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性时刻

郑磊 原创 | 2010-10-05 07:50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郑磊

 

       我手边最近在看的两本书,是关于历史上两次重大危机的处理的美国总统的故事,其中一本是《危机1932》,讲述的是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如何在1929年经济危机带来的最黑暗时刻,用“新政”带领美国走出低谷。另一本是《总统幕僚》,描写了约翰·肯尼迪总统如何处理古巴导弹危机,避免美苏引爆核战争的故事。据说前一本书,还是奥巴马总统必看的两本关于罗斯福总统的书之一。

       当今的美国,又一次站在危机掘成的深渊旁边了,这是百年来难得一见的金融危机,然而,与1933年相比,今天的美国要安全得多。当时,银行挤提情况已经在各地出现,人们将钱取出压在床垫之下,市场上流动资金缺乏,经济处于严重缺乏流动性的失血状态。而当时,由于金本位制度,额外发行钞票并不像今天这样容易。当时的美国,并非全球金融霸主,无法享受今天美国所享受的铸币税的好处。而今天的奥巴马政府,仍然可以通过大量印刷钞票,以邻为壑,让全世界来分担美国的通货膨胀压力。美国通过吸取1929-1933年危机处理经验,现在已经无需担心银行大量倒闭带来的冲击了,大而不能倒的美国,只需要时间慢慢恢复生机。

       其实,最该引起我们关注的,不是美国,而正是我们自身。最大的危险是身处危境而不自知,在一步步滑向深渊时,没能及时采取果断的应对措施。上世纪30年代的世界,实际上进入了全球性经济萧条,并在欧洲孕育出了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前者如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后者有苏俄。讲究自由的资本主义似乎无法应付乱麻一样的时局,转而需要求助于独裁统治。美国却是一个特例,她徘徊在这股历史浪潮的边缘,最终全身而退,并成为战后世界的经济和政治领袖。而德、意、西乃至苏俄,最终经过挫折反复,仍需要回到历史正常发展的轨道上来。这一切,不能不说是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历史功绩,因为他在这一重要时期(1933-1945)担任美国总统,领导美国走出衰退,并赢得了对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危机1932》只为我们展示了“百日新政” (1933 39日至616 )这一短暂的历史瞬间,但却是决定性时刻(该书原版书名正是THE DEFINING MOMENT,是开创性时代。有些人认为,罗斯福是凯恩斯学派的笃行者,这本书告诉我们,那不是事实。凯恩斯曾经专门跟罗斯福谈过他的经济观点,但罗斯福表示无法理解这位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在讲什么。罗斯福新政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呢?在保存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民主的前提下,抛弃自由放任、全凭市场机制那只看不见的手自我调整的政策,大力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改变局部生产关系,那便是新政。

       观察美国历史,你会发现,这个国家具有自我纠偏的能力。历史上,那里曾经有激烈的种族歧视、宗教冲突、性别歧视,也有麦卡锡主义、共产主义思潮,但是,那些极端的东西终究没有改变美国社会发展的轨迹。即便在大萧条时期,86000 家企业破产,5500 家银行倒闭,全国金融界陷入窒息状态,千百万美国人多年的辛苦积蓄付诸东流,GNP 由危机爆发时的 1044亿美元急降至 1933 年的742亿美元,失业人数由不足 150 万猛升到 1700 万以上,占整个劳动大军的四分之一还多,整体经济水平倒退至 1913 年。群众强烈要求变革,美国仍然选择的不是走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道路。

       罗斯福在非常时期当选总统,固然与此前他担任纽约州州长期间推行的类似新政的举措有关,更主要的因素是民众对于共和党历届政府无能的反感。假如罗斯福未能当选第32届美国总统,我相信,美国仍不会走向歧途,而在下一届总统竞选时,再次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是决定美国发展的“决定性”基因。

       话题回到中国。我们自己也处在一个前途攸关的重大历史转折关头。中国经济保持了前所未有、举世无双的发展势头,然而,中国的贫富差距之大、社会不满之深,同样达到了历史少有的高度。社会机制已经严重束缚了社会发展。表面繁荣之下是深刻的危机。但是,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要比罗斯福当时的情况好很多。虽然社会不满爆发已接近压力上限,但毕竟还没有全面爆发。中国现在必须正视的是所谓的“中国模式”,这一曾经引导中国实现30年快速经济增长的模式,是否就是我们终极的选择。答案当然是“不是”,从中央政府到各阶层精英,已经认识到了政治体制改革不得不启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那么,我们还在犹豫担心什么呢?罗斯福的那句名言值得我们应该认真思考,“我们唯一的恐惧就是恐惧自身”,我们唯一害怕征服的就是我们自己,我们唯一不愿意触及的就是我们自己的切身利益。

      罗斯福是世界上唯一一位身患残疾却连任三届总统的人。他甚至根本算不上一位伟人,他有着这样那样的人格缺点和缺陷,但却不乏耐力、果敢、远见和创新的行动力。现在回顾罗斯福党政12年所作的一些事情,比如SBA(前身于1942年成立),田纳西河谷管理局,并非没有问题,但是,罗斯福是第一个敢于挑战自身的资本主义信念和规范的人,他不是凯恩斯主义者,也不是社会主义者,正如他自己所说,他只是一个民主党人,属于中间偏左。在他的领导下,不仅美国走出了经济大萧条,而且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而这一切,都是在未脱离民主制度的轨道的前提下取得的。

       中国需要这样的一批领袖人物,他们明白,首先要向自己的恐惧下手,无情地否定自身存在的问题,以正直无私的态度将这个国家导入民主政治和社会公平的正确轨道。和罗斯福不同,这些领导人物身心健全,未受过太大挫折,他们能够以更充实的精力推动完成这一更艰巨的事业吗?看来这本书不仅值得奥巴马看,也值得中国的领导人认真研读。

个人简介
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中文大学(深圳)SFI客座教授,行为经济学者,创新发展,金融投资专家,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荷兰maastricht管理学院mba,兰州大学数学学士 email:prophd@126.com
每日关注 更多
郑磊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