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剽窃奖”的耳光打在谁的脸上?

曹喜斌 原创 | 2010-02-20 15:08 | 收藏 | 投票

 

“剽窃奖”的耳光打在谁的脸上?
                  文/曹喜蛙
 
   日前,媒体报道德国颁“剽窃奖”给中国产品,称仿冒品54%来自中国。据称,德国《莱茵邮报》18日以“中国剽窃索林根”为题,指责中国产品剽窃德国知识产权,并为中国产品颁发“剽窃奖”。  
  事情是这样的,法兰克福展会近日公布了2010年“金鼻子剽窃奖”,共有11个奖项。其中,来自中国的获奖产品最多,共有5个。中国广州市某酒店的一款刀具商标和外形都被认为“剽窃”索林根市双立人的刀具,获得特别奖。此外,来自上海的一款冰块容器,还获得“剽窃一等奖”。而另外的来自中国宁波、广东的3款产品获得优秀奖。文章还表示,德国每年因仿冒造成的损失多达300亿欧元。在被欧盟查获的仿冒产品中,有54%是来自中国。
实际上,全球产品仿冒的问题是个普遍问题,不仅仅是中国,但是由于中国制造业的规模比较大,所以问题就显得比较明显,成为众矢之的也情有可原,问题可以慢慢解决,但是这个所谓的“剽窃奖”确实不是褒奖,确实应该引起国人的注意。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中国也被一夜间“崛起”,但是说实话迄今我们的崛起还不是那么的自信,也就说还很心虚,还心里没底,格外的需要外界的肯定,老希望得到一个什么国际奖,比如对所谓诺贝尔文学奖的期望等等。
盼星星,盼月亮,伟大的德国给我们颁了一个“剽窃奖”,这一记耳光不知打在了谁的脸上,反正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的脸上火辣辣的,我不知道我们那些设计师、企业家,我不知道我们那些地方大员、高层领导有没有感觉,我相信这个所谓的“剽窃奖”对国人的讽喻是要远远大于美国所谓的制裁,为此我要深深感谢德国人,感谢德国人的三生“厚爱”。
据说,德国以出产双立人等名牌刀具闻名的索林根市,在3年前成立了一个对外开放的剽窃展览馆。该展览馆负责人表示,这里展示的是过去 30年反剽窃行动的获奖作品,获奖的赝品与正品一起被送到这个博物馆,展厅中展出的剽窃品有不少是来自中国。有人说这样集中展示中国的剽窃确实有点过分和不合适,尤其中国人最好面子。我说没有什么不合适的,既然剽窃都剽窃了,仿冒都仿冒了也不要有什么不好意思,只要我们甘心做小学生,心甘情愿的学习人家的长处,以后能做到让他们也来仿冒我们的产品就行了。
但是,要彻底改变目前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问题确实是个漫长的问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怎么说来我们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要虚心,不能背着“牛头”不认脏,尤其我们一些高层领导要起表帅作用,不能一味的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比如节前体制外学人黄以明状告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剽窃、侵权一样,千不该万不该不但不承认错误(最起码也是失误吧?)还理直气壮的“一问三不知”,还动用手中所拥的媒体优势一杆子撇清,什么“被署名”“被冒名”“炒作”“喊冤”等等都太小家子气,作为中国美术界的一个响当当的领军人物确实显得有些“不中用”。如果连我们的大领导都这样了,我们那些老百姓该怎么办。
个人简介
曹喜蛙,艺术评论家,策展人,诗人,互联网哲学家,2007中国旅游新锐传播奖获得者,2013雅昌艺术网年度最佳艺评人,日本东亚艺术研究会秘书长,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特邀嘉宾,互联网起哄理…
每日关注 更多
曹喜斌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