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谨防重蹈2008覆辙

赵晓 原创 | 2010-12-27 09:58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2010年12月20日起,存款准备金率将再次上调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2010年以来第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如此频繁的紧缩信号使人不免加重对通胀的预期,同时也将市场预测的下一次加息时间进一步提前。

  最近,国务院已颁布16项稳定物价措施,可以看到在保证全年GDP无忧的情况下,对于通胀的重视已可谓全民皆兵。当前稳定物价和紧缩流动性已经成为两大重点任务,这不免让笔者想起了2008年。

  回顾2008年上半年,CPI比现在高得多,政府首次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随着金融危机袭来,我国经济下滑过度,后来不得不在2009年采用超货币发行的方法拯救。现在的调控较之2008年更甚,央行迅速将货币政策转为稳健甚至从紧、政府不断暗示可能采取行政干预价格手段,如此的“急刹车”调控政策不禁令笔者心存隐忧,当前调控是否会重蹈2008年覆辙?当然这里还要分析一个问题,那就是2011年的经济形势。

  对于2011年的美国经济来说,下行的可能性更大。首先,目前数据仍不足以支撑美国经济复苏的判断,9月份美国止赎房的数量首次超过了10万套,且目前的失业率仍旧维持在9.7%的高位;其次,美联储启动第二轮量化宽松计划同样说明美国经济复苏势头依旧疲弱;再次,美国核心通胀率长期堪忧,10月份核心通胀率同比仅上涨0.6%,是自1957年月度数据统计开始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最后,2011年美国将开始对有毒资产进行清算,据统计,2008年底美国仅衍生金融品的市值就高达416万亿美元,还有分别达几十万亿美元的贷款和债券,由此可以看出清算需要的投入和难度。如此看,2011年美国经济不仅不容乐观,且在QE2和有毒资产清算的实施下,甚至有爆发新一轮全球经济危机的风险。

  对于中国经济来说,2011年作为“十二五”伊始,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投资看,由于房地产行业的常态化调控和产能过剩的影响,投资势必将会下降;从出口看,全球经济下行的风险令出口难以为继;从消费看,扩大内需政策使消费平稳增长,但其增长远远无法抵消投资和出口下降带来的损失。因此对于2011年,我们还不能保持过分乐观的态度,全球环境若继续恶化,而国内又实施偏紧政策的话,那么内外交困的情形与2008年如出一辙,重蹈2008年经济下滑覆辙的可能性就会很大。

  首先我们应明确两点。

  一是目前的通胀虽然有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但结构性通胀与输入性通胀的特征也是明显的。这一点与2008年上半年情形颇为相似,是由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所引发的输入性通胀,以及由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所引发的结构性通胀都是由成本上升所引发的物价上升,而不是由货币过多而引发的全面物价上涨。

  既然不是货币问题,那就应慎用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从2007年的情况看,利率上调并没有有效地消除物价上涨,反而带来了2008年经济的困难。因为提高利率后,企业融资明显出现困难,尤以民营企业更甚,在扩张货币下民营企业也许能有正常货币供应,而在紧缩货币下民营企业连汤都喝不着,这将挫伤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二是物价上涨并不等于通货膨胀。目前我国的CPI结构中,食品权重占了半壁江山,因此食品价格的上涨几乎就被人们等同于通货膨胀的上涨。实际上,我国今年物价上涨主要是年初农业灾害频发以及国内恶意炒作等因素造成的,从核心通胀的角度看,所谓的通货膨胀的确是被“高估”了。

  由以上两点不难发现,政府照着“物价上涨”的方子,却错抓了“通货膨胀”的药,因此出台了一系列针对通货膨胀的严厉政策。如此,未来必将开始出现大面积“误伤”现象。

  经过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后,四大行信贷被迫刹车,目前许多企业实际上已经出现了融资困难的问题。当前,城镇化推进正在快速稳步进行中,而货币政策的突然转变带来的政策“急刹车”,可能打乱城镇化推进步伐。

  预计美国实施QE2之后,对于我国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将更大,如果央行仍采取如此严厉的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政策,那么经济将不可避免地被打压下去,如此重蹈2008年覆辙,则中国经济将遗憾地丧失转型的大好时机。

  当前,不能单纯依靠紧缩货币来对付通胀,应在适度的通胀和较快的经济增长之间寻找平衡,同时采取对付物价上涨的组合拳。

  国务院颁布的16条稳定物价措施就是当前对付物价上涨的 “一剂良方”,如其中指出的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就很好地照顾到了低收入群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积极稳健、审慎灵活”的方针也显示出了对复杂环境的驾驭,对防通胀、保增长、调结构、保民生等多重目标的平衡性追求。

  综合当前各种情况,笔者对2011年中国经济谨慎看好,有相当可能会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亮点。理由如下:其一,中国内需增长的转型正在加速启动。最关键的是城镇化加速,由于高铁网络的打造、户籍制度的突破、住房保障的提速,中国新一轮城镇化正在加速展开,这将构成中国内需增长最伟大的基础。我们判断,城镇化所支撑的内需增长足可维持中国经济15~20年每年复合9%的高速增长;其二,2011年及今后一段时间,受益于政府支持消费的政策以及 “包容性增长”对底层群体收入增长的影响,消费有望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实际增长将维持在17%~18%的高速;其三,投资虽然会较2010年下滑,特别是房地产投资的回落可能引发固定资产投资回落,但由于保障房每年要建设600万套,同时由于“十二五”开局之年的新项目投资启动,总体上还将维持较高增速。综合判断,2011年投资保持较高增速仍将是大概率事件,预计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仍可维持在22%以上的水平。

  如果政府果真能在保增长、保民生与防通胀、防泡沫之间做到平衡,则2011年的中国经济仍有极大的可能实现9%~9.5%的较高增长,而物价涨幅亦完全可望稳定在大约4%。总之,政府此时一定要冷静,避免急刹车导致经济突然下滑过度的危险。2011年的中国经济,要谨防重蹈2008年覆辙。

个人简介
经济学博士,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前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部部长;中国经济学奖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体改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中国体改基金会学术委员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