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经济区的蓝图

刘长杰 原创 | 2010-02-01 09:00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沈阳经济区的蓝图:一个世界级的城市群

  刘长杰  /  文

  

  68年前,当美国东海岸一座又一座承载着人类文明精华的城市在自己旅行的视野中次第出现的时候,法国人让·戈特曼(Jean Gottmann)兴奋了。在一次偶然的兴奋之余,这位任教于牛津大学的城市地理学家发现了当代城市地理学科一个全新的概念——城市群。

  1957年,戈特曼发表了题为《城市群:东北海岸的城市化》的学术论文,首次提出“城市群”概念。1961年,在对美国东北部高度城市化的区域研究了20年之后,戈特曼发表了他那部极具价值的著作——《都市群:美国城市化的东北部海岸》。在此书中,他系统地提出了“城市群”理论,向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看待城市发展的视角,这也成为戈特曼城市群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在戈特曼的眼中,世界上堪称城市群的地域一共有六个:美国东北部大西洋西岸从波士顿到华盛顿地区,欧洲西北部从巴黎经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到鲁尔、科隆地区,英格兰中部从曼彻斯特、利物浦到伦敦的区域,美国与加拿大的五大湖区,日本东海到太平洋沿岸,还有我国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

  戈特曼对城市群的定义是指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基于紧密的自然联系和经济联系,借助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综合运输网络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具有相当数量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共同构成的一个功能一体化的城市空间集合体。

  2005年4月,辽宁中部城市群合作协议签署。2008年8月,由于辽西北城市阜新市的正式加入,原来的辽宁中部城市群由七个城市变成八个,名称也相应改为沈阳经济区。比照上述理论,沈阳经济区举旗4年以来已经初具规模,至少在八座城市的彼此联系和经济协作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必须清醒地看到,尽管已具其表,但我们离一个“结构有序、功能互补、整体优化、共建共享”一体化城市群的内在要求,仍然相去甚远。

  发现有关于城市群的理论可以源于一次偶然的旅行,但一个城市群特别是一个世界级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却是一个长期而又艰辛的创新旅程,这其中既包含着未来“致千里”的总目标,更包含着当下“积跬步”的大智慧。

  

  蓝图一:城市与人口

  

  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是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城市集团,是大都市区的联合体。

  城市群对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拉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西岸的城市群是由纽约、华盛顿、波士顿等城市圈绵延构成的,其面积不足美国的1.5%,却集中了美国近20%的人口,制造业产值占全美的30%。城市群也因此成为近年来国内学者普遍关注的研究课题。

  有专家认为,经济高度整合的城市群,将是一个地区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合作及竞争的主要力量和阵地。甚至有专家预言:“21世纪将是城市群的世纪,经济的主要动力将越来越源于城市群特别是大都市群。城市群之间的分工、合作和竞争,将决定新的世界经济格局。”

  沈阳经济区城市群立足拉动辽宁经济、辐射中国东北,下一步的目标是成为中国一个经济增长极,参与全球产业链的竞合。有鉴于此,让我们检视一下沈阳经济区现已具备了哪些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必备要素。

  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城市群,第一个要素就是区域内要有比较密集的城市。沈阳经济区是以沈阳为中心、以营口港为出海口的辽宁中北部城市群,在沈阳周围一百公里的半径内,汇集了人口超百万的3座特大城市(沈阳、鞍山、抚顺),人口在50万以上的4座大城市(本溪、营口、辽阳、阜新),还有1座中等城市(铁岭);下辖7个县级市、16个县。从城市的数量上看,基本满足城市群所需。

  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城市群,第二个要素就是区域内的的城市人口规模大,可达3500万人至2.5亿人,人口密度至少为250人/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70%以上。沈阳经济区的区域面积为7.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50.8%;区内人口2354万人,占全省的55.6%;城市化率达到65%。尽管沈阳经济区因为历史原因有着天然的城市化人口优势,但与世界级城市群的要求相比,无论是城市群总人口数量还是城市化水平,均仅为入围水平。这表明,沈阳经济区的未来,将有更多的区外人才引进,将有更多的群内农村人口变身为城市人口。

  

  蓝图二:核心区域与国际枢纽

  

