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历史的不是微博,而是微博背后的人

傅国涌 原创自 新浪博客 | 2010-11-25 13:07 | 收藏 | 投票
                    改写历史的不是微博,而是微博背后的人

                                                             

                              【根据2010年11月22日电话采访整理】

 

    问:这是一个后革命的时代,“革命”这样充满暴力色彩的字眼,总是显得与现实格格不入。然而,微博的出现或许会将改变人们的这一观念,由微博掀起的“微革命”一词,既表达了变革的欲求,也传递了渐进的理念。而随着微博在公共事件中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例如宜黄事件中的微博直播、河北大学事件中的滚动播报、上海献花事件中的集体呼应等等,知识分子对于微博的关注、观察也在不断深入。请谈谈你使用推特和微博的感受,你对微博这一新型网络工具有何评价?微博被认为是一种新的社会动员力量,你如何看待在公共事件中微博的作用和影响力?微博在推动我国社会民主法治的进程中,将会起到怎样的作用?

    傅国涌:微博是一种工具,就像一把锄头、镰刀,它是中性的。在媒体没办法完全起到信息流通作用的时候,微博可以弥补这个缺陷。如果依赖传统媒体的话,恐怕我们看到的东西就非常有限,许多真正有意义的细节会被筛选掉。

  微博是一个很个人性的东西,每个微博的后面都是一个鲜活的、具体的个体生命,这个具体的生命借用这个工具,把声音传达出来,然后可引起成千上万的心灵的同感和回应。微博在这个时代的兴起,以这样的工具和平台来表达我们的声音,是上天给中国人的一次机会。但我们不能将它看做最终的可以依赖的力量,最终可仰赖的其实是人自身,而不是工具,只有依靠每个个体生命内心的信仰,依靠每个人价值观的建立。

  作为一种工具,一般而言微博只是在应急动员时可以发挥特殊的一些作用,在根本的层面不能起作用。根本的层面还是要依赖于长期的思想启蒙,不同年龄层的中国人都能够对这个社会、这个时代有自己的基本价值判断,而这些价值判断在多大程度上合乎人类文明的标准,合乎人性的标准,这才是我们今天要关注的更重要、更核心的命题。

  “围观”肯定是件好事,但要说微博可以改写中国的历史,那是不可能的,改写中国历史的不是微博,而是微博后面的人。任何载体都有它的有限性和脆弱性,如果我们今天刻意地强调某种载体,那么那些反对社会进步的人就会把这个载体消灭;如果我们不依赖任何载体,那么消灭任何载体都无所谓。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个人简介
独立撰稿人。著有《追寻失去的传统》、《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脊梁:中国三代自由知识分子评传》(与樊百华等合著)、《叶公超传》、《金庸传》、《百年寻梦》等,1999年以来在《书屋》、《随笔》、《东方》、《…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