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咨询行业风云沉浮

胡伟新 原创 | 2010-10-19 12:32 | 收藏 | 投票

    要说现在哪个行业最火,吸引最多口水,那还是房地产。

  提起房地产行业,人们的态度通常是奇怪的爱恨交加:人人都痛骂房价高企,JS横行,但找工作的时候却都说房地产好啊,福利待遇好啊,工资高,朝阳产业!简直是金饭碗阿。

  我毕业的时候刚好赶上房地产业的黄金时期,挤破了脑袋冲进了一家不大不小的房地产咨询公司,后来几次跳槽,不知不觉就在房地产咨询行业混了七八年。圈子就这么大,跳来跳去就这么几家公司,五大行都呆过一阵,多多少少了解了一些不为人知的东西,不吐不快,跟想要进军房地产业的TX们八卦下圈子里的内幕消息。

     以前五大行还自恃身价,跟国内的咨询公司划清界限,一般很少同场竞技,现在竞争越来越白热化,也没办法了,只能放下身段。其实,五大行天天和中房信、世联、伟业、中原这些公司在一起竞争,投标的时候经常见面,来来回回就这么一批人,大家都很熟了,有时候上个投标刚见过面,转眼下个投标又碰头了,也挺搞笑的。

  先说谁呢,就从戴德梁行开始吧,排名不分先后阿。DTZ是老牌子了,在广州、深圳等地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基本上其他咨询公司都不是它的对手,抢单根本就拼不过。不过其他城市就难说了。客观地讲,客户对戴德梁行的服务还是比较满意的,戴德梁行也参与过一些政府的项目,比如青浦区大的片区规划,要价一般比较高,三、四十万的单子也接,竞标的比较多。

  对于戴德梁行内部,我感觉最大的缺陷是管理架构臃肿,条线划分很不清楚,一塌糊涂。又因为是英国公司,领导在制定战略时缺乏对中国本土的了解,无法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地扩张,原先划定的势力范围也被逐渐挤出。比如说,戴德梁行在上海的咨询部大约有30人,主要管华东、上海周边,但各个项目组居然没有划分专攻方向,大一统,什么都做,总体以商业地产为主,2009年全年大概只接了10个项目,总额只有700多万,这个数字实在挺可怜的。还有它吃亏在人才培养体系也不完善,都是香港人掌权,只以挣钱为目的,员工没有发展空间,人员流动性蛮大的,而且是一批批阶段性的,比方说我当时离职的时候,就看到有一些工作了2、3年具备了一定职务的员工流向开发商,开发商是戴德梁行员工的一个重要流向。不过这也算是通病,五大行的流动率都挺高的。

   再说一下世邦魏理仕。大名鼎鼎的CBRE最近日子挺不好过的,大中华区总裁都离职了,带了北京的总经理出来开公司。世邦上海的策略顾问部15人左右,有两个项目组,外籍员工一组,专做英文报告,其他人一组,专攻国内,划分得很清楚。世邦09年大概有25-30个项目,差不多1500多万吧 。不过这个水平也不算高,现在国内一些知名品牌的咨询公司也能达到。

  总体来说,就专业方面而言,五大行的优势在于市场、定位方面,营销相对偏弱。五大行报告中好的是案例和市场部分,但实际解决问题方面就略差。CBRE、JLL、DTZ的住宅、商业、区域等业务都能做,其中高力偏办公、商业方面,这方面较强。五大行特点是汇报总是外国人或香港人出席,一副国际的样子,但能解决多少问题,也未必,不过很多开发商都会被蓝眼睛黄头发和一大堆专业名词唬住。

  国内外咨询公司最近斗得很凶,盲目崇拜洋品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正是群雄混战的局面。相对来说,五大行在一线大城市业务开展较好,低级别城市较弱,一般招商基本不下到三线城市。刚好相反,国内一些咨询公司,比如世联、中房信(CRIC)、策源等,它们的优点是适应性强,解决问题能力强,小城市的项目也能做,因地制宜,身手很灵活,更受开发商欢迎,现在风头也很劲。未来鹿死谁手,还真是难以限量。别的不说,就从2009年的全年业绩看,除中房信以3亿独占鳌头外,其他公司产能基本在6000万以内,“五大行”也毫无例外地沦落于这个界限之内或是边缘,其中世邦魏理仕(6000万左右)和戴德梁行(5000—6000万)的业绩更是惨淡。

个人简介
第一人:提出防控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要创新变被动为主动,为脱下口罩做准备。 第一人:旗帜鲜明的指出房地产税是西方价值观下的产物,从征收的后果实际和理论论证出中国不应征收房产税。 第一人:建立人民币区块链侧链侧链: 亚货…
每日关注 更多
胡伟新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