补、协调共进。在产业布局上,沿海经济带立足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引擎”发展,培育临海临港产业集群,拓展辽宁和整个东北的产业结构调整空间。

  现在,从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到大连大窑湾石化产业园,从长兴岛船舶工业园到营口沿海产业基地,从盘锦辽滨水城到锦州临港产业开发区,从葫芦岛北港工业园到绥中滨海经济区,每一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而在沿海经济带“二十九点”的各自规划中,至少有一半的“点”,都在自己的辖区内布局了一个或多个未来产值超千亿的工业项目。这意味着,当这些工业项目成为国内外企业投资创业新选择并顺利建成投产的时候,沿海经济带也同时成为再造一个辽宁的新引擎、新动力。

  我们认为,沿海经济带的开放开发,突破了辽宁原有的发展思路和空间布局,找到了辽宁能够实现有效赶超其他经济强省的新动力,是一条包含着新思路、新方式的新路子。

  ***此为发表于20090817时代商报头版三经论坛评论的原文,发表时有删改。

个人简介
刘长杰,男,1972年出生,内蒙古赤峰人。 内蒙古大学国民经济管理专业(90级)毕业,吉林大学项目管理工程硕士(MPM)。 现任《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编辑,辽宁广播电视台特约评论员(“财智聊吧”,“理财这点事”),《经济观察…
每日关注 更多
刘长杰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