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民族化是中国的戒毒之策(10月30日)

贾春宝 原创 | 2010-10-30 08:35 | 收藏 | 投票

回归民族化是中国的戒毒之策(10月30日)

 

关键词:国际化  吸毒式的发展  戒毒  “十二五”规划  同步增长

 

    10月27日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公布。建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十二五”规划提出将扩内需放在首要位置,对于实现由“国富”向“民富”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在2004至2009年期间,尽管我国职工工资每年都上涨了15%,但到目前为止,居民的整体收入增长还是跟不上近10年GDP的10%增长速度。”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个人认为,虽然职工工资每年上涨15%的数字无从考证,而且即使是上涨,也大体是外资企业与国有企业与事业单位公务员等阶层的职工上涨,但这个“十二五”的规划从方向上看无疑是迎合民心的,更是正确的。

    当然究竟是否能实现,通过何种方式能实现,依然是值得拭目以待的事情。

    中国过度强调“国富民强”的战略发展目标,越来越难以得到民意的认同,因为在没有富足的情况下,民强的目标无异于痴人说梦,同时国家经济对外依存以及国际化导致的国民外向型思维方式,正在对中国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国家与民族的自豪感形成巨大的消耗作用。

    客观地说,过去的30年间,中国的发展与其说是令人振奋与欢欣鼓舞的,倒不如说是非正常的吸毒式的发展,要想回到正常轨道,必须逐步摆脱对外依存,从毒瘾中走出来。

    而退出国际化,回归民族化就是中国戒除毒瘾之策。

 

中国在吸毒。而且毒瘾越来越强烈!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沉浸在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观意识与良好自我感觉之中,没有剥削,人人拥有自己的土地与各种人身权利,一个曾经为自己流血牺牲的精英团体继续为自己提供服务,世界2/3的人生活状况比自己差。

但人民当家作主的那种感觉并不长久。

建国30年间,一次错误的经济冒进、一场文化浩劫与一次政治最高层的争斗就让中国进入到岌岌可危的程度,企业效率底下,职工人浮于事,虽然国家建设百废待兴,但政治计划下的经济格局没有物质激励而仅有精神信仰,饥饿与迷茫的状态下,很难调动人的积极性。

外边的世界更是虎视眈眈、蠢蠢欲动,希望占领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所以用资本“援助”的方式,敲开了中国的大门。就像物质乏味、精神萎靡的人,有人免费提供吸食毒品的钱,提供钱的人不仅希望在财务上控制吸毒的人,更希望在精神上、意识上、决策上,控制那个人,有供有需,而且双方的需求都很迫切,一拍即合。

从中美、中日的建交到世界银行的介入,到巴山农会议,从加入WTO到全方位开放金融领域,中国这个经济贫瘠又想得到高速发展的快感的人,一步步地走入国际社会设下的资本陷阱。

 

经过30多年的“砸锅卖铁”般的把自己悠久的珍藏倾囊而售、重复征税以及对基本民生物资的价格不断提升,中国不遗余力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于国际级别的比赛与会议,以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高价购买原料,廉价出售制成品,所换回的都是花花绿绿的被称为货币的纸,甚至作为国际货币战争中,用于决策参照的政策支撑的数字。

利益集团把宝贵的资源与民脂民膏横征暴敛之后,孝敬给国际社会谋求积极向上而且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从决定引进外资搞建设的战略方向确定的那个时候(1978年)起,中国就已经承认了社会主义相对于资本主义的失败与投降,只是政治与舆论时刻在维护尊严,让子民不至于同步迅捷地面对现状。假如确实如此,那社会主义仅仅在中国存在了30年而已。

从财务上的捉襟见肘到百废俱兴,外资引发了中国一轮接着一轮的投资狂潮,这些使得钢筋水泥等建材资源捉襟见肘,而计划经济体制下,官员的特权又使得那些“紧俏物资”的审批权集中在少部分人手中,所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官商勾结,官倒盛行,这股风愈演愈烈,直到直接引发了1989年春夏之交的那场谁都说不清楚的运动。

那场运动的背景,是前苏联由于“休克疗法”而岌岌可危,东欧发生政治巨变,华约解体,北约独存,在军事上美苏争霸的世界成为美国独大的地位。中国面临全盘西化接受蓝色的海洋文明还是固守黄色文明,延续以土为本的封闭传统的抉择。

 

最终,中国放弃了黄色的传统,投入了蓝色的大海,用美元拉动中国经济的迅速攀升,并不得不面对经济过热之后所形成的通货膨胀,以及政策上的硬着陆;以及那随后到来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承诺人民币不贬值所带给中国的内伤。

同时,美国虽然已经顺利摆脱与黄金的挂钩而使得美元成为没有任何含金量的纯粹的法币,徒有政府背书的印刷品,但依然通过1989年之前与之后的10年在中国经济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大约是从80年代末开始,美国人开始忽悠中国重新返回世界贸易组织。

 

中国也没有道理拒绝美国人的“盛情邀请”。

毕竟越来越强大的制造业需要更大的出口市场,加入世贸组织会让中国分享全世界的消费市场,更好地赚老外的钱,同时中国那么多名山大川等待更多的人参观游览,那么多的学子希望走出大山、跨越海洋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所以,在彼此相持了13年之后的2001年,中国在做出了数不清的承诺之后,跨入了WTO的大门。

 

但事情并不是中国人想象的那么“美好”。

中国精英留学之后,或者滞留不归,成为“洋人”制约中国的秘密武器,或者返回家园成为国际资本掠夺老乡资产资源的传教士与急先锋。与建国初期的那种留学海外的高精尖人才纷纷放弃优厚条件而回国搞建设的现象形成鲜明的反差。