  在世界级的城市群中,必须有相当多的大城市形成各自的都市区,而区域内的核心城市与城市群的外围地区有着密切的社会和经济联系;与此同时,城市群还必须属于国家的核心区域,具有国际交往枢纽的作用。

  沈阳经济区想成为世界级的城市群,上述的两个要素缺一不可。

  一个世界级的城市群,必然是以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在戈特曼教授认定的我国长三角地区,已经从城市密集发展阶段,进入到以各中心城市为核心发展经济一体化的城市群,进而推动以上海为龙头,形成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城市带的阶段。在这一点上,辽宁八城市基本上也进入了以沈阳为龙头快速推进区内城市经济实现一体化的发展阶段,但离各城市之间“结构有序、功能互补、整体优化”的理想发展状态尚有差距。

  在辽宁省政府的规划蓝图中,沈阳经济区的第一大任务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空间布局,努力构建“一核、五带、十群”的产业发展格局。

  所谓“一核”,即建设沈阳特大经济核心区,增强集聚和辐射功能,把沈阳逐步打造成为东北亚国际性中心城市。“五带、十群”,即开发建设五条城际间重点产业带,打造十个主业突出的重点产业集群。“五带、十群”的具体化蓝图如下:

  一是沈抚同城化产业带。建设以浑河为主轴线的沈抚生态文明都市走廊,打造国内较有影响的抚顺新型材料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沈阳文化创意产业,做强现代服务业,加速推进沈阳与抚顺实现同城化发展。

  二是沈本一体化产业带。北起沈阳浑南高新技术开发区,向南延伸至本溪经济技术开发区、本溪工业加工区、南芬循环经济区,重点建设沈阳浑南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沈阳航空制造业产业集群和本溪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并大力发展新型旅游休闲服务业。

  三是沈铁工业走廊产业带。以102国道为主发展轴,以沈北蒲河新城、铁岭凡河新区为主要功能组团,加快城市功能延伸,重点发展铁岭专用车改装产业集群,发展光电信息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现代物流服务业。

  四是沈辽鞍营通海产业带。发挥已有产业基地和营口港的双重优势,重点建设沈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鞍山达道湾钢铁深加工产业集群、营口仙人岛石化产业集群和辽阳芳烃及化纤原料产业集群。

  五是沈阜产业带。依托沈阳中心城市的带动和锦州港的拉动,以新民和彰武为主要支撑点,重点建设彰武林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新型能源、农产品深加工和装备制造配套产业。

  依靠成功地构建“一核、五带、十群”的产业发展格局,到2010年,沈阳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到15%以上,经济实力和区域国际竞争力要明显增强;到2015年,基本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区域。要在未来短短6年的时间实现这样一整套的宏伟蓝图,没有艰辛的努力和大力度的创新工作,是绝对不可能完成的。为此,辽宁省又相应地做了制度上的安排,深化综合配套改革,创新十个新机制,推进七个一体化,用以保证沈阳经济区城市群规划蓝图按时、保质、保量地得以完成。

  一是创新经济发展机制,实现区域布局和发展一体化;二是创新企业发展机制,加快企业战略性重组;三是创新科技开发管理体制,推进自主创新一体化;四是创新节能减排体制机制,推进资源环境建设一体化;五是创新要素市场发展机制,推进市场体系一体化;六是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推进社会事业一体化;七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一体化;八是创新城乡统筹发展体制,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九是创新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增强区域国际竞争力;十是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服务型政府。

  通过完成上述任务,辽宁将把沈阳经济区城市群这个全国最典型、最核心的老工业基地,建设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试验区、老工业基地体制机制创新先导区、国家新型产业基地重要增长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先行区、以新型工业化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和资源节约、和谐发展生态文明区。

  而上述多重蓝图的绘就,也将满足世界级城市群的另外两个要求:其一,在保持整体功能完整性的同时,城市群其中的各个城市应该形成合理的层级关系,承担不同的功能,各具独立性和特色,互补发展;其二,在国家和世界经济发展中具有枢纽作用,是连接国内国际的节点和产生新技术、新思想的“孵化器”。

  

  蓝图三:缩短一切距离的纽带

  

  近日,沈阳市决定下半年将重点攻克的5大任务中就包括加快推进沈阳经济区建设,比如加快沈抚城际铁路、沈铁城际铁路的建设。

  一个世界级的城市群,要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走廊把群内的核心城市连接起来,各个城市之间还要做到没有间隔且联系密切。从这个意义上说,沈阳乃至整个沈阳经济区各城市的工作是对路的。

