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转型有哪些特殊性

郝金刚 转载自 中国改革论坛 | 2010-11-29 11:31 | 收藏 | 投票

●从生存型发展向人的自身发展型转变  ●从经济总量导向转向国民收入导向   ●由国富优先转向民富优先

“十二五”是我国发展与转型的关键五年。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的转型与改革,是“十二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的重大战略选择。

“十二五”是不是历史转折的关键五年

“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战略提了出来。为什么要把扩大内需作为一个大战略?今天,我想从国内的变化来讨论这个问题。

1.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何在?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又是一个转型的大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十分突出。如何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把握阶段性特征,对于转变发展方式具有决定性意义。前不久,我提出“‘十二五’应当让农民工成为历史”。有人认为,别说“十二五”,“十三五”也做不到,这是十年、十五年的事情。我国改革开放30年,温饱问题解决了,到今天发展的问题在哪里呢?从现实可以看到,以人的自身发展为基本需求,成为拉动社会消费的重要基础。农民工和城市化连在一起,“十二五”能不能使有条件的农民工成为市民,不仅对城市化进程有重大的影响,而且对于实现人的自身发展、实现公平与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有重要意义。

总的概括是:我国已经走过以温饱为目标的生存型阶段,开始进入到以人的自身发展为目标的发展型新阶段。这是我国发展与转型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发展方式转变十分重要。

2.我国面临的突出矛盾是什么?

过去私人产品短缺是一个突出矛盾,而今天公共产品短缺取代私人产品短缺成为全社会的突出矛盾,这已经成为一个现实。在公共产品短缺成为突出矛盾的情况下,依靠经济增长“一俊难遮百丑”。就是说,随着社会突出矛盾的变化,经济增长“一俊遮百丑”已经成为历史。这个特定的背景,需要把拉动消费需求的重点放到破解公共产品短缺上,从而释放以公共产品短缺带来的社会需求,并形成新的需求结构。这对我国发展方式转变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3.我国面对发展环境的焦点何在?

我国现在发展环境的矛盾和问题很突出。“十二五”或者更长一段时期,发展环境的焦点在社会转型方面,经济转型很快,而社会转型滞后,并由此累积了大量的社会问题。我国已开始从一个一元社会进入到多元利益主体的社会,利益博弈、利益诉求、利益表达是一个基本的常态,以社会机制来形成利益诉求、利益表达、利益参与、利益协商的机制,而尽可能减少行政权力的干预,这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

“十二五”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质何在

“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我理解,重在推进“三个转变”:

1.从物的追求向人的自身发展追求的转变

在公共产品严重短缺的背景下,如果改革发展政策还是重点放在刺激物质产品的需求上,不仅容易造成生产过剩的危机,还有可能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风险、社会矛盾,更重要的是很难取得消费结构大的变化。例如,2000年-2008年,老百姓文化消费的比例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有明显下降,城镇居民支出比例由2000年13.4%降到2008年12.1%,农村居民由2000年的11.8%降到2008年的8.5%。为什么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的消费比例反而下降呢?那就说明我们过多地注重物的追求,而忽视了人的自身发展可能带来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改变。

2.发展导向要从经济总量转向国民收入

在公共产品严重短缺的背景下,要坚持GDP总量发展的导向,投资主导是难以改变的,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只会越来越强,而不会减弱。在这个背景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府很难转向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当然,从当前的情况看,实现这样一个导向的变化,关键在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3.由国富优先转向民富优先

“十二五”的转型和改革,包括财政税收的改革,包括国有资本,是向着民富优先的方面调整,还是在GDP总量导向下更多地向政府方面调整,这是一个很现实、很突出的问题。

“十二五”期间能做些什么

“十二五”期间要真正把科学发展作为主题,在“三个发展”的导向上要做一些深入的研究,由此调整政策、加快改革。“十二五”处在历史关键时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我国要真正实现扩大内需,重要的在于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型和改革

1.推进由投资主导转向消费主导的转型和改革。其中,关键在于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这既是衡量我国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核心目标,也是“十二五”时期发展方式转变成败的一个关键问题。

2.推进由工业化主导向城市化主导的转型和改革。这里既有一个城市化合理布局的问题,更有一个随着我国30年经济发展而必须进行的行政区划体制改革的问题。

3.推进由中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型和改革。这里面有两个重要问题需要讨论:一是能源的消费总量要不要和经济增长速度挂钩,要不要在能源消费总量的前提下制约追求速度的倾向;二是我国在低碳经济方面的制度安排能否突破。

4.推进公共产品短缺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转型与改革。“十二五”期间,从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大局出发,应该初步形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格局。并且,应当放开教育、医疗等中高要素市场,向社会开放、对外开放,由此适应和扩大社会的需求,形成消费拉动的新格局。

处在历史转折时期的“十二五”,从国内的发展变化出发,面临着一系列的重大问题。把这些重大问题解决好,才能在世界经济的平衡当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我十分赞成温总理说的一句话,重要的是把国内的事情做好。我理解,这是在世界经济新的平衡中,中国的战略选择和独特贡献。(作者:迟福林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个人简介
关心经济、关注民生,一个碌碌无为的平头百姓。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