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需“中端崛起,高端突破”

罗天昊 原创 | 2010-10-31 13:43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今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中国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出口大国。改革开放历三十年,中国已经创造了“中国奇迹”,亦使“中国模式”成为广泛的共识。自1840年以来的强国之梦,已经隐约在望。

  在此情况下,很多人提出,中国完成了初步的强大之后,应该走向全球产业链的高端,迅速实现普遍的产业升级。而在此前,吉利收购沃尔沃,似乎成为中国企业未来走向的注脚。特别是在广东,江苏,浙江等地,掀起了普遍的产业升级的浪潮。同时,在地方区域规划中,很多城市,都提出了“高端崛起”的方略。

  其实,这是一种误区。

  就中国在全球产业链所处的位置而言,中国仍然位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

  全球产业链的转移,其路线为,从欧美到日、德,为第一次产业转移,从日,德向亚洲四小龙等后起发达区域的转移,为第二次产业转移,而从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发达经济体,向最广大的后发国家的转移,是第三次。

  而中国的崛起,某种意义上,亦遵循这种规律,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既是中国承接全球产业转移的历程,亦是参与全球产业链获得的回报的过程。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亦存在着严重的隐忧,最为迫切的,乃是在产业链上,中国逐步面临“两线作战”的困境:在高端领域,中国的产业升级,受到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阻击,而在低端领域,中国的全球市场,则被印度、越南等后发经济体逐步侵蚀。

  同时,中国企业在世界体系中,尚未产生具有足够影响力的企业。在2010年的世界500强中,中国占30席,而当年中国GDP已占全球8%,实际GDP更已经超过10%,按此比例换算,中国企业在进入世界顶级行业的比重偏低,在真正竞争性行业,更几乎空白。

  竞争性企业在世界顶级企业中的比例严重偏低,说明在主流行业,中国企业尚无大的突破。在战略资源性产业,如石油,铁矿石等领域,中国严重依赖进口,命脉控制在别人手中。

  在高新技术行业,中国与世界的差距巨大,中国最先进的航天工业,已经落后于世界先进十年以上,而去年刚上马的大飞机项目,在中国国内则是几乎是白手起家,举步艰难,核心技术控制美国、法国,以色列等发达国家手中。而在新兴的电动车,太阳能等领域,核心技术亦在美、德、日等国。

  在目前世界性的主流的大众制造业领域,由于核心技术的缺失,中国企业在大众制造领域,亦是大而不强。

  在中国竞争最激烈的家电行业,核心的技术却在美国和日韩,甚至在LED领域,中国企业更是全面受制于日韩,三星加索尼,几乎成为中国家电企业无法翻越的大山。扼中国显示器之命脉。中国的电视机,电脑显示,非通过日韩和台湾企业不可。

  在汽车领域,核心技术控制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手中。中国虽然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大国,但是,市场上的高档汽车,如宝马、奥迪等,却几乎都是德国货。

  在中国无数的工厂中,正在运转的性能最良好的机器,也许是来自美国或者德国,而各种热火朝天的工程基建,我们将发现日立、神钢、现代、大宇这些挖掘机,起重机等机械都是来自日本和韩国。

  在高端产业领域和主流产业,中国企业的产业升级,受到核心技术的制约,短期内将难以实现。同时,随着中国的逐步“暴露”的实力,全球巨头对于中国企业将逐步产生戒心,从以前的合作伙伴,变为直接的竞争对手,正如当年欧美企业对待韩国和台湾的企业一样。曾经作为戴尔配件商的宏基,现在已经成为戴尔的眼中钉。未来,在汽车领域,中国本土的企业巨头,已经成为“欧美师傅”的眼中钉。  

  目前,中国在全球中影响最大的产业,成功主要集中在以鞋袜、打火机、缝纫机为代表的非主流行业,其特点是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而在低端领域,随着中国国内劳动力成本的逐步上升,其优势已经逐步弱化,而逐步被亚洲其他国家所取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和越南。

  印度与中国的龙象之争,一直为全球广为关注。同为金砖四国,印度的劳动力价格比之中国更有优势,在近几年的中国纺织业的危机中,印度纺织企业乘虚而入,崛起为世界第二纺织大国,对于中国纺织产业形成巨大威胁,而在玩具市场,很多欧美玩具商,已经将印度看做中国的替代者。甚至在农业领域,印度亦在部分领域,侵蚀中国市场,在东南亚的印尼,当中国的大蒜价格暴涨的时候,印度产大蒜乘机大举登陆,成为中国大蒜有力的竞争者。而因为语言和文化优势,印度在低端服务业方面,更具有中国不可比拟的优势。IMB,微软等的亚洲服务中心,均设在印度。