  2005年4月签订的辽宁中部城市群合作协议曾提出过如下设想:1、启动建设环经济区高速公路,打造一小时经济圈。加快建设苏家屯—桃仙机场高速公路,缩短鞍山、营口、辽阳到沈阳桃仙机场车程;启动建设本溪—辽阳—辽中—新民和沈阳—调兵山—法库—康平高速公路;规划建设本溪—抚顺—铁岭和铁岭—法库—新民及营口—海城—岫岩—丹东高速公路。2、争取建设沈阳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城际轨道交通,尽快形成经济区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系统。

  四年过去了,沈阳经济区有关于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仅在今年,经济区正在抓紧修建400公里的环沈阳经济区高速公路,与沈阳外环高速公路组成沈阳经济区双环高速公路主骨架。其中,115公里的本溪至辽阳至辽中段,今年“十一”前已经建成通车。与此同时,经济区还启动城际快速通道和快速轨道的建设。沈抚高速公路改造建成第一条沈抚大道,今年初又启动建设了第二条沈抚大道,成为建设沈抚同城化产业带的重要依托。沈本大道已开工建设,明年“十一”前全线竣工,将托起沈本产业带和本溪医药产业园。还有区内城市之间的城际公交化已经起步。目前,已开通沈阳至抚顺等城际公交线路,初步形成公交化运营。

  加快城市中间地带节点建设,是沈阳经济区城市群为一体化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设施载体的一种创新办法。在沈阳和抚顺之间,正在加快建设沈抚连接带,将这个连接带作为“焊点”,把沈抚两市连为一体、融为一体,促进沈抚两市经济社会的融合,实现两市同城化。在沈阳和本溪之间,正在规划建设一座60平方公里的新城区,依托产业的壮大,促进人口集聚和功能提升,成为沈本两市实现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沈阳和阜新之间,规划建设沈彰新城,形成沈阳、阜新、吉林三角区域的重要交通物流节点。

  沈阳经济区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无疑将为区内城市群真正实现一体化发展打好基础。但是我们应该切记:

  一个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和壮大,除了必须拥有区域性的基础设施网络,如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道、电力输送网、高速通讯网等等,更离不开那些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容易看得见、摸得着的体制、机制一体化创新的支撑。而在中国,这是更为关键的能够最终促成城市群一体化的纽带,因为只有深化综合配套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才能加速推进一体化。

  目前,沈阳经济区在工商管理、教育、旅游、生态环保、产权交易、人才市场、房地产交易等方面一体化发展,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比如房地产交易一体化,2008年沈阳经济区八城市实现了个人异地购房公积金贷款“同城化”,同一年,八城市在沈阳还首次共同主办了秋季房交会,推进了房地产交易一体化。但很显然,这与一个能够实现人财物自由涌流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地位,仍然是不相称的。

  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4》。报告对中国15个城市群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其强弱依次是:1.长三角城市群2. 珠三角城市群3. 京津冀城市群4. 山东半岛城市群5. 辽中南城市群6. 海峡西岸城市群7. 中原城市群8. 徐州城市群9. 武汉城市群10. 成渝城市群11. 长株潭城市群12. 哈尔滨城市群13. 关中城市群14. 长春城市群15. 合肥城市群。

  尽管加上大连,我们在中国的竞争力才排名第五位,与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城市群的距离尚远,但是,沈阳经济区并不灰心,他们踏上征途的第一步已经确定:到2015年要基本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综合经济实力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成为东北亚重要的经济中心。近期要在九个方面的一体化上取得重点突破,即人口管理、交通、产业集群、电信、商贸物流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及环境治理一体化。

  世界无限宽广,沈阳刚刚启程。

  ***注:此文写于200907,是《沈阳城市群周刊》样刊主文,属半应景之作,质量一般。因时代商报原因,未发表。置于此,是为记。

个人简介
刘长杰,男,1972年出生,内蒙古赤峰人。 内蒙古大学国民经济管理专业(90级)毕业,吉林大学项目管理工程硕士(MPM)。 现任《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编辑,辽宁广播电视台特约评论员(“财智聊吧”,“理财这点事”),《经济观察…
每日关注 更多
刘长杰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