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类民居屋顶建筑模式的思考

赵峰 原创 | 2009-09-06 17:17 | 收藏 | 投票

                两类民居屋顶建筑模式的思考 

暑假期间先后到云南和山西旅游,对两地民居不同的建筑风格尤其是房顶建筑模式的考察,引发了有关产权和外部性的一些经济学思考。

云南省泸西县的城子村是一个彝族聚居的古村落,全村民居都是 “土掌房”。土掌房用土夯筑成墙,房顶用横木搭建,再在上面铺粘土夯就,呈平面。周围村庄的民居大多是瓦房,房顶是人字形的“两水式”结构。城子村独特的平顶式建筑有其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因为当地人多地少,建筑平顶可以用作晒场,从而节省土地;另外,当地盛产粘土,而粘土夯筑的房顶具有防水的作用。城子村的土掌房依山而筑,一圈一圈从山脚向山顶第次上升。前面人家的房顶成为后面人家的晒场,也成为公共通道。

自己家的房顶成为别人家的晒场或公共通道,这是一种外部性现象。按照传统经济学的说法,外部性的存在将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下降和社会福利的损失,而外部性产生的原因,通常在于产权界定不清楚。就城子村的情况而言,产权是清晰的,但清晰的产权下产生了外部性;外部性客观存在着,但效率不是降低而是提高,福利不是受损而是增进。“外部性”的观念似乎不存在于村民的思维中,或者说即使存在村民对此也不以为意。我的理解,这种态度可能基于人们对利益相互性的认识。一方面,每一户人家在为他人提供外部性的同时,也在接受别人家提供的外部性,另一方面,将自己房顶作为别人家晒场对于自己房顶保持板结不漏水很有帮助。从土掌房的平顶结构所反映出的城子村村民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似乎可以看到对传统经济学人性单一性假设的颠覆。在这里,人们的行为动机似乎不再是单一的利己,人们的行为方式也不再是单一的竞争。人们的行为动机似乎是利己与利他的结合,人们的行为方式似乎是竞争与合作的结合。进入城子村,可以看到各家各户都将玉米和辣椒等收获挂在外墙,农具或者挂在外墙或者放在墙角,人们明显缺乏防范意识,这至少反映出人们之间的相互信任。

城子村交通不是很方便,对外相对闭塞。一个封闭的环境往往是一个人际关系相对稳定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更多的是传统社会规范。虽然竞争性的经济理性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意识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冲击,但基于亲缘和血缘以及长期共同生活形成的合作观念及信任意识对于构建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

旅游中导游说起的山西几大怪,其中之一是“屋顶一边盖”。至少在晋中一代乔家大院和平遥古城旅游时,民居的建筑特色就是这样。大多数人家的屋顶都是斜向一边的“一水式”,而不是通常的人字形的“两水式”。对这种“一边盖”屋顶的建筑模式,有两个解释。一个解释说的是为了安全。屋顶一边盖的结果是外墙陡直而高耸,这样相当于“高筑墙”,有利于防范盗匪。这一解释已经内涵着人们之间相互缺乏信任甚至以邻为壑的观念。明清500年间晋商的发达将晋中一代构建成中国的商业和金融中心,富可敌国是当时很多富商大户的真实写照。巨贫总是与巨富相伴随,而贫富分化自然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重要背景,成为盗匪猖獗的原因。以邻为壑似乎是当时富人的一种普遍心理,除了“高筑墙”之外,富人们还有着各种各样周全的保安措施。祁县乔家,为了自家大院的安全,将周围几条街道全买了下来。

“屋顶一边盖”的另一个解释说的是为了“肥水不外流”。据说,山西少水,故视水如财;每户人家的天井里都有一个大水缸,叫做“门海”,用来聚水聚财。屋顶一边盖的结果是自己屋顶上接的水可以全部流到自己家里。水不外流也就意味着财不外流。在空中的雨是无所谓归属的,而雨一旦落到屋顶,似乎就有了归属。这种观念也符合洛克所说的共有资源与私人资源结合形成私有产权的理论。如果屋顶是人字形的“两水式”结构,则可能有一半的水流出去,这就产生了外部性。由于水对于山西人来说具有与财富同样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这种外部性不会不在意。“屋顶一边盖”的结果,是将落到屋顶的水全部收到自己家里,防止了肥水外流,因此这是一种内化外部性的努力。

山西“屋顶一边盖”的两个解释,防范匪患和聚水聚财,其实反映的是同一观念,即竞争的或者以邻为壑的观念。这种观念的产生和强化,显然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商品经济的观念,本身就是竞争的观念。在市场竞争中,尽管客观上存在人与人利益的相互性,但短视和狭隘的大众,通常将市场看成一个既定的大饼,一个人所得增加就意味着另一个人所得减少。对个体而言,正的外部性意味着成本和收益之间的不对称性,意味着他人利益的增加和自身利益的损失,因此,内化外部性成为必然的选择。在自然经济格局下,由于生产生活环境的相对封闭性,付出总是可以得到或早或迟,或大或小的回报,人们对一时的得失大可不必锱铢计较,外部性因此不一定进入人们的视野。商品交换的发展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简化为商品货币关系,而商品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又有着清晰而明了的界限。在利己观念被彰显的背景下,竞争代替了合作。于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塑造出人们的竞争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从而塑造出山西“屋顶一边盖”的建筑模式。

人的行为是对环境的反映。人们选择什么样的建筑模式受到特定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与制约。从云南省城子村土掌房的水平屋顶和山西“一边盖”的“一水式”屋顶,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环境对人们行为方式的影响。

在云南城子那样的山村,人们将自己的屋顶作为别人家的晒场甚至作为公共通道,人们将粮食和农具放心地挂在外墙上。这样的建筑模式和行为方式,由该地区社会经济相对落后,交通相对闭塞,对外交换相对缺乏,商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社会经济条件所决定。当然,这样一种建筑方式之所以成为一种特殊的建筑模式而没有流行于具备同样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其他地区,则与城子村特殊的自然生态有着内在关联。山西“屋顶一边盖”的建筑模式,从聚水聚财的观念出发,自然与该地区降雨较少,常年缺水的自然生态有关。但是,这种建筑方式所反映出的内化外部性及竞争甚至以邻为壑的观念,则是该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相对来说,云南省城子村的土掌房狭小、简陋,这正好对应着该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迟滞和落后;相反,乔家大院及其他晋中富商留下的大宅院气势恢宏,功能完备,做工精巧,这正好对应着该地区在历史上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事业的活跃。在这里,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既影响着建筑的式样,也影响着建筑的规模。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可能影响甚至决定建筑式样或者风格,但是,人们从中感受的幸福程度却不一定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呈正比。在城子那样偏远而落后的地区,人们可以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们可以将粮食和农具放心地悬挂在外墙,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构建的是一个和谐美好的环境;而在晋中那些大院,人们将自己的住所建筑得恢弘而豪华,但以邻为壑的心理却使这恢弘而豪华的住所成为牢笼。 

ps:本文刊载于《经济学消息报》2010年3月26日

 

 

个人简介
没有经过思考的生活是不值得的。 ——苏格拉底
每日关注 更多
赵峰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