  而在“中国制造”成本上升之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人力资源,相对中国形成了比较优势,而建立在劳动密集和低人力成本基础上的中国制造,则受到了影响。鉴于中国内地成本的上升,很多跨国巨头,已经将其在亚洲的制造基地,从中国迁到越南、印尼、大马等地。其中,越南已经抢走了中国大批的玩具订单。同时,在东南沿海相对发达的区域,很多中国本土企业,亦开始了战略转移,除向内陆大迁移外,很多广东企业,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越南。美的,格力,格兰仕等知名制造企业,就均有越南投资计划。

  在高端领域,中国企业受到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阻击,而在低端领域,中国将受到印度等后发国家的追赶,中国的产业升级,难以在外部竞争中实现。

  就中国的产业基础而言,中国更需要“中端崛起”

  去年,娱乐明星赵本山加入长江商学院,其背后的刘老根大舞台等边缘产业,突然之间成为焦点,从前的荒原,竞成财富的绿洲。展现了新兴市场丰富、多元的魅力。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中国经济的特点:既是大国经济,亦是新兴经济,产业结构丰富而多层;既有高新产业,亦有传统产业,不断萌生新的产业;灿若繁星的企业,创意无穷的商业模式;既有接近世界一流的企业,亦有管理水平很低的企业;既有庞大的千亿企业,亦有无数草根企业。 

  同时,中国市场的另一大特点,即以低端消费为主,中国目前国民收入偏低,这种状况,决定了在中国,高端产业,奢侈品产业,不可能成为主流。

  产业结构的多层次性,以及低端消费为主体的庞大国内市场,是中国产业经济的两大特点。中国的产业发展,就建立在这两大基石之上。

  就浙江目前的现状而言,亦并不适合“高端崛起”而应该是“中端崛起”,高端突破。

  浙江经济总量虽居全国第四,但是,浙江的产业经济主体,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业,而且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体,而这种特征,决定了浙江的产业升级,长路漫漫。

  所谓,浙江未来的产业发展,首先是实现目前的中小企业的升级换代,从低附加值的产业,过度到大众产业,从产业链的最低端,延伸到中端。我们本次走访金华,即发现,原来在金华的汽车配件商,很多都开始转型,进军汽车行业,金华的制造业转型之路,或可为浙江未来普遍借鉴。

  而提的一提的是,美国当年超越英国,虽然技术革新起了重大作用,但是,其最核心的原因,乃在于大众消费的崛起。

  因为英国有庞大的海外殖民地,其本土恰恰是因为“高端化”,奢侈品消费流行,金融投机比实业更受商人欢迎,最后导致空心化,而随着其海外殖民地失去控制,失去海外市场之后的英国,迅速衰落。

  而美国,正是在南北统一之后,国内消费的发达,才造就了其后来居上之势。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终于雄踞全球之巅。而一直到今天,美国不仅拥有很多高端技术产业,其的大众制造业,亦非常发达。美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中的名单,亦仍然出自是大众消费产业型企业,如通用,IBM等。

  鉴于此,无论整个中国,乃至处于先进区域的浙江,仍然需要以满足大众需求为主。中国未来的消费升级,将是从目前的普遍的低端消费,过度到大众消费,而对应的产业结构,应该是大众产业为主体,兼顾高端产业,而中国的制造企业,需要诞生一大批进入世界主流的企业。 

  在未来世界500强排名中,中国最需要出现企业巨头的,在于传统产业,将目前处于世界低端的制造业,发展成具有自我品牌、居于世界主流地位的制造业巨头,才是中国产业经济发展的重点。浙江目前有182家企业进入中国民营经济500强,而同时,中国制造业进入世界500强的,却一家都没有,甚至曾经入选的海尔,亦出现滑坡而退出500强系列,在未来,如果浙江的182家企业中,能够出现一批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方为浙江真正强盛的先兆。而目前,万向,方太,吉利等,均已隐约在望。

个人简介
国资委商业科技质量中心研究员,长江商学院前高级研究员。主要研究国家、城邦及企业竞争战略;新的商业思想与商业模式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