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与最新进展

张明 原创 | 2010-10-21 12:01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改革开放32年来,中国取得了年均GDP9.7%的持续高增长。截止2010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持有国。从1999年至2009年,中国已经保持连续11年的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国际收支双顺差造成中国外汇储备存量迅速上升,1998年底至2009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由1450亿美元飙升至2.40万亿美元。不断扩大的经常账户顺差,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可能显著低于其均衡汇率水平。持续的经济高增长也为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200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自1997年至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事实上盯住美元汇率制,演变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在2005年7月汇改之初,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出现2%的一次性升值,之后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在日均千分之三的波动区间内逐渐升值。从2007年5月起,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的日均波动区间由千分之三上调至千分之五。2005年7月至2008年6月,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升值幅度已经超过20%。

  2008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中止了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的升值进程。由于次贷危机爆发造成全球需求萎缩,中国出口增速显著下滑。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速出现连续13个月的负增长。中国的贸易顺差由2008年的2970亿美元锐减至2009年的1981亿美元。中国沿海部分出口企业出现破产倒闭现象。香港人民币NDF市场上一度出现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因此,在2008年下半年至2010年上半年近两年时间内,人民币汇率重新盯住美元。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没有贬值,这为全球经济的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2009年年底起,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中国出口同比增速转负为正,并在2010年上半年取得月均36%的同比增速。鉴于出口显著改善,中国政府在2010年6月重新启动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这次改革实质上是2005年7月改革的延续,中国政府重申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人民币对主要货币日均波幅千分之五的管理浮动汇率制。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管理浮动汇率制的三大特点,事实上蕴涵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三层内涵。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目的是实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水平的显著升值。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目的是在主要国际货币汇率频繁波动的背景下,通过稳定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来稳定出口。实施人民币对主要货币日均千分之五波幅的限制,目的是防止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的过快升值。

  和2005年7月汇改初期的一次性升值2%相比,2010年6月汇改重启时并没有出现一次性升值。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延续了此前小幅、渐进、可控的升值策略。2010年6月19日至2010年8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仅由6.83升值至6.81,升值幅度不到0.3%。但该时期内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双向波动的特征比较明显,这体现了中国央行试图通过在外汇市场上造成汇率双向波动,以防止市场建立人民币升值的单边预期,从而导致大量短期国际资本流入的企图。

  然而,由于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复苏缓慢,由于失业率持续处于高位,国内信贷紧缩的局面没有显著改善,导致私人消费与投资增长乏力。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实施汇率贬值与进口限制来提振净出口以拉动经济增长,就成为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必然选择。鉴于中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后明显复苏,且在2010年上半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因此,从2010年下半年起,发达国家明显加大了要求人民币加快升值的国际压力。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2010年9月29日,美国众议院以348比79的票数通过了《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旨在对低估本币汇率国家征收特别关税,矛头直指中国。

  尽管中国政府在外部压力面前表现强硬,反复重申人民币汇率问题是中国的国家主权。但在外汇市场上,中国政府仍然释放了更加积极的信号。从2010年9月起,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明显加大。2010年9月1日至2010年10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由6.81上升至6.64,升值幅度达到2.5%。如果维持这样的升值幅度,那么到2010年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可能达到6.5,这意味着2010年下半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接近5%。

  从目前来看,未来一段时间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仍将维持较快的升值。第一,考虑到2010年11月份的美国国会中期选举与在韩国首尔召开的G20峰会,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仍会通过双边与多边渠道向人民币汇率施压;第二,2010年中国出口部门显著复苏,全年贸易顺差有望达到1600亿美元,能够承受较快的升值;第三,为了应对通货膨胀压力与资产价格泡沫,2010年10月19日,中国央行近三年来首次宣布加息,将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中外利差的拉大也将给人民币汇率带来更大的升值压力。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小幅、渐进的升值,固然有利于弱化升值对出口行业造成的冲击。但这种升值策略的最大问题,在于容易导致市场建立人民币升值的单边预期,从而造成更大规模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入中国,这会给中国央行带来更大的冲销压力,并加剧国内流动性过剩,推高通货膨胀压力与资产价格泡沫,2005年7月至2008年上半年期间已经为此提供了深刻的教训。

  尽管中国央行试图在2010年6月汇改重启后加大外汇市场上的双向波动,但由于2010年9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加快,双向波动的特征已经弱化。在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预期增强的情况下,要遏制更大规模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入,就必须加强资本项目管制。因此,我们预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政府将显著增强对某些领域内资本流入的管制。事实上,增强资本项目管制不仅有助于遏制短期国际资本流入,而且有助于增强国内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具有一举两得的功效。 

  此文为韩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金融市场焦点》杂志撰写,尚未发表,谢绝转载  

个人简介
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
每日关注 更多
张明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