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经不起反复折腾

赵学军 原创 | 2010-12-27 00:15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2010122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

 

这已经是近三个月来央行的第二次加息,其目的不言而喻,就是要抑制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不管我们的经济学家们承认不承认,也不管央行官方如何解释,近几年来特别是最近一年多来物价的上涨就像洪水猛兽般威胁着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即使是统计部门一再将统计数字压缩,国内的CPIPPI也持续攀升并屡创新高,央行在年内连续5次调高各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仍无法奏效之后,不得不开始动用利率这一调控工具。

 

其实,在2007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11.5%消费物价指数CPI)创下33个月来新高的时候,不少有识之士和民间经济学家就开始呼吁政府要收紧银根,严防经济过热引发通货膨胀。但当年年末美国爆发次贷危机,进而在2008年初引爆世界金融危机,使得政府高层及其经济顾问以及御用经济学家们产生错误判断。由于担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特别是出口贸易产生破坏性的影响,国务院于2008115出台了投资4万亿资金拉动内需的救市计划,导致原本已经缓慢冷却的国内经济再次升温,而且由于国外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增加,热钱不断涌入,国内流动性严重过剩,持续推高资产性产品价格。

 

20071217日,我在新浪博客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经济运行的惯性和政府宏观调控》(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f57e1701007wey.html)的博文,指出国民经济的运行就像万吨巨轮在大海上航行一样具有极大的惯性,当年中国已经出现明显的流动性过剩和经济过热现象,希望政府高层和吃着全国人民俸禄的御用经济学家能根据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发出的各种信号,及时对经济运行的趋势作出分析判断,提前采取得当的措施进行调控,而不要等到局面已无法控制的时候才来下猛药,导致经济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而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伤害。

 

然而,非常不幸的是,这样的局面还是再次出现了,到2009年第三季度开始,国内资金流动性过剩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种商品包括农产品的价格车轮战一般交替上升。国家应该适度收紧银根还是继续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本来很容易就作出判断和决策,但是,任凭有识之士和民间经济学家们如何警告,我们的政府官员和那些御用经济学家们矢口否认已经出现通货膨胀的迹象,即使到了今年第二季度,仍然有不少经济学家坚决不承认中国已经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还在坚持执行低利率政策,错过了为中国经济降温的最好时机。

 

如果我们回过头去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我们就会清晰地看到一条跌宕起伏的经济运行曲线,表明中国经济总是处在要么过热、要么极冷的状态,这一现象说明,我们的政府没有能准确预测和有效调控国家的经济运行,总是在过热或过冷发生以后,才来出重拳、下猛药,而且在看到调控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时候就连续出招,出手越来越重,这就必然会导致中国经济在两种极端的状况之中波浪式运行。

 

在连续调高存款准备金率,使部分金融机构这一指标达到18.5%甚至19%的历史最高水平后,CPIPPI特别是房地产价格仍然居高不下,各地“地王”频现,央行不得不祭出了最后的杀手锏。而且,据某些专家预测,中国的货币政策已经到了利率上升周期。也就是说,央行在未来一个时期甚至是几年内,将连续调高银行利率。我不知道这些专家的说法是不是代表央行甚至是政府高层的意见,但我十分担心,持续收紧银根会对国内正常的资金需求产生过度抑制,尤其对现在仍然步履维艰、资金紧缺的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带来致命打击,对底层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把中国经济导向过冷的另一个极端。

 

经济运行的惯性是巨大的,政府的任何手段、措施和干预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使其改变趋势和方向,只有对其运行进行动态监测,对其运行趋势及时作出准确的判断,提前采取调控措施,才有可能使这首巨轮按照我们设定的方向和航线前进。如果违背这一科学规律,等到形势已经严重恶化的时候才来矫枉过正,就必定会使这首巨轮产生摇晃、触礁甚至侧翻,对国民经济造成极大的伤害。国民经济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企事业单位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人民群众更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希望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人和御用经济学家们及早认识并尊重经济运行规律,牢记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不折腾”的指示精神,学会按经济规律办事,让国民经济重新走上正确的轨道。


个人简介
探索未知,追求真理
每日关注 更多
赵学军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