中国的资产股权矿产资源向国际社会流动加快,形成难以遏制之势,让任何一个爱国之士与有民族情怀的人都难以开颜。

在原材料、市场以及资金方面,对外形成巨大的依赖性,同时资本控制人才战略、品牌战略以及金融战略,直接威胁到中国机构改革与政策的制订。虽然制造产能庞大,但在出口过程中遭遇反倾销、反垄断、反政府补贴以及涉嫌知识产权侵权等诉讼、调查与制裁,出口受阻。一个个定价前屈辱性地沦丧,这是无法否定的现状。

在金融领域,中国企业蜂拥去海外上市,不惜剥离外资所谓的“不良资产”,毫无话语权地去上市,在赴海外上市的过程中,损失惨重,一路坎坷,不能不分红, PE值更是低的可怜,不管是被收购、经过面对私有化证券交易所的严格考核而不能不削足适履,还是去借了壳之后,把自己的优质资产洗干净了之后,往那个壳里装,都貌似是花老外的钱,但实质都是在廉价出售自己的资产与资源。

中国的证券市场吸收老外的企业来上国际板,都给开出优厚的条件, PE值奇高,不用分红,而且一路绿灯,外来的垃圾都可以成为精品。老外享受超国民待遇。资本市场的天壤之别,让我们的资源甚至政策的制定权近乎彻底沦丧。

同时,不管是政府购买了别的国家的债券,还是个人替别的国家的企业打工,到其他国家的大学去读书,去别的国家旅游,这些都会无形中加深对相应国家的好感。这势必导致在那个国家与自己国家民族之间出现利益冲突的时候,举棋不定,不知心向往哪一方。

所以就出现了面对美日同盟掠夺中国对钓鱼岛的合法主权的时候,中国居然一面通过外交手段谴责美日的强盗行为,一面大量增持美日的国债之类“弱智”甚至卖国行径。不管以什么名义,通过什么渠道,钱到了人家手里,自然人家可以自行决定是用于金融投资还是用于军火而增强打击中国的力量。

虽然增持敌国国债的时候,还振振有词,论据充分!一旦战火点燃,那些人注定会被钉在国家与民族的耻辱柱上,被后世子孙唾骂!

在民间,国际化的婚姻也使得血统再也无法纯正,这将导致国家与民族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应该站在哪头,维护谁的利益。

 

——总之,所谓国际化就是让人原本强烈的民族化倾向淡漠,民族向心力与凝聚力减弱,让人在无形中成为引狼入室的人。

 

现在从国际化回归民族化,并非倒退而是盘点,不是愤青而是更理性。

那并非说明我们当初改革开放是错的,毕竟在那之前,中国缺乏创造物质财富的斗志。缺乏激活市场的力量。农业大国连同多年的被侵略与内战,以及难以激发人的潜力的制度,都使得中国缺乏发展的动力。

 

总是有人误认为,我们深究资本的属性究竟“是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就是以意识形态为核心,去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回头路,是开历史的倒车的误国误民的行为。

须知,这种论调恰恰是让中国走上不归路的核心。

就如离家出走远行的人,即使丧失了目标都要硬着头皮向前走,因为他们认为,回头意味着半途而废,意味着失败,而导致颜面尽失。即使前方是沼泽泥潭,即使是万里沙海,都要义无反顾地走下去。他们管这种盲目叫做勇气与执着。

谁都有迷茫的时候,即使是一个国家与民族都会有迷茫的时候。

那是被世俗蒙蔽了心灵时候的感觉,是在吸毒状态下产生的非理性幻觉。

 

但现在并不是纠结是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更不是意识形态的问题。

意识形态是政治问题,中国百姓不关心,老外更不关心。百姓关心的是自己的生计问题,老外关心的是自己能得到多少实际利益的问题。

老外也从来都不去关注什么意识形态的问题。而仅仅关心自己的切身利益。

 

我们关心的是自己这片国土上的同胞的当下生存状况以及未来——假如还有未来的话;

我们关心的是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如何去见自己的祖先——假如每个人都有墓志铭的话,那上面的评论究竟是什么样的言词。

 

不要说退出国际化就是历史的倒退!

国际化带给中国的是一个潘多拉的盒子,所罗门王囚禁到瓶子里的怪兽。所有的丑恶正在从盒子或者瓶子里逃出来。

退出国际化就是要怪兽钻回瓶子里,就是把潘多拉的盒子重新封起来,与打开并释放出来相比,势必要多用一些勇气与智谋。

 

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当初改革开放自然有许多难言之隐,但是当中国在国库充裕得往外横溢的时候,是继续被列强绑架,还是适时下车,这并不是一个难以取舍的问题。除非想继续过那种依赖毒瘾的日子。

既然中国产品外销之路遭遇阻挠,国际化对中国只会是弊大于利,是得不偿失的,所以退出国际化,而回归民族化正当其时,适当让居民收益有同步增长很必要。

虽然有些痛苦与失落,但却是中国戒毒之策。

 

贾春宝

2010年10月30日星期六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MSN: bekings@yahoo.cn

QQ469063961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 

 

 

个人简介
所涉及的领域从公关到广告、从商务活动到旅游会议、从营销到传媒、从教育培训到顾问咨询,从投融资理财到企业管理、从资本市场到产业链、从战略规划到企业文化等多角度全方位的实践。 从1994年起开始接触并持续关注北京的房地…
每日关注 更多
贾春宝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