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最冷,房地产最热

刘长杰 原创 | 2010-01-19 07:59 | 收藏 | 投票

  西伯利亚最冷,房地产最热

  刘长杰 / 文

  这个冬天北方实在冷。顺手一查,世界上最冷的地方是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在-25℃以下,前苏联南极东方科学考察站曾测得极端最低气温为-89.5℃。

  然而,如果按常年有人居住这个前提来看,地球上最冷的地方,恐怕要数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的维尔霍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两个地区,那里的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冬季有三个月平均气温在-40℃以下,极端最低气温分别是-68℃和-78℃。人在那里呼出的气,一下子就冻结,落在地上变成白色粉末,正所谓呵气成冰。

  南极的严寒,挡不住攫取资源和据为己有的野心和欲望,所以那块土地上这个年代也经常人来人往。北方的严寒,挡不住商业嗅觉和攫取利润的脚步,所以即便是这样的寒冬,也会有人跑到北方来盖房。

  华夏时报12月28日总结称:“如果说2009年什么领域最赚钱,那无疑是房地产。正因2009年房地产可观的收入,所以房地产成为电信、钢铁、纺织、电器等非地产行业企业眼中不可多得的唐僧肉。从2009年11月开始,中国电信、华菱钢铁、ST春兰、深华发、上海申达纺织等公司,先后发布公告表示要进军房地产。”

  做电信的,炼钢铁的,装电器的,焊电路板的,搞纺织的,如今都想盖房子了。文章分析称,中国有着“各行皆地产”的趋势,令人担忧。

  虽然我们肯定这种担忧,但从资本的责权利角度来看,记者试图引诱读者和他一起“看三国掉眼泪”的冀望心态,实在多此一举。

  为什么有人在“罢黜老旧,经济转型,独尊科技”的当下,还要舍本而逐末,去干这件连泥瓦工都能干好的事情?

  ——利润。如果说西伯利亚是冷空气的策源地,那么利润就是地产业的策源地。天下熙熙,天下攘攘,皆为利来,皆为利往。在房地产业“赚钱多到脸红,利润高到不好意思”的情况下,资本家的鼻子,这个连最微小的利润气息都不会放过的商业嗅觉,又怎能错过房地产业散发出来的这种冲天的榴莲味道呢。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世界经济一片狼藉,全球资产价格大跌。然而,中国的地产价格却硬生生地扛了过来;随后,在各级政府的力挺中,房地产业又成为中国率先复苏和成功保八的最大功臣。

  大红花该谁带,房地产啊。

  看官若问,房地产业为何这样红?这一点,分析者有如过江之鲫,给出的答案可谓五花八门,有人甚至以此为业,整日以叫卖此类分析为生。

  但无论是包括王、潘、冯、任在内的大房地产商,还是喊涨叫跌跺足捶胸的观察者和经济学家,他们的观点自始至终大多属青萍之末。况且与利字对面的房地产商研讨价值价格和利润,无异于与虎谋皮;而深陷购买与依傍环境下的观察者和经济学家,又有几人能立于高地,平视产业,振臂一呼,振聋发聩呢。

  在关心房价、地产界的经济学家中,偶有身正声远的,却又喊不到点子上。试问,整天喊增加土地供应量,在我们这样的国家,还要怎么增加,还能增加多少,增加多少能够?一说整顿市场,不是限价就是限买,不是提高税率就是暂时停贷,在市场经济的规则下,我们还要不要宪法,还要不要脸面?

  12月25日,吴晓灵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表示,如果不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财力划分更加对称,地方政府的财政过多依靠土地出让收入的话,高房价问题是很难解决的。她进一步指出,房价问题折射出的是中国的住房制度问题、土地供应制度问题和金融制度问;在土地制度问题中,最主要的是解决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问题。

  躬耕于金融界半生,官至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的确不白给。上述的分析,直点要害,即便此声迅速淹没于房价、地产的喧嚣声中,但予人的感觉仍是“虽坊间不传,但金玉自重”之感。

  然而,即便明了事权、分了财力、订了制度,我们依旧心存疑虑。这是因为,多少钱是多啊,多少钱够花啊,多少政策够改啊,多少上有政策够下有对策啊。只要盖房子游戏的参与者双方——政府和地产商,以及游戏的监管者——政府——这样的游戏规则一直存在,买房者就不会摆脱这样的噩梦——

  政府抬高地价,国企争夺地王,两个人一起来做盖房子的游戏,然后把不断升值的“房—地—产”高价出售给这场游戏的现场观众——买房者。

  需要强调的是,在出售行为——从产品到商品那惊险的一跃——完成之前,既是游戏参与者又是游戏监管者的政府一直假寐。偶有惊醒着,比如周有耕,但其因何受惊,惩处为谁,尽人皆知。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监管者之所以和房地产商一起来掠夺人民,皆为利来。

  既然游戏的参与者无法改变,参与者的市场地位也无法改变,那么能改变的就只有游戏规则了。然而令人沮丧的是,那些在原有掠夺心态下试图对一系列相关制度做出的有限度的、妥协性的修修补补,无论是谁的金口玉言,都不会根本性地改变楼市的现状,只会重复昨天的故事。

   *  *  *

  前几天见到严介和,我问了他一个管理哲学层面的问题:因为他曾说过一句话“从不研究行业,只钻研人”,不知对其他企业家来说,这句话该作何理解?

  严介和的回答是:行业的创新何等重要。十几年来,为什么富豪榜上90%的人,都来自于商业、房地产、矿业和包工头?难道他们所处行业的含金量最高吗?不是。他们是付出的最少,得到的最多,含金量最低。中国的企业家,含金量最高的是传统的制造业,他们的软实力最强,含金量最高,付出的最多,却得到的最少。我们是从制造业里出来的,这个感觉太深了,所以不能老是做牛做马。富豪们付出的最少而得到的最多,是因为他们所处的行业,而行业一直在那里,不需要研究。在太平洋,一流的人才创造企业5%的利润,不入流的人才创造了85%,二流三流人才创造了10%。这说明,钻研人才比研究行业更重要。(文见严介和专访:天命之年依旧狂狷)

  作为《严介和真相》的主要调查者,我对严介和先生的诸多言论颇有微词,也曾写作过《不要相信严介和》的评论。但这一次的会面,我承认他上述的回答很有道理,尤其是笔锋至此的时刻。严介和身在暴利行业,当然紧要的是研究人。我们呢?穷人恐怕首先该研究的是赶紧蒙入哪个暴利的行业才成。

  既然是赘述,不妨也沙鸣一次:我们不是美国,也不是迪拜。房地产游戏不能不玩,但不可大玩,尤其是不可玩过火,否则我们该偿的债会更多。

  ***注:此文最早发于本人网易博客,后转载甚多,比如http://news.dichan.sina.com.cn/2010/01/07/107408.html等,但都是时代商报20100107发表过的“洁本”,此为原文。

个人简介
刘长杰,男,1972年出生,内蒙古赤峰人。 内蒙古大学国民经济管理专业(90级)毕业,吉林大学项目管理工程硕士(MPM)。 现任《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编辑,辽宁广播电视台特约评论员(“财智聊吧”,“理财这点事”),《经济观察…
每日关注 更多
刘长杰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