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政委:“十二五”期间,“两率”市场化都将加速推进

鲁政委 原创自 新浪博客 | 2010-12-30 18:02 | 收藏 | 投票

“十二五”期间,“两率”市场化都将加速推进

 

鲁政委

 

       再过一天,我们就迈入了“十二五”时期。在我们看来,“十二五”期间,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都将会加速推进,并将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甚至不排除基本完成的可能。我们之所以作出这种判断,主要基于以下依据:

第一,市场化约束的金融机构主体已基本形成。作为利率和汇率最主要的参与者,如果没有相关机构的市场化,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肯定是不可能的。人民银行胡晓炼副行长在 715发表的文章《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我国既定政策》,在阐述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时,清晰阐述了政策当局的这种思想:虽然1993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要求“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但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一直推迟到了20057月才进行,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是:在此之前,“作为汇改基础条件的大型金融机构改革”尚未完成。2010年,中国农业银行在A股和H股同时上市,这标志着大型国有银行改革的收官之战。这自然意味着,未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将会转移到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上。

第二,在20101028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建议”),再度明确提出利率和汇率市场化的要求。“建议”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任务中提出: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第三,自发的利率市场化早已暗流涌动。一方面,最近两年,居民对财富的保值关注度空前提高,对财富收益率变化更加敏锐,以开始越来越多地将资金从过去单一的存款转向银行之外的股票、基金、PE、房产等方投资渠道,以谋求更高的回报率,而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也已乘势兴起,并开始给商业银行造成较大压力;另一方面,包括央企在内的大型企业,对融资成本的敏感度大幅提高,脱媒”步伐不断加快,除了更为熟练地利用常见的债券、股票等融资方式外,也在积极谋求以信托方式突破贷款利率最大下浮10%下限,降低融资成本。一句话,无论是从银行的负债方,还是从银行的资产方,自发的利率市场化都已给其造成了巨大压力,此时如果继续维持严格的利率管制不作调整,也会造成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不断积累。美国“Q条例”管制下的“储贷机构危机”就是这方面的教训。

当然,与西方国家利率市场化当时完全不同的一个背景是,当前银行还处于加强资本约束的时期,在我国银行业受制于宏观融资结构而不得不仍然主要依赖存贷利差的情况下,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应该注意把握好节奏。

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本身并不是目标,目标应该是金融机构的稳健发展、金融市场的持续深化和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个人简介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