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张明 原创 | 2010-12-18 13:39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以下是笔者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书面采访的回复

  一、2010年一年以来,人民币汇率面对的外部环境也在不断的变化中。您如何概括这一年各国之间关于汇率问题博弈的特点?从年初美国就开始压人民币升值到年中后期全球各个国家,包括新兴市场国家为各自利益都加入到这场所谓的“汇率战”中,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010年全球汇率运动特点包括:第一,发达国家货币之间汇率变动剧烈,例如2010年上半年欧元对美元的贬值,以及2010年下半年欧元对美元的升值;第二,发达国家试图压低对新兴市场国家货币的汇率,但新兴市场国家处于稳定市场考虑,采取干预外汇市场的方式来抑制本币对发达国家货币的升值,全球汇率争端有升级为全球汇率战的可能性。汇率战的背后实质上是世界各国对全球最终需求的争夺。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居民部门通过过度举债为全球提供最终需求。危机爆发后,随着美国居民的去杠杆化,全球最终需求显着萎缩。发达国家想把本国最终需求留在国内,但新兴市场国家仍想在发达国家最终需求中分一杯羹。这种对全球最终需求的争夺是全球汇率战与贸易战风险凸显的根本原因。

  二、人民币汇率本身在2010年呈现出了怎样不同于过去的特点?尤其是二次汇改前后的对比。国际热钱的流动的特点和汇率有何关系?

  2010年上半年,人民币实质上钉住美元,并跟随美元对其他国际货币大幅波动。2010年6月19日,央行重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迄今为止,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升值接近3%。吸引热钱流动的主要因素包括利差、汇率升值预期与资产价格溢价预期。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在其中的确扮演了一定角色,但并非最重要因素。

  三、展望明年,人民币汇率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各会出现哪些新的情况?面对这样的情况,您对人民币汇率的前景有何预期?

  从外部环境来看,人民币将面临更大的升值压力,同时中国出口将面临更多的贸易摩擦,原因在于发达国家政府试图通过本币贬值与进口限制来改善贸易收支,促进经济增长。从内部环境来看,为遏制国际能源、食品、金属与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给中国经济形成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中国政府存在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抑制输入型通胀的动力。如果没有意外事件发生,明年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可能升值5%左右。

  四、人民币国际化在2010年也迈出较大步伐,其中包括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进一步扩大,人民币香港离岸市场的建设以及人民币回流机制的进一步探索,另外,更多的币种可以在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挂牌交易。您如何看待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今年的一个推进?这对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形成起何作用?

  人民币国际化,尤其是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规模在2010年大幅增长,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跨境贸易增长中,主要是进口贸易增长较快。在存在显着人民币升值预期的背景下,谁都愿意成为人民币资产方,谁都不愿意成为人民币负债方。这就意味着,在人民币汇率机制变得更具弹性、人民币远期汇率市场更为发达之前,人民币的跨境贸易结算仍是“非对称”的繁荣。可以说,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客观上会倒逼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五、央行高层曾好几次强调“有效汇率”的概念,您对此有何看法?

  强调有效汇率是非常正确的。有效汇率是指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判断汇率是否失衡,主要是看有效汇率而非双边汇率。要稳定中国的对外贸易增速,重要的是要维持人民币有效汇率的稳定,而非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稳定。由于目前中国的出口市场已经显着多元化了,在这种背景下,强调有效汇率的概念可谓与时俱进。

个人简介
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
每日关注 更多
张明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